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区属工业

第一节  集体事业系统工业

 集体事业系统工业创建于1958年。是年,各街道组织2200余名职工家属,建立了90个生产加工组。1962年创建了16家街道工厂。1977年,已发展到192个生产加工组和17家街道工厂、23300余名职工,并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600万元,全年产值7900万元。1978年,17家街道工厂成为市属工业;生产加工组分批挂牌建厂。改革开放以后,由生产加工组发展而来的工厂,产品从加工型为主,转为产销型为主,形成了区属集体事业系统工业体系。1990年,有工厂109家,职工11598人,固定资产原值5556.2万元,产值18520.98万元,利润1405.6万元,上缴税金1150万元。有16家工厂、22种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年创汇664万美元。

一、发展沿革

1.生产加工组

1958年8月,15个街道办事处(镇),70个居民委员会,组织职工家属2261人,建立了90个生产加工组。 生产加工项目有缝纫、修呢、麻袋、鞋帮、蜡笔、手套、手帕、玩具、纸盒、别针、药材、手工艺品等。到1961年,生产加工组发展到275个,人员增加到8436人,有固定资产原值26. 22万元。流动资金37万元,产销收入38万元。1962年,在一部分生产加工组中建立16家街道工厂。1963年以后,生产加工组的规模逐年扩大,至1977年,100人以上规模的有46家。 人员增加到17818人,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到273万元,产销收入增加到796万元,向国家缴纳税金125万元。

1958~1977年生产加工组情况表

                                                                     金额单位:元

说明:1963年下降的原因是:(1) 1962年建立了16家街道工厂,划出生产加工组的统计范围。(2) 1962年精简了 一部分人员。

 

2.手工业局所属街道工业

1962年,在街道里弄生产加工组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16家街道工厂。1963年,建立了区手工业管理局,管理街道工业。 产品有仪表、轴承、灯具、电烙铁、镇流器、电镀、刃具等。1962~1977年,街道工厂数增加为17家,固定资产原值由13.8万元增加到900多万元,产值由163. 6万元增加到7147. 6万元,其中出口产值612万元,职工由1300余人增加到6200余人。1977年,区手工业管理局撤销,所属17家街道工厂分别上交给市手工业局和仪表局管理,成为市属集体所有制的工厂。

19621976年街道工厂惰况表

1977年上交市手工业局、仪表局的工厂一览表

说明:职工数、产值、利润、出口产值等均系1976年的数据。

 

3.集体事业管理局系统工业

1978年,建立区集体事业管理局以后,对生产加工组全面进行裁并改组,分批挂牌建厂。1979年,有98家工厂企业,16600余名职工,形成区集体事业系统工业体系。1984年,建立区工贸总公司。1979~1990年,工厂由98家增加到109家,占地面积由8.51万平方米增加到14.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由7.17万平方米增加到14.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由587.4万元增加到5556.2万元,总产值由2155.18万元增加到18520.98万元,利润由526万元增加到1405.6万元。职工人数由16606人减少为11598人。

1979~1990年集体事业系统工业情况表

 

二、行业概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产品以加工型为主,转向产销型为主,特别在1984年建立区工贸总公司以后,发展了食品、服装、鞋帽、家用电器、建筑材料等产品。至1990年,形成以下10个行业产品。

 1.家用电器

16家,职工2075人,固定资产原值716.3万元,总产值3881.9万元,利润30.6万元,产品有黑白电视机、收录两用机、半导体收音机、扩大机、电子琴、调速家用鼓风机、各种电熨斗、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电针仪、手电两用按摩器、电发刷、卷发器。

2.仪表手表

12家,职工1622人,固定资产原值720万元,总产值2713.9万元,利润263.9万元,产品有数字载荷控制仪、单相和三相电度表、回路电阻测试仪、温度计、玻璃仪器、女式表、秒表、电子表。

