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争民主反内战运动
第一节 要求复工、改善生活的斗争
民国34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派接收大员到上海抢夺胜利果实。大批工厂停业,失业和饥饿威胁着各业工人。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领导各业工人,开展争取生活维持费和要求复工的斗争。
8月下旬,在汤桂芬等领导下,在朱家湾平民村筹建沪西失业工人联合委员会(简称失联会),设联络员160多人,领导沪西纺织业、机器业等40多家工厂5万多工人。9月初,在平民村召开庆祝抗日胜利大会,提出“要饭吃、要做工”等口号。
9月10日,国民党市总工会通知各工厂派人参加20日美军第七舰队司令海军上将金开德访沪的欢迎仪式。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发动沪东、沪西2000多工人汇集到外滩,倒拿写着“欢迎”的三角纸旗,队伍中高高举起“我们要复工!”、“我们要饭吃!”的横幅,同时有人领呼口号、演说和张贴标语。国民党市总工会不敢举行欢迎仪式。工人群众包围了国民党市总工会主任委员,高呼:“要复工、要饭吃!”下午四五时下起大雨,市总工会答应第二天带工人代表去国民党市党部谈判。21日,沪西失联会派9名代表到国民党市党部,国民党市党部拒不接见。消息传到平民村,很快形成上万人队伍于下午5时到达国民党市党部,推出15名代表,谈判至深夜。国民党调来大批军警,驱散工人队伍,扣押谈判代表。22日,失联会重新组织约2万人的队伍,到国民党市总工会请愿,要求市总工会向国民党市党部交涉。2周后,被捕工人获释。10月上旬,全市纺织业陆续复工。10月底,沪西失联会完成历史使命。
民国34年9~12月,物价上涨5倍,工人生活陷入困境。春节将临,民营纱厂年奖一拖再拖,工人掀起争取年奖的斗争;中纺系统各厂工人也提出年奖的问题。中共上海工委决定在全市发动以年奖为主要求全面改善工人生活的斗争。中共沪西三区棉纺织委员会提出:发给年奖;8小时工作;增加底薪;拒绝留用日本职员等条件。民国35年1月24日,劳资双方举行谈判,中纺公司代表资方坚持年奖只按工资的20~30%发给,并按进厂时间分三个等级。沪西汤桂芬和沪东佘敬成等劳方代表提出工人复工时间不久,分等级不合理,工人工资本来就低,只发工资的四分之一左右的年奖,难度年关。25日,经双方谈判和有关方面调解达成部分协议:每人发阴丹士林布一丈五尺(5米),年奖分三级,另加特别奖(相当一个月工资),民营纱厂同业公会按中纺纱厂劳资协议办理,在除夕前解决。
春节后,纺织工人提出部分尚未解决的问题。沪西工会理事汤桂芬利用“合法”身份领导这场斗争。工委把沪东、沪西工人提出的要求归纳为21条,通过工会向中纺公司和同业公会提出。国民政府接管上海不久,唯恐纺织业罢工波及全市,以“关心”劳工福利为名,命社会局处理。资本家出于自身利益作出让步,中纺公司也被迫态度软化。劳方根据有理、有利、有节原则,将21条整理为16条。主要内容有:(1)调整工资底薪标准;(2)工资按每月生活指数发给;(3)连续工作6日,星期日休息工资照发;(4)借款1万元(当时流通的法币),2周后分10次扣还;(5)工人实际工作时间暂定为10小时;(6)发夜工津贴夜点费;(7)厂方举办消费合作社、托儿所、哺乳室、子弟学校、补习学校、医务室、诊疗所、浴室和蒸饭设备;(8)厂方供给工人工房;(9)女工分娩前后,休息8个星期;(10)工人劳动致伤病,工资照给;(11)厂方承认工会合法地位;(12)工会成立后,实施工厂会议;(13)此次调整工资后,以前供膳、供米等办法方可取消;(14)每年年终发士林蓝布一丈五尺;(15)日籍职员除有技能者外加以淘汰;(16)本协议自签定之日起实施。
