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斗争

第一节 抵制国民党工会的斗争

    民国16年(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工人纠察队被缴械,指挥部被捣毁。沪西地区被捕的共产党员和工人有孙良惠、党维蓉等30人;被害的有鲍孝良、佘立亚、彭天保等21人。
    4月14日,国民党成立“上海工会组织统一委员会”(简称工统会),5月中旬,工统会在日华纱厂(今上棉六厂)贴出布告,定15日召开厂工会成立大会,遭到工人抵制。工统会因到会人数太少,不得不改为“筹备会”。24日,沪西各棉纺厂工人联合召开代表大会,响应转入地下的上海总工会号召,宣布“永远同工统会脱离关系,拥护上海总工会”。11月7日,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成立上海工会总会(简称工总会),要工人“不得宣告罢工和怠工,以免为共产党所乘”,同样受到工人群众的抵制。民国17年10月,国民党又成立“上海工会整理委员会”(简称工整会),命令工统会、工总会停止活动。工整会利用职工中的国民党分子和上层分子组织工会,企图控制工人运动。民国18年7月,沪西9个大型工厂工人在上海工会联合会领导下发起组织自己的工会,成立沪西工会联合会。

    安迪生电泡厂(今上海灯泡厂),有1000多工人,受美国资本家剥削,生活极苦。他们怀念自己的工会,憎恶工整会。民国19年1月,酝酿成立俱乐部(实为赤色工会)。美国资本家勾结国民党,指使警察以逮捕共产党为名抓去范仰文等工人代表。1月13日工人罢工,要求释放代表,按期召开俱乐部成立大会。警察以“维持秩序”为名,强迫工人复工,工人坚持不达目的不复工。国民政府派员到厂下令向工人开枪,打死14岁女工王阿四,重伤男女工人10余人,抓走工人12人。
    1月14日,上海工会联合会发出“关于援助安迪生电泡厂工人斗争的通告及通知”,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工人开展各种形式的声援斗争,提出“拥护电泡厂俱乐部”、“打倒国民党工会”等口号。同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也发出“全国工友起来,反抗帝国主义资本家在上海屠杀工人”的号召,发动同盟罢工。
    国民政府授意社会局、公安局出面“调解”,罢工期间工资照发,15日工人陆续复工。

第二节 “左”倾错误对沪西工运的影响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共产党转入秘密活动,沪西党组织受中共江苏省委领导。在左倾冒险主义指导下,不顾当时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一味要求组织进攻,反对合法斗争;搞政治倾向强烈的飞行集会和示威游行,不加隐蔽地举行大规模的公开集会;一度甚至合并党、团、工会组织,成立总行动委员会,准备武装暴动等,工人运动和革命力量不断遭到破坏和损失。
    民国19年(1930年)3月5日,中共江苏省委发出通知,号召政治罢工、同盟罢工,扩大游击战争,发动武装暴动。之后,每逢节日,举行飞行集会,被敌人摸到规律。这年4月,公共租界和国民政府决定用暴力镇压五一示威群众,27日起宣布戒严。其时沪西曹家渡一带已戒严,但工人五一游行集会照常进行,致使多人遭逮捕。5月18日,上海总行动委员会又提出“革命形势日益接近高潮”、“加紧工人纠察队工作,进行武装训练,为武装暴动奠定基础”等意见,部署纪念五卅五周年,在沪东、沪西、闸北举行集会,发动各业工人上街示威,沪西数万人的游行队伍,遭到镇压,被逮捕多人。
    民国21年7月17日,中共江苏省委发动上海市反帝大同盟等80多个团体,在胶州路沪西共舞台(又名共和大戏院)集会,反对国民政府同日本签订的淞沪停战协定把上海变成自由市。国民政府出动大批军警包围会场,95人被捕,后13人遭枪决。被害的有大夏大学附中学生曹顺标、内外棉三厂中共支部书记曾太功、内外棉四厂工会干事王明国、沪西区委干事邱文知、樱华里青年钟明友等。
    民国23年3月,美亚绸厂总厂及9个分厂4500多名工人,为反对工资打七折,举行罢工。30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认为“美亚绸厂的罢工将要掀起无产阶级伟大的罢工浪潮,开展更加伟大的反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战争”。4月10日,4000多名工人到江湾包围市政府社会局,第二天上午社会局扣押了工人代表,群众冲进大门遭到镇压,重伤20多人,轻伤100余人。12 日,中共中央再次发表宣言,动员全市40多个绸厂5000多人举行同情罢工。国民政府宣布戒严,出动大批警察镇压罢工,开除工人167人。罢工失败,美亚绸厂工人被迫于4月21日复工。

第三节 两次反日大罢工

    民国21年(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闸北,国民政府十九路军奋起抗战。
    一二八事件的第二天,江苏省委召开以沪西日商纱厂工人为主的工人代表大会,号召总同盟罢工。中共中央职工部长、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刘少奇领导了这次反日大罢工,成立沪西罢工委员会(简称罢委会)。
    罢委会在工人中发展民众反日会会员,建立民众反日义勇军,组织慰劳队、运输队、交通队、救护队,支援十九路军抗日;组织纠察队,维护沪西地区秩序,打击日本便衣特务;组织宣传队,进行抗日形势宣传,举行抗日集会和游行示威,宣传画、标语、传单,从曹家渡、梵皇渡路一直张贴到徐家汇、龙华。 沪西地区一时有“赤色沪西”之称。
    罢委会向社会各界募捐,向社会局申请救济,以解决罢工工人的生活问题。宋庆龄捐助大洋1500元,并从各方筹措2万元;何香凝从救济国难书画展义卖中捐助大洋300元,支援沪西罢委会;十九路军官兵从民众的慰劳金中拨款帮助罢工工人。市政府社会局在舆论压力下也拨出救济款和救济米。罢委会在梅芳里、樱华里、富源里等工人聚居地区开大锅饭。罢工工人中流传:“反日罢工上海滩,罢下工人20万,20万人一条心,一心来吃大锅饭,要国民党撤兵很容易,要伲工人进厂复工难上难!”沪西17家日商纱厂近4万名工人的反日大罢工持续80多天,在政治上、经济上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据日本商务官调查,反日大罢工,使日商损失白银达9100万两。
    3月初,十九路军由于国民政府断绝后援,被迫撤离上海,抗日形势急剧逆转。大批日本海军陆战队、租界捕探和国民政府警察涌到沪西,查封各级罢工委员会,逮捕工人纠察队员,封闭公共食堂,强迫工人复工。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中共临时中央排斥职工运动的正确领导,错误撤销刘少奇的领导职务,一再命令沪西罢委会把罢工引上武装斗争的道路,在敌人疯狂镇压下硬拼。5月,工人终因组织遭破坏,失去外援,生活无着而被迫陆续复工。
    民国25年11月,内外棉六厂(今上棉二厂)女工遭到日本监工无故殴打,愤而罢工,内外棉八厂以怠工声援。17日,爆发了沪东、沪西日商纱厂反日总同盟罢工。罢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时刘少奇《关于白区职工运动的提纲》的正确方针传到上海,罢工的领导者摒弃“左”的做法,把罢工工人日常经济利益和抗日救国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增加工资,不准打骂和开除工人等条件。25日,当日本资本家被迫承认部分罢工条件,达成工资增加50%等6项协议时,结束罢工,既为群众争得利益,又避免敌人对革命力量的打击,使沪西工人运动走上正确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