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解放前夕的斗争

 第一节 护厂斗争

    民国38年(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国民党政府下令各地“应变”。中共上海市委根据中共中央上海局指示,于月底决定开展反破坏、反屠杀、反迁移,护厂护校的斗争,以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31日在中共领导下的上海工人协会(简称工协),发出《工协纠察队总部通知》,要求各工厂企业建立工人纠察队。其任务是,保护工厂、反对搬迁;保护工会,反对迫害;监视敌特,瓦解反动武装;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维持地方秩序。工协成立党团,杨秉儒担任沪西工协党团书记。沪西中纺棉纺业、民营棉纺业、丝织业、毛纺业均成立工协分会。

    3月,沪西各工厂按工协通知,成立各种形式的护厂队和纠察队。收集国民党政府警察人员分布和武器配备情报;对地图上没有标明的小路,通或不通的弄堂,绘成详图,为解放上海、接管城市提供情报。大隆机器厂厂方趁工人回家过春节的时机,拆走精密机床。卡车开到厂门口,工人闻讯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工厂,地下党支部立即组织护厂队伍,向卡车司机宣传:我们靠机器吃饭,你们靠卡车吃饭,拆走机器、没有卡车等于打掉饭碗。司机支持护厂工人,使拆迁计划没有得逞。中央印制厂(今上海印钞厂)厂方勾结国民党工会召开搬迁会议,工协会员坚决反对,提出“人在机器在”,坐在机器上,挫败了厂方的搬迁计划。工纠队保护工厂财产,对锅炉房、电气间、机动部等要害部门,均有专人值班。中纺第一印染厂工纠队员严格检查送进锅炉房的每一车煤,拣出异物,防止意外,对可能被移作军用生产的物资严加看管。中纺一厂厂方调来10多辆大卡车装布匹,工人们一涌而上,经过谈判,达成协议;进多少原料出多少产品。经过护厂斗争,沪西地区工厂的机器、厂房,特别是重点设备和原材料得到完整保护。

第二节 迎

    4月下旬,为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中共地下市委决定将护厂队、工人纠察队统一组成“上海人民保安队”。任务是护厂、护店、护校、保护地区。5月上旬,一律佩带布质白底红字的人民保安队臂章。

    4月底,国民党军一个团驻扎在大隆厂和附近几个工厂里,团部设在大隆厂办公楼。大隆厂中共支部发动工人对其宣传战局形势,启发思乡之情;关心士兵生活,尽可能解除敌意。525日,吴淞江以南的市区解放,该团和上级联系中断,龟缩在阵地内,中共支部又进行劝降工作。团长见大势已去,挂出白旗投降。驻中央造币厂(今上海造币厂)国民党军抢劫仓库银元,大隆厂人民保安队紧急出动,围截敌军,搜出银元。有的敌军丢下武器准备逃命,人民保安队就提供便衣以瓦解敌军。

    517日,一批溃退的国民党军强行进入第一印染厂,妄图依仗坐落在吴淞江边的厂房继续顽抗。护厂的人民保安队制定对策,警惕敌军破坏,积极做分化瓦解工作,帮助传递家信、会见亲友、提供便衣、赠送路费,士兵陆续开小差。

    521日,从月浦溃退下来的20多名敌军,由排长带领,闯入中纺二机厂(今上海纺织机械专件厂)的江宁路大门,占领靠澳门路的仓库。第二天,又有12名国民党尉官佩带短枪,带着雷管、炸药,找中纺二机厂厂长要工厂平面图。中共地下党员郑世昌以护厂团副团长名义出面接待(护厂团是中纺公司组建的)。敌军把护厂团副团长当自己人,讲明是交警总队派遣,必要时炸毁工厂。这两股敌军对工厂威胁很大,郑世昌向中共沪西机器业分区领导汇报请示,进行周密分析,制定护厂歼敌方案。护厂队员主动接近敌军,对厌战的老兵,思乡的民夫,被人民解放军俘虏过的军官,分别作瓦解工作。24日,上海临近解放,人民保安队分两路:一路找排长聊天,趁其不备将其制服,夺得枪支;另一路趁6名交警军官外出,缠住在家6名军官。一个排的敌军,在排长被俘后全部投降,人民保安队立即使用缴获来的武器包围交警尉官住房,对峙到25日晨,人民解放军进厂缴了交警的武装。

    据不完全统计,沪西地区共瓦解敌军1个团和3个营,共2000余人,其中团长1名,破获“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南工作队”特务组织;还缴获战车6辆,大批长、短枪支和各种炸药、雷管、电台等军用物资。

    沪西中共地下党员在解放前夕,写信给各厂厂长,要他们保护工厂,支持工人护厂活动,亦取得效果。特别是中纺公司总经理顾毓泉也毅然向人民靠扰,做了有益于人民的工作。在护厂斗争中,第一印染厂第二工场有19名工人遭国民党军警逮捕,其中中共地下党员孙方璟和张如松、李阶平3人于524日被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