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早期活动
第一节 六五罢工
民国8年(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学生反帝爱国运动。6月3日,北洋政府大肆逮捕学生,激起全国人民极大的愤懑。6月4日,上海学生纷纷走上街头,进行反帝宣传,并动员商店罢市。在境内日商内外棉五厂门外学生们向工人群众演讲,控诉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和大肆逮捕学生的罪行,并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由此激起了工人们的爱国热忱。工人们不甘心在厂里替日本资本家做牛做马、受虐待,不甘心当亡国奴,当场表示明天就罢工。
6月5日上午,传来商店罢市的消息,工人们正准备关车,发现日本职员把一只瓶里的水向工人泡饭的热水槽里倒,热水顿时变色,有人惊呼:“东洋人放毒了!”这一喊叫起了统一行动的信号作用。全厂工人愤然关车罢工,高呼“不替仇人做工!”当天罢工的还有境内内外棉三、四厂(今上棉十一厂)工人,共五六千人;连同境外码头工人、沪东日商纱厂工人等,罢工人数2万余人。
6月7日,在内外棉五厂打包间工人李某(佚名)的提议和带领下,到附近内外棉七、八厂(今上棉二厂)联系罢工,高呼:“罢工了!不要替东洋人做工。”8日,境内内外棉各厂和小沙渡、曹家渡民营纱厂罢工人数达1.5万人,迅速扩大到全市。到11日,全市各业工人11万人,汇合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大罢工洪流。12日,罢工结束。这次大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第二节 开办工人学校
民国9年(1920年)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李启汉到槟榔路(今安远路)锦绣里开办工人半日学校。
民国10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领导工人运动的决议,提出组织产业工会和工人学校。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李震瀛,在工人半日学校的基础上开办第一工人补习学校。第二年春,学校被租界巡捕房封闭。秋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派嵇直在劳勃生路(今长寿路)一家木行楼上租一间房子,开办工人补习班,还通过代写书信结识工人。同兴纱厂(今一O一厂)工人孙良惠,在学习时用自己的体会和工人的语言协助老师解释问题,不久被吸收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共产党员。民国13年春,嵇直等人趁上海教育界开展贫民教育的时机,在东京路(今昌化路)、劳勃生路转角上租下一间楼房,公开创办“沪西工人补习学校”,中共中央委员邓中夏等来校讲课,帮助工人们学习文化,提高觉悟。工人陶静轩、郭尘侠、刘贯之等参加了共产党。
第三节 成立沪西工友俱乐部
民国13年(1924年)夏,孙良惠在小沙渡路、槟榔路口租到3间平房办工人学校,2间作教室,1间作文娱室,门前空地为活动场所。项英、邓中夏以此为基础筹建沪西工友俱乐部。9月1日,俱乐部成立,其宗旨是:联络感情,交换知识,互相扶助,共谋幸福。参加俱乐部的成员,要有两人介绍,对外保密;俱乐部办识字班,不收学费。到俱乐部讲课的有邓中夏、项英、刘华、蔡和森、恽代英、杨之华、李立三等。前去活动的工人都认真听讲,风雨无阻,通过学习,找到了穷根。俱乐部成立3个月,在工人中深入进行发动和组织工作,积极分子队伍不断扩大,成员发展到70~80人,其中有顾正红、季小四子、周高升等,后在沪西日商、华商的19个工厂中组织小组。参加俱乐部活动的总人数近2000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