序三

历史上有“盛世修志”之说。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我们国家带来无限生命力,经济高速发展,建设日新月异,人民安居乐业。当今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因此,修志写史是当今的一大盛事。作为上海城市的分区修志,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普陀区志》的编纂完成值得庆贺。

普陀区地处上海市区的西部,是祖国各地特别是苏州、无锡、常州经济发达地区进入市中心的重要通道。总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80多万。解放前,普陀区是一个以纺织工业为主体的老工业区,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集中居住的地方,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区境小沙渡地区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解放后,在中共普陀区委和区人民政府领导下,经过老工业区的改造,新工业区的兴建,工业门类日趋齐全。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全面发展,社会安定,全区新村遍布,高楼耸立。随着各种商品市场的开发建设,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普陀区正建成上海西区的物资贸易中心和环境优美、整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城区。

《普陀区志》是“一方之全史”,统摄古今,包罗万象,有古往今来的地理民情,有各行各业的发展轨迹,有普陀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斗争的史绩,还有值得人们借鉴的历史经验,对激励今人,启示后代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要充分运用《普陀区志》,了解和研究普陀区的过去和今天,为开发、繁荣普陀区谱写新的篇章。

《普陀区志》的出版,是各级领导的关怀、重视,各部门、单位的配合、支持,专家学者、兄弟区修志同仁和许多老同志指导的结果。她凝聚着全体修志人员的艰辛劳动。值此志书出版之际,特向为《普陀区志》的编纂、审定和出版提供过帮助的所有同志致以谢意。《普陀区志》是普陀区新编的第一部区志,由于历史资料征集比较困难,修志人员的经验和水平有限,定有难如人愿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普陀区人民政府区长 徐柏章

1993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