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明、清以来,区境内吴淞江减水渡(今潭子湾一带)曾设吴淞巡检司,真如、曹家渡设营汛。晚清和民国年间,民团迭起。民国15年(1926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武装有: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沪西工人纠察队,准备武装起义配合新四军占领上海的沪西工人地下军,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的沪西人民保安队。1958年,响应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大办民兵师”的号召,组建城市民兵,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曲折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形成一支以工人为主体,拥有步兵、炮兵、技术兵、普通民兵和基干民兵,以及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的群众性民兵队伍。他们坚持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前提,开展组织、政治、军事工作“三落实”活动,在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解放前,国民党政府以募兵、抽壮丁办法征集兵员。解放初,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曾征集志愿兵。1955年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征集义务兵,至1990年的36年间,34年有征兵任务。1987年8月,国防部授予普陀区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解放后,人民防空工作,以平时与战时相结合(简称“平战结合”)为原则,逐步探索,开拓。人防战备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