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产资料市场

1985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市、区领导根据区域条件,作出区的功能定位和开发的重大决策,以规划建设中山北路物资贸易街为龙头,大力发展生产资料市场,以形成上海西区物资贸易中心。1985年筹建上海物资贸易中心大厦时,开始管理汽车交易市场。1990年4月,随着物资贸易中心大厦在中山北路上建成,继汽车市场以后,金属市场、化工市场先后开业。1992年11月,中山商厦内的塑料市场准口二市场开业。中山北路上形成比较集中的生产资料市场。成交总额:1990年,4.61亿元;1991年,9.31亿元;1992年,11.21亿元。

第一节  汽车市场

1985年,上海市物资部门设立汽车贸易中心,区负责对汽车交易市场的验证管理。1986~1990年,共成交汽车20019辆,金额15.78亿元。1991年,成交新车5191辆(其中桑塔纳轿车3360辆),金额7.1亿元;旧车300辆,金额1800万元。1992年,成交新车5529辆(其中桑塔纳轿车3190辆),金额7.54亿元;旧车800辆,金额4818万元。

 

 

第二节  金属市场

1990年4月,上海物资贸易中心金属市场开业后,上海市冶金局、上海金属交易所、上海市有色金属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材料总公司华东分公司、宝山钢铁总厂、鞍山钢铁公司、包头钢铁公司等30余家工商企业进场交易。1991年,成交黑色金属22459吨、有色金属7969吨,金额1.68亿元。1992年,成交黑色金属56929吨、有色金属5766吨,金额2.30亿元。

第三节  化工塑料市场

上海物资贸易中心化工市场

1990年4月,上海物资贸易中心开业后,化工市场随之建立。1991年,成交9146吨,金额5277万元。1992年,成交8040吨,金额4641万元。

上海塑料市场和上海中山化工市场

1992年11月,在中山北路(岚皋路口)的中山商厦内,开设上海塑料市场、上海中山化工市场,由上海塑料行业协会、上海市二迫止经济协会、上海市化工轻工总公司、普陀区商业委员会联合组建。至1993年8月,投资500万元,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营业面积6500平方米。进场交易的单位共有149户,其中上海市122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北京、安徽、辽宁、湖北、四川、海南等外省市27户。进驻企业分4大类:一是原料企业,有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石化公司、上海天原化工厂、四川塑料工业公司等;二是加工企业,有中国五金矿产复合材料集团公司、上海塑料包装联合公司、上海塑料制品公司等;三是销售企业,有上海市化轻总公司、上海工业供销联合总公司等;四是科研单位,有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机电部上海材料研究所、中科院有机所、上海市涂料研究所等。1992年开业1个月,成交金额5300万元。1993年1~8月,成交金额4.8亿元,上缴税金260万元。

第四节  上海物资贸易中心

上海物资贸易中心大厦建成于1989年,坐落在中山北路2550号,1990年4月试营业。主楼31层,高113.8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该贸易中心面向全国,并同国际市场接轨。大厦内驻有国家级期货市场、各类大型现货交易市场和上海金属交易所,以及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鞍山钢铁公司、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等151家大中型骨干企业。大厦内设有超级小型计算机构成的信息网络,包括卫星地面接收、数百个电脑终端、数千门国际国内程控直拨电话,并提供邮电、银行、工商、税务、物价等服务。融销售、信息、服务于一体。1990~1993年6月,经济效益逐年上升,销售金额1990年总额4.61亿元,1991年9.31亿元,1992年10.30亿元,1993年1~6月4.34亿元。该贸易中心不仅是上海市西区物资贸易中心的龙头企业,而且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物资贸易中心,名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选的中国500家最大服务企业之一,为物资部100家最大企业的第23位。1993年9月25日,经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批准,改为上海物资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