资方提出增加“厂方对于雇佣工人有自由选择权”。28日签字时,中纺公司代表又提出增加:“劳方今后不得罢工、怠工,否则一律不发工资”。经劳资双方讨论,在罢工、怠工前增加“无故”两字。达成18条协议。上海纺织工人争得了比较全面的生活福利待遇。
民国35年5月,沪西丝织业参加全市丝织行业3个月的斗争,劳资双方达成类似18条的丝织业的12条协议。6月7日,沪西机器工业在三区机器业工会领导下,经过艰苦斗争,由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7项裁决,基本达到了工人的要求。
第二节 争取工会领导权和争取和平、民主斗争
抗战胜利前夕,沪西三区棉纺业工会,由国民党委任陆荫初领导,势力范围主要在民营几个纱厂。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派范才骙领导沪西棉纺业工会。范才骙到沪西,人地生疏,打算以陆荫初的班底为基础,吸收沪西各行业,成立以范才骙为首的新工会,遭到陆荫初、章祝三的反对。中共上海市委工委根据工人群众要求,也反对把沪西工人组织在三区棉纺业工会内。范才骙被迫同意先组织三区棉纺业整理委员会(简称新三区工会)。
新三区工会委员会入选,在工委领导下,由各厂推选群众中有影响的党员和积极分子17人,利用范才骙名义呈文,获得社会局批文。民国34年底召开成立三区棉纺业工会大会,选出常务理事和组织、宣传委员,全部是中共上海市委工委推选的人选。
沪西有绸厂79家,工会会员3000余人,要求成立区级工会。中共地下组织研究了工会的组成人员。民国35年2月16日召开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上海市第三丝织业产业工会,成为共产党的力量比较强的一个工会组织。
大隆机器厂中共地下支部,根据中共上海市杂厂委员会关于组织工会的指示,通过党员、积极分子分头联系工人群众,把愿意参加工会的工人按居住地段编成小组,建成联络网。民国34年8月下旬,召开大隆厂工人大会,到会800余人,选出共产党员顾亮等首任执行委员及常务理事。
民国35年3~4月,选举国民政府上海市参议会。按选举法,沪西、沪东纺织工人各产生一名参议员。统益纱厂(今化纤十一厂)女工、共产党员汤桂芬,得多数票,当选为参议员。在国民政府参议会中有了“合法”地位,利用“合法”形式领导工人运动。
民国35年3月,上海妇女联合会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沪西棉纺厂、印染厂、丝绸厂、卷烟厂的3万女工参加。大会在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举行,许广平任主席,周建人、罗淑章等演讲,希望中国妇女起来求自身解放,求祖国独立。会后游行,高呼:“妇女要自由!”“男女平等!”“反对独裁,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
为纪念抗战胜利后第一个五一节,中共上海工委指出:“在这个伟大节日检阅自己的力量,工人要坚决推动民主,实现民主。”沪西各厂工人4月份开始准备。国民政府为了控制工人运动,以国民党上海市总工会出面组织活动,5月1日,天气阴雨,原定公园集会改为派代表在天蟾舞台参加纪念活动。中共地下组织发动工人群众冒着风雨依然分赴虹口、胶州公园集会。沪西工人在胶州公园集会,上午冒雨游行,下午演出自己创作的《暴风雨》、《谈判之前》等剧目,反映工人的疾苦和争取和平、民主的愿望,受到欢迎。演出后,召开大会,汤桂芬等讲话。大会通过保障工人生活和生命安全,停止东北内战等几项提案。