3.食品、印铁制罐

8家,职工658人,固定资产原值300.7万元,总产值887.5万元,利润22.4万元,产品有各种包装听(糖果、饮料、药品)、各种瓶盖(啤酒、汽水、糖水瓶盖)、蛋糕、面包、鲜橘水、鲜橘汁、山楂糕、山楂球。

4.印刷包装

8家,职工743人,固定资产原值230.7万元,总产值1232.9万元,利润108.1万元,产品有印刷各种票单、报表、招贴、卡片、各种瓦楞包装纸箱。

5.日用化工

4家,职工208人,固定资产原值67万元,总产值175.6万元,利润10.3万元,产品有洗洁精、洗发精、护发素、各种金属溶剂、医用血浆袋、食品袋。

6.五金及半导体元器件

18家,职工1229人,固定资产原值530.4万元,总产值1412万元。利润88万元,产品有铝合金(门、窗、柜)、各种灯具、微型电筒、挡卷、弹簧、各类特种灯泡和小电珠、绝缘棒、稀土永磁材料、镇流器、电话继电器、充式电动螺丝刀。

7.机电及有色金属

16家,职工1813人,固定资产原值1291.1万元,总产值1788.8万元,利润46万元,产品有电梯、食品烘箱、制冷压缩机、厨房冰箱、充电机、真空泵、音乐喷泉、各类炊事机械、各种高低压开关、灭火机、裸铜线、铝铸件、铜铸件。

8.皮塑箱包

5家,职工433人,固定资产原值130. 8万元,总产值315.4万元,产品有各式皮箱、各种人造革包、儿童背包。

9.服装鞋帽

17家,职工2285人,固定资产原值1310.1万元,总产值5156. 5万元,利润228.5万元,产品有各式男女西装、中山装、衬衫、大衣、童装、帽子、手套、卡丝袜、尼龙袜、皮猎装、裙子、宝宝鞋。

10.工艺品玩具

5家,职工532人,固定资产原值259.1万元,总产值935万元,利润218.9万元,产品有各类动物彩木雕、日本和服、各种绸缎装潢饰盒(礼品盒、首饰盒)、文房四宝、绢花、香袋绸包、长毛绒玩具、纪念币(章)、游戏机、万能智力积木等。

1990年集体事业系统工业出口产品一览表

 

三、外向型企业和产品

集体事业系统有出口产品的企业1987~1990年由8家增加到16家,产品由9种增加到22种。出口产值:1988年比1987年增长16.1%;1989年比1988年增长46.1%;1990年3550.13万元,比1989年增长61.36%。

第二节  区部门工业

1979年以前,区属工业除集体事业管理局系统以外,尚有校办工厂72家,商办工厂22家,建筑材料工厂2家,共96家。1980年以后,校办工厂增加到88家,商办工厂增加到38家,新发展的有合作联社、街道 (镇)、民政、劳动、房产、人防、侨联等部门和单位办的工业。1990年,共有292家。 行业有食品加工、服装鞋帽、五金机械、汽车修理、日用化工、家用电器、印刷包装、文教用品 、仪器仪表、建筑材料等。 共有固定资产原值5770.12万元,其中1980年以后增加4864. 12万元,占84%,年产值24668.96万元,年利润3518.83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354.34万元。

1990年区属部门系统工业一览表

 

一、财贸系统工业

1956年后,合并一批前店后工场,建立起一批独立核算的工厂。1956年,服装鞋帽区店建立普陀区服装出口工场。1957年,11家糕团店合并建立普陀糕团工场。1958年,由48家花席店合并组建普陀区棉花加工厂。1960年,由148家咸菜豆芽作坊合并组建普陀区咸菜豆芽加工场。1962年,新建了绒线编结、眼镜磨片、铜白铁加工以及豆制品工场等。扩建了快乐食品厂、魁元斋食品厂、万寿斋食品厂,新建了第五洗染厂、乐口食品厂、时乐皮鞋厂等。至1978年,已有商办工厂22家。

