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境内已有部分工厂的产品,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华生电扇厂的电风扇曾获工商部主办的中华国货展览会和西湖博览会的特等奖及金奖,天厨味精厂的佛手牌味精质量超过日本的“味之素”,打进了国际市场。
解放后,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接近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1953年,上海灯泡厂以工程师郑良永为首的试制小组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根钨丝,接着又用自制的钨丝制成我国第一只200/500瓦照明灯泡,结束了灯炮钨丝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上海永鑫异型钢管厂工人潘阿耀,于1958年初以水壶烧水不熔化和顶杆通水不变形的原理,用普通耐热钢制造出“水循环冷却热穿孔顶”,尔后又用它试制出我国第一根无缝钢管。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及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等国内外领导人前往参观访问时,盛赞该厂“草窝里飞出了金凤凰”。1958年,润华染料厂(今上海染料化工八厂)青年技术员奚翔云与工人蒋伯琪、钱伍捌合作,试制成功当时世界上最新的染料——活性染料,打破了一些国家在染料上对我国的封锁。
“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工作被迫停顿,科技成果寥寥无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技活动重又广泛开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各方面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第一节 区属单位科技成果
一、曹杨环浜水质净化生态工程治理
由区城建办、区园林所及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完成。该成果为保护曹杨环浜水质,在城市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生物治理试验,通过配置风眼莲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使环浜试验区水质明显改善,藻类滋生得到控制。该成果在净化水质、绿化水面与美化环境相结合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为城市景观水域的治理,揭示了一条生态工程综合防治的途径。1989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AAC-5型语言实验室
由普陀教具厂完成。其特点是采用电脑控制,各功能均用按键操作,可以对全班学生语言机的走带机构进行全遥控,并增加了对学生用语言机的锁盒控制,录制教师控制器节目可与学生跟读练习同步操作。该设备是国内第一个将微机技术应用在语言实验室的一套系列设备,为我国的电化教育事业填补了一项空白。1989年,获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YPS60-4型多控自动幻灯
由普陀仪器厂完成。该成果具有手控操作、定时自动、电动调焦、无线遥控和声画同步等多种功能,可任意选择操纵。是大专院校、厂矿企业、部队、医院和科研单位进行电化教育、科研成果介绍和产品宣传的理想仪器。1989年,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LSAD2-4-A1113型立式弯水管抽板顶升式明火反烧锅炉
由上海低压锅炉厂完成。该成果实现了加煤机械化,并连续反烧产气,既解决手工燃烧冒黑烟问题,又克服一次明火反烧产气不足和间歇的缺陷,并使锅炉出力足,热效率高,立式快装、占地小、安装方便。1989年,获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五、华旋牌折叠式电吹风
由华泉电器厂完成。该成果的设计、造型为国际流行款式。其特点是用高级工程塑料代替金属,用耐热绝缘材料代替陶瓷,冷态和热态绝缘电阻及泄漏电流达到国家标准和国际先进水平;跌落后不会变形,还可折叠。经国家质量测试站测试,全部项目达到国家标准,有些参数还超出国际标准。1989年,获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JB-86型功率因数自动控制器
由泉中电力仪器厂完成。该控制器采用双列直插式CNOS集成电路,电流采用二极稳压滤波网络,COSQ表与发光二极管能及时显示,并直接读出COSQ值,可自行调整COSQ值上下限需要。1989年,获市优秀产品二等奖、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七、一、二级肝管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与临床意义
区中心医院完成。该成果将P肝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向肝门方向解剖出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肝固有动脉与门静脉以及后两者的主要分支及属支,然后从肝门处开拉清除右前叶、左内叶以及部分右后叶、左外叶的肝细胞组织,形成一个以中央架空着各种脉管的肝脏主体“框架”状标本。该法具有便于观察各脉管之间的解剖关系,又能够较精确地测量各主要脉管,具有从临床应用角度探讨便于手术的方法等优点。1989年,获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1978-1989年区属单位部分科研成果获奖项目表
