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结
普陀区在上海中心城区中虽然建置较晚,但城区面积变动最大、最为复杂,从1947年的2.65平方公里到2017年的55.53平方千米,从苏州河南岸的城市中心到接壤嘉定的西北边缘,普陀区见证了上海中心城区的空间变迁。普陀城区的历次调整与上海城市发展规划的调整息息相关。1950年,上海市政府根据各区农业与工商业发展状况,将全市30个区划分为五种类型,普陀区属于全部为工商业地区一类,原属于新泾、真如、闸北的部分工商业地区划入普陀。1958年,国务院批准将嘉定、上海和宝山三县整体划入上海市。上海市面对周边县份划入的新情况,确定“市区管工业,郊区管农业;郊区靠近市区的工厂由市区管,市区零星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归邻近的郊区管”的原则,原西郊区的真如镇部分、交通乡大部分、北新泾镇一小部分和曹杨乡小部分地区划归普陀区管辖。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普陀区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为便于行政管理与城市发展,普陀区辖境又进行了数次调整,先后划入宝山县的沪太新村与甘泉新村北块地区,并将真如镇、长征乡、桃浦乡成建制划归普陀区管辖。普陀城区空间的扩展,加速了郊区的城市化进程,也使得普陀区由老工业区向现代商贸中心的转型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