1979年后,财贸系统工业有了新的发展,至1990年发展到38家,其中食品17家,食品机械4家,民用五金2家,建筑材料2家,服装鞋帽8家,洗染1家,家具1家,其他3家。占地面积65921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325.83万元,年产值9419.85万元,年利润696.88万元,上缴利税756.47万元,职工3333人

二、合作联社系统工业

1981~1990年间,共建立自负盈亏集体所有制工厂43家。行业分为7大类,纺织服装10家,汽车修理9家,机械电器6家,五金玩具5家,化工涂料5家,食品炒货4家,其他4家。1990年,共有固定资产原值1211.25万元,产值2550.26万元,利润311.14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69.74万元。其中年利润超过10万元的有佳华帆布厂、长达汽车修理厂、万加汽车修理厂、吉利汽车修理厂、申江模具厂、美艳日用化工厂、新沪硅酸盐加工厂、申真涂料厂、利华力车厂、利华木器综合厂、时代印刷厂等11家。

三、街道(镇)工业

1978年以后,各街道里弄在发展的第三产业中,开办了一批小厂。1985~1990年,各街道(镇)共建立集体所有制工厂46家,从业人员1202人,行业分为8大类:五金机件7家,电机仪器11家,汽车修理5家,木纸制品5家,服装鞋帽4家,文具印刷4家,日用化工7家,其他3家。1990年,固定资产原值共49. 43万元,产值1114.22万元,利润164.43万元,上缴国家税金75. 21万元。其中年利润超过10万元的有余热汽车修理厂、新桥汽车修理厂、桃浦钢笔加工厂、新新油墨厂、真如搪瓷配件厂、真如化工厂等6家。

四、教育系统工业

1958年在“勤工俭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有47所中小学办起校办工厂(场),主要承接各种加工产品。以后,办办停停,不够稳定。到1979年有校办工厂72个,1979~1990年,工厂增加到88个。固定资产原值由137万元增加到1022万元,年产值由358万元增加到5114万元,年纯收益由93. 8万元增加到1612万元,年上缴国家税金由18万元增加到260万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厂数由1个增加到44个。生产经营从加工型转向部分自产自销,产品有教学仪器、电子仪表、电机机械、化工试剂、塑料制品、包装器材、服装等12大类100余种。有些产品向中高档发展。有9家校办厂的13项产品获国家级和市级奖19次。普陀教具厂生产的海光牌AAC-4型、AAC-5型语言实验室获上海市优质产品奖、全国优秀新产品金龙奖。云岭中学校办工厂生产的EP系统心理测试仪,获全国优秀新产品金龙奖。

五、民政系统工业

民政系统为组织社会救济人员和残疾人生产自救,1953年组织了8个生产加工组,安置45人。1958年,生产加工组发展到30个,安置社会救济人员近1000人。1964年,建立第一家地方国营企业普陀区盲聋哑社会福利工厂,职工174人,划归市民政局领导(现为上海图钉厂,职工713人)。1973年以后,街道陆续新办5个残疾人工疗站,治疗同劳动相结合,建立工疗福利工场。1980年以后,在各街道普遍建立社会福利工厂。至1990年,发展到51家。生产项目有电讯电器14家,化工塑料14家,五金木器7家,汽车修理6家,机械零件3家,其他7家。固定资产原值591.38万元,产值4821.79万元;利润571.23万元。安置人员1505人,其中残疾人占40%以上。

六、劳动服务系统工业

1979年,为管理安置社会待业青年,发展各种行业的集体经济事业,建立区劳动服务公司。1980~1990年,公司下属先后建立集体所有制工厂16家。行业有电机电器5家,汽车修理4家,服装2家,印刷1家,其他4家。1990年,共有固定资产原值155.01万元,产值845.82万元,利润94.92万元,上缴国家税金60.76万元,职工599人。

