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民防空(抗震)

第一节   机构

1950年2月2日,建立普陀区防空委员会,负责区防空工作,主任范国璋。2月20日,改为沪西人民防空治安委员会指挥部,负责江宁、普陀2区防空工作,主任范国璋。1951年9月,按区建立防空机构,设普陀区人民防空指挥部,指挥员先后为张应举、李立知、赵文卿。1964年改为区人民防空委员会,主任许布洛。1969年11月,改为区人民防空领导小组,组长先后为耿树庆、董镇。1982年,恢复区人民防空委员会,主任董镇。1987年8月,区人民防空委员会兼管抗震工作,主任何全刚。设人民防空办公室和抗震办公室,承担区防空和抗震任务。

下属单位有:1.区人民防空工程公司,建于1979年5月,1990年改为区人民防空工程建筑部。2.区人民防空工程管理所(科),建于1983年4月。3.上海市新华建筑设计室,建于1984年12月。4.区人民防空(抗震)通信站,建于1989年2月。  

第二节  工程设施

 

一、工程建造

1956年,根据第一次全国人民防空(简称“人防”)工作会议关于长期准备,重点建设人防工事的精神,区提出新建、扩建、改建人防设施的要求。23个企业单位结合安装淋浴设备,修建防毒洗涤站。申新二厂、大隆机器厂等单位还建成防空隐蔽部。

1966年3月,结合新建、扩建、改建工厂、仓库、住宅、学校、医院等建筑物,配套修建简易防空洞。1969年,根据毛泽东“深挖洞”、“要准备打仗”的指示,掀起群众性建造人防工事热潮,至1978年,共建造各类人防工事686个,使用面积13.07万平方米。

1979年,根据第三次全国人防会议精神,贯彻“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方针,成立普陀区人防工程专业施工队伍,对全区现有人防工事作出普查鉴定,对新建人防工事提出新的质量要求。

1980年,贯彻人防工程建设同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方针,按民用建筑投资6%的经费修建防空地下室。1985年,改按建筑面积2%比例建造人防工事,至1990年全区共有各类人防工程911个,计建筑面积24. 84万平方米,使用面积19. 73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区指挥所、街道指挥所、通信警报系统等,并配有指挥、通信、执勤车辆等设备。

 

人防工程统计表

 

 

二、使用与管理

1981年,始设人防工程维修队,负责工程维修管理。1983年,扩大维修管理专业队伍,成立区人防工程管理所,负责人防工程管理、使用和维修。

1979年后,利用人防工事办招待所、饮食店、文体活动室、仓库、更衣室、医疗室等。至1990年,用于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等的使用面积达11. 15万平方米,占人防工事总面积的59.8%。

 

人防工程利用统计表

 

 

第三节  演练和教育

 

一、专业队伍演练

1950年2月20日,始建上海市人民防护队沪西区队,有11个大队,50个中队。下设自卫、机电设备管理、疏散救济、消防、救护5个小队,共有队员5051人。

1951年9月28日,组织纠察1200人,进行疏散车辆、交通管制、指挥隐蔽演练。警报拉响后,马路上车辆即刻驶至隐蔽处,居民进入弄堂。

1955年,进行全区性消防演习,232个工厂代表和有关工厂的厂长、保卫科长参加,观众1500余人。

1962年9月,区中心医院进行防空抢救、包扎的操作演习。1972年12月22日,光新村举行约2000居民参加的防空袭演练。

1981年,重建人防专业队伍,其中有抢修、医疗救护、消防、防原子、防化学、通信、运输、治安队伍,共计7040人。同年11月9日,在区政府九号楼人防工事进行通风试验演习,参加人员有20~60岁的男女职工185人。

1986年,人防专业队伍调整为抢险抢修、医疗救护、人防通信、防化学4支队伍,共计455人。人防办公室增加抗震任务后,又增加运输、消防、治安3支专业队伍。

1987年7月4~5日,进行市、区2级人防(抗震)指挥机关的内部抗震救灾演练。

二、人防教育

1955年,印发人民防空讲座参考资料至9个国营工厂试用,对治保、纠察、消防、救护、抢修人员、车间主任共4784人进行教育。

1956年上半年,举办工厂防空、防火、介绍燃烧弹实物图片展览,6万余人参观。对全区211个居委会750多个治保干部和239个消防干部进行防空知识教育。

1958年,在上棉一厂、上棉六厂举办以“我空军强大力量”、“敌人飞机炸弹的识别”、“人民防空的一般常识”、“居民防御原子武器的常识”为内容的图片实物展览。

1965年,区人民防空办公室用2个多月时间,在沪西工人文化宫大厅,举办防空展览会,介绍常规武器和原子武器的防空知识。

1980~1983年,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在曹杨中学地下室,举办上海市人民防空展览会,以“核武器、化学武器、细菌武器的性能及防护”为重点,集中400余幅照片、30多个模型以及大量图表、资料,对观众进行战备和普及“三防”(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知识教育,接待观众13万人次,以及来自全国28个省、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和六大军区有关人员2100多人,向他们提供展览图册230多本,照片资料1800多张。

1986年,根据国家人防委和国家教委规定,在初级中学学生中进行人民防空“三防”和抗震知识教育。1989年,有29所中学、116个初二班级、4586名学生受到“三防”和抗U知识教育。1990年,普及到全1 35所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5600人。

 

第四节  应急预案

 

1985年10月,拟制了防空预案,制定人防专业队伍动员、工程、交通运输、医疗救护、“三防”、物资、抢险抢修、消防、治安保卫和交通灯火管制、政治工作、人口疏散方案等12个保障计划。

1986年10月,拟制了抗震应急方案,包括抗震救灾通信、人口疏散、专业队伍动员、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治安保卫、消防、防化、防疫、物资、交通运输等11个保障计划。

1990年2月,各街道制定救灾应急基本方案。10月开始,对全区有化工产品危险源的重点单位,组织制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