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曹杨新村范围内的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50年代,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60年代,掀起“学雷锋”的热潮。“文化大革命”以后,通过拨乱反正,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新面貌。1984年,2个街道均建立“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领导小组。1987年起,先后改为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1989年和1990年,又先后成立曹杨新村街道文明街区建设活动委员会和曹安路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健康地发展。
第一节 开展文明礼貌活动
自1981年起,曹杨新村开展了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当年成立了一支131人的青年服务队,为居民服务1229人次。
1982年3月,在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中,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同时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做好事、送温暖”活动,曹杨新村街道发动59582人次大搞卫生,搞了8次大型“为你服务”活动,有408人参加,服务9875人次。共青团员和青年还组成14个“学雷锋”小组,为34户孤老送温暖,做到定对象、定时间、定人力,热情上门服务,居民称赞“雷锋又回来了”。新设立的曹安路街道亦广泛发动职工居民治理“脏、乱、差”,曹安工业分公司在厂区内外清除垃圾、植树绿化,并相继建立文明班组,在职工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劳动竞赛活动。
1983年3月,曹杨新村街道把“五讲四美”同“三热爱”融合起来,重点搞好“三优一学”(创造优美环境、建设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和学习先进)。尔后,文明礼貌月活动向纵深发展。1990年3月4日,在兰溪路上举办有36个单位、450余人参加的“为民服务”活动,服务达4500多人次。同时,有770多名中小学生宣传“雷锋精神在我心中”,举行了“红领巾卫生街”揭幕仪式。街道商业服务单位开展评选“十佳”服务明星活动,以树立先进典型,提高服务质量。当年6月8日,还成立工人、医务人员、科技人员、妇女、军属、民兵、副食品公司、干部、青年和老年10大便民服务队,使便民服务形成一支项目配套的固定队伍。曹安路街道先后在二村第一、第四居委会等处建立老年服务队,照料病残老人,为他们排优解难,解除了家属的后顾之优,受到居民赞扬。
第二节 建设文明单位活动
曹杨新村街道从1980年开始,在里弄开展评比“五好”家庭活动(政治思想工作学习好,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好,计划生育教育子女好,移风易俗勤俭持家好,邻里团结文明礼貌好)。1982年分设2个街道后,将该项活动与创建文明楼(组)活动结合起来,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
1982~1990年,2个街道先后举行5次评比,共评出全国“五好”家庭6户、市“五好”家庭42户、区“五好”家庭103户。另外,还评出街道、里弄的“五好”家庭或文明户,1990年仅曹杨新村街道有文明户5028户。为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1990年,还发动居民争做文明市民和评选“好妈妈”活动。
1984年,曹杨新村街道评出文明楼290幢,1985年评出292幢,其中五村第五居委会298号、六村第一居委会161号2幢文明楼受到区的表彰。为了提高评选质量,当年还在文明楼内楼面整洁、邻里团结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做到“楼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曹安路街道1982年评出文明楼20幢,1984、1986年分别评出255幢和247幢。1990年,2个街道共评出文明楼488幢。
在历年开展精神文明活动中,各居委会成绩显著。1983年,七村第一居委会被评为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先进集体。1986年九村第二居委会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另外,1984年全村共有10个居委会被评为区文明居委会。1985、1986、1987、1989年全村均有13个居委会被评为区文明居委会。
第三节 共建文明村、文明街区活动
1982年,一路之隔的三村第二居委会和真如消防队在共同整治“脏、乱、差”中相互支持,密切了军民关系。经2年共同努力,三村第二居委会被评为区“五讲四美”先进集体,真如消防队被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1984年2月,曹安路街道总结推广了他们共建文明村的经验,在全街道开展了共建文明村活动,要求在治理“脏、乱、差”,搞好“洁、齐、美”、创建“五好”家庭与文明楼、优化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及解决职工后顾之优等方面有所突破。街道和里弄还及时建立共建文明村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共建工作。里弄在共建活动中,有的与周围单位共建,有的与居民户所属工厂共建,至1986年,共与51个单位实施“共建”活动。如上棉六厂与二村第一、第四居委会在共建活动中,建起“良师”托儿所和老人活动亭;里弄为工厂解决孩子入托、调解家庭与邻里纠纷、解决居民生活困难等间题。1990年建立起一支照料病残老人的老年服务队。街道还牵头把二村、三村、八村等菜场组成联建文明菜场。结合街道整治重点地段,发动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以文明单位为龙头,共建文明小区。1989年8月三村第四居委会举办别开生面的“新村楼台歌会”,被市长朱铭基称为“社区文化活动的创举,有助于提高市民的思想境界和增强上海人民的凝聚力”。1984~1990年曹安路街道连续5次被评为区文明单位,多次被评为市与全国计划生育、红十字会和爱国卫生等先进集体。
曹杨新村街道在1984年4月召开各居委会和挂钩企业事业单位“共建工作”会议,共签订30多份“共建”协议书。街道定期召开“共建”活动联席会议,以交流和总结经验。在举办1986年“仲夏之夜”活动、建造街道文化中心、普及学习推广《家庭管理学》等活动中,都得到共建单位的支持和帮助。1989年曹杨新村街道被定为上海创建“文明街区”试点街道后,决定和境内企事业单位联合起来,用3~4年时间,把街道建成“安定和谐、整洁优美、生活方便、文化丰富”的文明街区。为此,街道建立了社区“条”、“块”组织网络,在“条”方面成立区副食品公司、小学、幼教和曹杨工业公司联建分会,在“块”方面,按居委会与其地域内200多个单位,共同建设“文明块”(小区)。七村第二居委会和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市测绘院、市建五公司等10个联建单位共同努力,搞好治安、卫生、方便群众生活和教育、文化等项工作。1989年5月召开联建“文明块”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全街道居委会中逐步推开。街道还先后举办“闪光的征程、无私的奉献”展览会,展出新村内119位获全国和省、市级以上光荣称号的各行各业先进工作者的事迹;召开“弘扬身边的闪光点”信息发布会,编印《闪光篇》;评出精神文明“十佳好事”等活动,以增强居民社会责任感,凝聚全街道干部、职工和居民的力量,投入创建活动。1990年,五村第七居委会与共建单位市土产公司仓库一起,整治村内外环境,街道及时召开现场会,推动了全街道的整治工作,使履行门前环卫责任制的达10000,有4个居委会被评为整洁新村,市爱国卫生委员会命名曹杨新村为二级卫生街道。曹杨一村的垃圾袋装化并得到中央卫生检查代表团较高的评价。街道还完善了老年服务网络、民政福利网络、优生优育网络和便民优质网络。1990年获得市社区老年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市民政优抚工作先进集体、市级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市老龄委员会先进集体和市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等称号。1986年起,街道连续3年被评为区文明单位,1988~1990年连续2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1991年五村第七居委会建成全市第一个“文明小区”,1992年3月,曹杨新村街道被中共上海市委及市政府命名为市红旗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