七、其他系统所属工业

有商业服务公司3家,房产局3家,人防办公室3家,侨联1家,共10家。行业有五金电器、建筑材料、汽车修理、食品饮料等。1990年,共有固定资产原值415.22万元,产值803.02万元,利润68.23万元,上缴国家税金33.16万元。职工866人。

第三节  工厂选介

一、上海市友谊制衣厂

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专门生产出口衬衫的企业,占地面积4171平方米,建筑面积3089平方米。1979年,该厂引进了一条先进的衬衫流水线,为美国比德曼公司生产世界上中高档“豪士曼”衬衫,是国际名牌,畅销美国、加拿大、法国。1985年,荣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奖状。曾2次获得美国比德曼公司的奖牌。1990年,固定资产原值192万元,职工528人,完成出口产值1491.89万元,实现利润86万元,上缴利税64. 2万元。

二、上海市朝阳袜厂

建于1981年,是和市外贸公司联营的企业。具有织造、缝头、染色、定型、整理五大环节的全功能袜子专业生产设备。该厂主要产品有外销金松牌橡口暗条锦纶男袜、玫瑰牌橡口吊线弹力男袜和橡口平口长统、中统、短统各式透明女袜,畅销台、港、澳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男女斜纹劳动手套,远销欧美市场。1987年,卡丝男袜获市优秀产品奖。1988年,玫瑰牌、金松牌、小黑猫牌系列化纤袜被评为市优质产品。香港迅行有限公司给该公司送来一块“质优稳定,后来居上”的金质奖牌。1988年4月,荣获出口商品质量许可证。袜子是市外贸公司的出口免检产品。1988年,被评为市级先进企业和市文明单位。1990年,占地面积2139平方米,建筑面积4431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20.51万元,有职工490人,完成产值794.08万元,实现利润100.2万元,上缴利税53.91万元。

三、上海市普陀区宜川民间工艺美术厂

建于1978年10月,是工艺美术的专营企业。该厂主要产品有:手绘日本和服、字画装裱、装潢锦盒、红木雕刻、各类摆件、文房四宝、香袋、锁片等工艺品。该厂的手绘日本和服已有10年的历史。能绘制各种图案的日本和服,年产量2万件,全部出口日本。绘制的中国书画装裱,承接日商来料加工,采用日本装裱工艺。年生产能力在3000~5000幅,全部销往日本。1983年制作的彩猫盘,1986年制作的工艺牌装潢锦盒,1987年制作的日本和服、腰带,都被评为上海市地区工业系统“一厂一品”称号。1989年,同日商合资,建立“上海杉并工艺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红木雕刻、童装和仿金首饰。1990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1.08万元,职工131人,完成产值16306万元,实现利润32.02万元,上缴税利41.19万元。

四、上海华东电梯厂

建于1985年。该厂生产的主要产品有:交流双速客梯、交流调速梯、客货两用梯、货梯、医梯、杂梯等五大类,近30个型号。同时,该厂为用户专门设计各种非标电梯和承接安装、维修、保养业务,并供应各种电梯的配件。1989年占地面积4171平方米,建筑面积3809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41.2万元,职工349人,完成产值1437万元,实现利润70.1万元,上缴税利17.5万元。

五、上海普陀教具厂

前身是“教卫五七工场”,始建于1971年。1976年以前,修理和生产单一的课桌椅、办公桌等木制品。1976年,改名普陀教具厂。1979年开始,除继续生产木制品外,成套生产自动幻灯机、语言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国内最早生产现代化电子教学仪器设备的专业厂之一,其中海光牌AAC系统语言实验设备,1981、1982年连续被评为市校办工业优良产品。1983年,荣获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二等奖和国家经委颁发的优秀新产品证书和证章。10余年来,产品畅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达3000余套,在全国销售中位居第一。AAC-5型语言实验室学习系统先后2次在世界银行贷款国际招标中中标,产品并在1988年进入澳大利亚市场。新开发的AA-9120型语言学习系统被国家科委列入国家级新产品。该厂1990年同1988年比,固定资产原值由81.5万元增加到438.1万元,产值由128.1万元增加到1313. 6万元。利润由32万元增加到560. 6万元(职工400人,人均创利1.65万元),上缴国家税金由4.8万元增加到102万元。

