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构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


1951年2月25~28日,普陀区召开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由主席团协商提名,经大会通过,组成协商委员会。协商委员会由正副主席和委员组成,它既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又是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常设机构。至1953年3月,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先后召开过4次,协商委员会相应更迭。

 

历次协商委员会各界名额一览表(单位:人

 

 

协商委员会主席、副主席更迭表

 

第二节  政协普陀区委员会


1955年12月,经中共普陀区委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协商产生区政协委员。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普陀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成立常设机构——常务委员会。办公地点先后设在普雄路普陀一村1号,普雄路29号三号楼、九号楼。

政协常务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由全会选举产生。区政协设秘书处。1988年7月撤销秘书处,建立办公室。每届政协委员名额和人选由上届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全体会议每年举行一次。“文化大革命”期间,政协被迫停止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区政协恢复活动,1980年8月召开第五届第一次会议,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政协建立各工作委员会(组)(第八届起改为专门委员会),卉展各项工作。1987年,成立政协之友社,加强与历届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的联系。

 

1955~1990年政协委员会各界名额一览表

 


 

1955~1990年政协常委会各界名额一览表

 

 

 

政协全体会议

第一届政协(1955年12月~1959年3月)举行过2次。

第二届政协(1959年3月~1961年9月)举行过2次。

第三届政协(1961年9月~ 1963年11月)举行过2次。

第四届政协(1963年11月~1980年8月)举行过4次。

第五届政协(1980年8月~1984年3月)举行过3次。

第六届政协(1984年3月~1987年5月)举行过4次。

第七届政协(1987年5月~ 1990年4月)举行过3次。

第八届政协(1990年4月~1993年4月)举行过3次。

第九届政协于1993年4月举行第一次会议。

每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上次会议以来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或上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通过大会决议。一届一次全体会议至四届三次全体会议,均听取中共区委书记的政治报告。从三届二次全体会议开始,列席区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和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五届政协以来,又听取和审议政协提案审查报告和提案处理情况报告。每届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本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四届四次全体会议,听取传达上海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市委书记陈丕显所作的政治报告和市长曹荻秋关于增产节约运动的报告。七届一次全体会议,还讨论了《普陀区1986~199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草案)》。七届三次全体会议讨论区财政预决算报告。

二、政协工作机构

区政协先后设工作组、工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主要由政协委员组成,吸收少数有代表性的或有专业成就的非政协委员以及政府有关部门、民主党派和有关人民团体负责人参加。专门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和委员各若干人,人数较多的委员会又设若干小组,随着形势的发展,专门委员会不断扩大和调整,1990年有15个专门委员会。

一届、二届政协设学习委员会和工业、商业、财政、政法、文教、卫生、科技、民族宗教、社会福利等8个组。

三届政协增设对台工作组。

四届政协增设教育组、医卫组。

五届政协设学习委员会和医务、工商、对台、信访等4个工作组。

六届政协设学习委员会、落实政策检查组和经济、科技、市政、教育、医卫、民族宗教、法制、对台宣传、文艺体育、侨务等10个工作组。

七届政协设学习委员会、青年妇女、文体、教育、医卫、经济、科技、市政建设、法制、民族宗教、“三胞”祖国统一、提案、落实政策、文史资料等14个工作委员会。

八届政协设学习、提案、文史资料、经济、市政建设、科技、文体、教育、医卫、法制地区、祖统联谊、民族宗教、职工、青年、妇女等15个专门委员会。

 

 

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更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