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口自然增长

   解放前,普陀区人口出生、死亡的统计资料缺乏。1950~1990年41年间,全区共出生398414人,共死亡129249人,自然增长总人数共269165人。

第一节 人口出生

    1950~1990年41年间,全区出生人数和人口出生率的变动经历了4个阶段:

    猛增期(1950~1957年) 解放以后,由于劳动人民生活改善,并受传统生育观念影响,年出生人数从1950年的8000余人猛增到1957年的2.43万人,增长2倍。1957年成为41年间出生人数最多的一年。人口出生率也从1950年的33.66‰,上升到1957年的53.07‰,增加近20个千分点。而1954年人口出生率高达60.05‰,为41年间人口出生率的最高纪录。
    剧降期(1958~1966年) 由于计划生育初步开展以及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人口大量外迁,区境内出生人数从1957年的2.4万余人剧降至1966年的4800余人,减少80%。人口出生率也从53.07‰骤降至8.71‰,减少44个千分点。

    低谷期(1967~1980年) 由于1968年以后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1973年计划生育深入开展,晚婚晚育开始成风,出现生育低谷。在此期间,人口出生数年均为3300人左右。人口出生率始终处于10‰以下的低水平。1972年,全区仅出生2600余人,人口出生率降至5.37‰,为历年来出生率最低年份。
    回升期(1981~1990年) 在此期间,由于5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都已进入育龄期以及下乡知识青年大批回城,区内人口出生人数从1980年的5000人回升到1982年的1万人左右。人口出生率从9.57‰增加到18.38‰。后因抓紧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回升现象得到控制。其间,年出生人数始终维持在1万人左右。人口出生率则呈先升后降趋势。1990年降至9.90‰。


第二节 人口死

    解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全区人口死亡数比解放前有明显下降。1951年死亡数为4823人,死亡率为16.86‰。1952年死亡数锐减至2531人,死亡率下降至8.14‰。以后,死亡率在略有波动中继续下降。至1965年,死亡数2275人,死亡率为4.11‰。这是解放后死亡数和死亡率最低的一年。1966年起,死亡数和死亡率略有波动。自1952年起,各年死亡率均在4.11~8.59‰范围之内,波动幅度不超过4.5个千分点。1990年,死亡率为6.6‰。
    解放以来,区婴儿死亡率显著下降。50年代,年均婴儿死亡率高达32.68‰。60年代急剧下降。1969年下降至7.22‰。70~80年代,则在4.89‰(1979年)~14.54‰(1983年)范围内波动。1984年后,大致稳定在10‰左右。
    1953年,区人口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为:急性传染病、呼吸系统病、肺结核、消化系统病和其他结核病。这5类死亡数共占全部死亡数的52.25%。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外因性传染病大为减少,内因性疾病不断增加。1983年,居民中前5位死亡原因已依次变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病和意外死亡。这5类共占全部死亡数的70.51%。
    解放前,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健康状况很差,我国人口平均寿命较低,1949年,全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仅35岁。解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人口寿命不断提高。1951年,上海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为44.6岁。1953年区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为60岁(男:59.47岁,女:61.18岁)。至1990年已达75岁(男:73.73岁,女:76.82岁)。自1953~1990年38年间,前后提高了15岁。1990年,全区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已和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不相上下。

第三节 人口再生产类型

    1950~1963年,区已从解放前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传统型,进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的过渡型。其间,人口出生率高达25.20~60.05‰,死亡率降至10‰以下,自然增长率上升到19.81~52.59‰。1964年起,开始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现代型。1964~1990年的20余年间,人口出生率降至20%以下,死亡率 维持在7‰以下,自然增长率下降到10‰以下的低水平。1990年,出生率为9.90‰,死亡率为6.60‰,自然增长率为3.30‰。全国其他城市1964~1973年间,尚处于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期,直至1974年后,自然增长率才降至10‰以下,普陀区比全国其他城市超前10多年进入人口再生产现代型。在1971~1978年的8年间,人口出生率介于5~8‰间;死亡率介于5~7‰间,自然增长率小于2‰,处于符合人口零增长状态。1978年以后,除1982、198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回升,接近12‰外,其余各年仍均低于10‰。1990年降至3.30‰和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处于同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