六、上海永生五金电器厂

建于1987年,研制并成批生产电冰箱门封条焊接机、门封条45。切割机,填补了国内空白。整机的造价只有进口机的20%,广州、重庆、青岛、牡丹江等地几十家冰箱厂使用该机,反映良好。1989年,又研制生产冰箱门封条,具备了冰箱门封条、焊接机、切割机配套生产的能力。1989、1990年,全国电冰箱质量评比中,门封条单项质量指标获得全国第一名。该厂经济效益连年增长,1987~1990年,固定资产原值由7.42万元增加到33.99万元,产值由39. 37万元增加到135.52万元,利润由7.16万元增加到50.15万元。

七、上海为民电器厂

前身是曹杨新村街道福利工场,成立于1984年。1987年,改名为上海为民电器厂,是年开始生产双福牌两用电动剃须刀2万只投入市场,评比质量获全国A级产品证。产品畅销全国各地。1989年,评为上海市集体工业“一厂一品”称号。1987~1990年,固定资产原值由2.99万元增加到41.24万元,产值由23. 35万元增加到300. 29万元,利润由5万元增加到31.37万元。1990年,人均年创利5600元。

八、上海魁元斋清真食品厂

1956年公私合营后,德兴茶食店并入魁元斋茶食店,建立魁元斋清真食品工场。1982年1月,实行独立核算,定名为魁元斋清真食品厂。1986年8月,新厂房在交暨路39号建成投产,总面积为2182平方米,职工137人。专业生产清真糕点,年产量90万公斤。该厂特色产品有水桃酥、提浆饼等。

九、上海万寿斋食品厂

前身是普陀糕团工场,由正兴斋等11家糕团店组建。1985年,改名万寿斋食品厂,用房面积1906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80余万元,职工97人。1978年后,产品由原来的单一糕团,发展为各色糕团、精美素点、蛋糕西点、法式面包。万寿牌净素月饼,1985年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证书,并荣获1988年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成为市内外较负盛名的专业生产净素食品的商办工厂。

十、上海快乐食品厂

前身是普陀糕点工场,建于1958年。1982年8月,新厂房在曹杨路1026号建成投产,总面积4469平方米。改名快乐食品厂。从意大利、日本等国引进食品机械5台,固定资产原值508万元,职工300多人。专业生产中西糕点、糖果、冷饮。荣获1987~1988年度上海市财贸系统优秀企业管理奖,是区商办工业中创利最高的企业。


前身是普陀糕点工场,建于1958年。1982年8月,新厂房在曹杨路1026号建成投产,总面积4469平方米。改名快乐食品厂。

    十一、上海第五洗染厂

建于1983年9月,由上海第一洗衣工场和区内部分洗染店合并组成,厂址在白玉路达丰新村82号,总面积3676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93万元,职工200多人。该厂从美国、德国、丹麦、比利时等国引进最新洗染设备和流水线,为市洗染业设备较为先进的商办工厂。

二、上海真如无线电厂

建于1964年,是国家生产收录机、收音机的定点专业工厂。产品“春来”牌收录音机由上海交电家电集团音象公司经销,年产达30余万台,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1985年、1986年连续被评为上海市地区工业先进企业。蝴蝶牌212收音机、春来牌610型单声道收录机分别于1985年、1988年被评为上海市地区工业系统“一厂一品”称号。自1985年以来,年创利超过百万元。1990年,占地面积4683平方米,建筑面积5914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05.2万元,职工366人,产值1744.9万元,利润2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