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其他政党

第一节 中国青年党

    民国36年(1947年),青年党在上海成立市党部,下设10个区党部,其中,中纺公司区党部沪西组和大夏大学区党部在区境内。中纺公司区党部主席为孙伯礼,后为唐燕。沪西组党员有3人。大夏大学区党部主席为黄孟光,党员28人。
    青年党在各区成立区分团部。闸北区分团部成立于民国37年5月,主席裔震寰,该分团在区境内光复西路、中山北路、潘家湾、潭子湾、朱家湾内有成员共47人。沪西区分团部成立于民国37年6月,主席陈博,人数不详。
    青年党宣扬国家主义,民国36年起,每年由国民党、青年党、民社党轮流作东举行茶会,藉以联谊。民国37年冬,青年党告解散。

第二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

    中国民主社会党(简称民社党),成立于民国35年(1946年),主席张君励,真如人,其妹张嘉玢为第一名女党员。其活动依附于国民党,鼓吹国家社会主义。民社党在上海的组织初称上海市总支部,民国37年改称上海市党部,下设42个支部。在沪西设有6个支部,第一支部在莫干山路126号阜丰面粉厂(今上海市面粉公司),主任委员段亨福,党员63人。第四、十六支部的部分成员在长寿路、林家港、东京路(今昌化路)、真如等地;第十七支部的第三、四、五组长在药水弄。各支部举行过5次会议,商讨党务。

第三节 中国中和党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兴中会会员尤列在日本横滨设立中和党(前身为“中和堂”)。3年后,在新加坡、吉隆坡、槟榔屿建立组织。民国25年(1936年),尤列之子尤永昌任主席。
    民国35年8月,中和党在广州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自称为国民党兄弟党,要求参加国民代表大会。同年,在上海设立中和党中央党部驻沪特派员办事处,12月,致函第十三区公所,称该党第二总支第八支部已复员,在西康路1260号办公。民国36年2月,第八支部又致函第十三区公所,称该支部已于澳门路181号成立第三分部办事处,詹相臣、吴万章为正副分部长。第八支部在区内有党员7人。

附:汪伪国民党

    民国28年(1939年)月,汪精卫在上海成立汪伪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原国民党第三区党部执行委员凌宪文、马寒风等投敌,凌宪文一度充任汪伪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主席。
    汪伪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下辖10个区党部和1个直属区分部(真如)。后改组成9个区党部,将第九、十两个区党部合并为沪西区党部,直属区分部并入第六区党部。境内吴淞江以南租界地区属第三区党部。
    第三区党部成立于民国28年10月,马寒风任常务委员,11月改组,周善根任常务委员,民国32年8月改组,王亦路任常务委员。区党部有42个区分部,在区境内有3个区分部,党员共95人,大多为统益纱厂、阜丰面粉厂、申新九厂、大有余油厂等职工。
    第六区党部成立于民国28年9月,最初辖闸北,后真如直属区分部并入,常务委员卞敬炘 。下辖27个区分部,其中3个区分部在境内中华书局、新裕纱厂以及长寿路、澳门路、昌化路、药水弄等地段,共有党员30人。真如直属区分部在境内有党员7人。
    沪西区党部,由沈宗铨、陈昌业先后任常务委员,下属区分部党员绝大多数是龙华、诸翟、江桥、新泾、华漕、周家桥地区的人。在区境内居住的仅2人。
    抗战结束,汪伪国民党市、区党部遂告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