民国35年初,国民政府加紧运兵进攻东北解放区。5月5 日,在上海地下党组织推动下,52个民主团体发起成立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选出马叙伦、许广平、汤桂芬等29人为理事,发表《反对内战宣言》。上海纺织工人以沪东、沪西区工会联合会名义参加。6月18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发起成立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6月23日凌晨,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下,汤桂芬等以沪西工人反内战民主促进会的名义,组织沪西工人队伍汇集到北火车站,参加全市欢送赴南京请愿代表的大会。
第三节 二二惨案
民国36年(1947年),蒋介石全面发动内战,年底,上海物价飞涨,工人难过年关。棉纺业厂方将工人斗争得来的18条,几乎全部推翻。申新第九纺织厂已连续5个月没有发放配给米和煤球,年奖要按民国35年标准打八折分两期发放;国民党工会以登记配给品为名,骗取工人的身份证去领取选举立法委员、参议员的选票,从中受贿;厂方在年底大批开除工人;国民党政府在年关前又征收工人4个月的所得税。工人忍无可忍,纷纷要求共产党领导斗争。中共沪西民营纱厂委员会根据地下党工委指示,分析形势,认为反对年奖打折扣是各民营纱厂工人关系切身利益的共同要求,决定先在申九发动斗争,以推动其他棉纺厂。
民国37年1月30日中午12时30分,铜匠间(动力、机修车间)关掉马达,发出信号。清花、粗纱、洋线等车间和织布厂不到5分钟全部罢工。中共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的纠察队,分头看守大门、交通要道和机器设备,防止敌人破坏。宣传队把传单、标语贴到电车、汽车、三轮车上,罢工消息很快传到社会上。资方临时布置阻挡夜班工人进厂。夜班工人提前冲破阻挠进厂,形成全厂7000多工人的大罢工。
工人代表向厂方提出7条要求:(1)如期发放配给物资;(2)年奖按当月生活费指数发给;(3)年底前被无故开除的工人一律无条件复工;(4)所有厂规要由劳资双方协商同意才有效,取消压迫工人的不合理的厂规;(5)女工产假为56天,产假期满而身体不好者仍可继续请假;(6)发还五一劳动节工资;(7)反对征收工人所得税。劳资双方谈判,资方代表敷衍搪塞,谈判陷入僵局。工人们决心不达目的,决不开工。
29日,同济大学发生学潮;31日,社会上发生舞女风潮。接连发生学潮、工潮、舞潮,国民党政府以为共产党组织总暴动,部署镇压。地下党工委分析形势,决定收缩罢工。工委的决定未能及时传达到申九,申九厂内党组织仍按原计划开展罢工。国民党政府于2月1日开始镇压,先派社会局与市总工会人员来厂,名为调解,实为窥探。2日清晨,1000多名全副武装的警察配备了飞行堡垒(警车)和装甲车,包围工厂,占据第一、二道大门。工人纠察队锁住第三道铁门相对峙。国民党政府装甲车冲向第三道铁门,女工们筑起人墙抵挡,装甲车竟开向人群,18岁的女工王慕媚当场牺牲。工人们见军警惨无人道,拿起砖头、瓦片、桌凳砸向敌人,共产党员许泉福开动卡车,迎着装甲车开去,阻挡敌人的暴行。5时许,淞沪警备司令宣铁吾到场,下达“格杀不论”的命令。霎时,枪声四起,子弹横飞,17岁女工蒋贞新和24岁女工朱云仙惨遭枪杀,几十名工人受伤。赤手空拳的工人遭血腥镇压,被迫列队、举手受搜查、殴打。“二二”惨案,牺牲3人,重伤40多人,被捕236人,其中26人被判徒刑。
中共上海工委以上海工人协会名义发表《为申九惨案宣言》。各产业工会纷纷组织对申九惨案的募捐活动。各界人士对国民党政府血腥暴行强烈愤慨,对申九工人深表同情,纷纷募捐、慰问。在全市舆论的压力下,国民党政府当时也成立申九善后委员会,装点门面。打入这个组织的共产党员范小凤,利用这个合法组织、营救被捕工人,开展后援活动。2月22日,全市工人臂缠2寸2分宽的黑纱(表示二二惨案),悼念死难烈士,声讨敌人的血腥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