第二节 市属单位科技成果
一、南黄海地震分析
由市地震局完成。1984年5月21日深夜,在距上海市中心130~140公里的南黄海发生6.2级强烈地震。市地震局遥测地震台网对2次强震互相干扰的复杂记录作出了正确的分析,30分钟定出地震三要素,为震情趋势预测提供了准确快速的地震参数。198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油泵电机机械化嵌线成套设备
由革新电机厂完成。该设备是由插槽绝缘机、定子嵌线机、端部整形机等组成的一条生产线,用于电机定子的机械化嵌线,生产率高、劳动强度低,它能自动地把槽绝缘卷料进行送料、折边、剪断、冲形,逐槽插入定子铁心内。并采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一次拉入法嵌线方式,在所有线圈拉入的同时,把全部槽楔也顶入定子槽内。经部级鉴定确认达到目前世界先进水平,经济效果显著,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钨铈电极
由上海灯炮厂完成。该成果以非放射性、低逸出功铈元素取代钨钍电极中半衰期长达1. 4X1010年的放射性元素钍,含二氧化2~4%钨铈电极的X射线剂量,比钨钍电极低3个数量级(相当于市郊泥土剂量),从而彻底消除长期来钨钍电极在生产、使用及环卫中的钍放射性源。在应用中,起弧电流低且稳定,弧柱更细长挺直,小电流下更为突出,等离子弧下电极端部还具有“自然削尖”的特性,使用寿命成倍至数量级提高。1987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四、新型微波屏蔽材料——导电布
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学院完成。该成果能保持纺织物特性,具有导电性优良、使用简便等特点,是低至通信及电视频段、高至毫米波频段,都具有优越屏蔽效果的叠层电子材料;并有轻薄、柔韧,能和普通布料一样裁剪、缝纫,因而优越于金属材料,用途十分广泛。1987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第十五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大奖及国际发明金奖。
五、五年期效长效船底防锈防污漆
由市涂料研究所完成。该成果可为海军舰艇建设事业服务,用于船舶水下防锈及防止海洋污损、生物附着,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并能提高海军战斗力和舰艇的航率,延长舰船使用寿命;还可用于海上钻井平台。1987年,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4~1989年市属单位部分科技成果获奖项目表
六、β-胡萝卜素
由上海第六医药厂完成。该成果采用国际较先进的Wittig反应,以维生素A醋酸脂起始,合成全反式陟胡萝卜素,通过热转位,使全反式含量达90%以上,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用营养色素替代有毒的偶氮色素。据估算,每公斤能获利2000元左右。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七、涤粘中长混纺织物高温高压一浴一步法染色工艺
由市染料研究所完成,是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之一,1986年试制成功。该成果筛选出一套染化料,为纺织印染行业实行高效率、低能耗、短流程的染色新工艺提供了条件;并在纺织印染行业中推广,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88年,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八、50吨/日植物油连续脱色、脱臭成套设备的研究
由上海粮食科学研究所完成。该成果较系统的摸索碱炼、脱色、脱臭等各工序的工艺特点和质量变化,研制了配套的碱炼、脱色、脱臭成套设备,解决了关键的技术问题。通过应用成品油的质量检验,都已达到国际同类水平,植物油连续精炼技术也接近国际水平。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九、CCQ-ID型多用成像屈光度仪
由上海第二光学仪器厂完成。该成果采用投影屏显示,以傅里叶变换和空间滤波对镜片进行信息处理。并利用离焦傅里叶变换产生二次项相位效应进行光偏置补偿。仪器除可测定镜片的球柱面屈光度、柱镜轴位、棱镜度与低向、多焦镜片的各屈光度及光学中心等光学参数外,还能对变焦镜片的屈光度变化和镜片、镜区像差进行检定。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三节 部属单位科技成果
一、锅炉排气小孔喷注消音试验研究
由华东电力设计院完成。该成果可使噪声降低40分贝(A)以上,可保护社会环境,免受噪声污染,还可用于治理各种锅炉的排气噪声,各种压力罐、喷射器、化学反应器等设备和容器的工艺气体排放噪声及各个工业部门管道的蒸气冲管噪声。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TY、TZ、TA、TD等内燃机车电气检测仪
由上海铁道学院完成。该成果多次受到国家经委和铁道部奖励,已在铁路以及冶金、煤炭、化工等部门实际使用,其中TA型匝间耐压检测仪获1987年国家发明三等奖、南斯拉夫第十五届国际博览会发明展出金牌奖。
1985~1990年部属单位部分科研成果获奖项目表
三、中压变换气气提法合成氨尿素联合生产流程
由上海化工研究院完成。该成果采用以含CO2变换气及液A为原料,并把换气作为尿素生气中的气体介质,在尿素生产过程中的CO2吸收塔又起到了A生产过程中脱除CO2作用;两者串连生产,使氨与尿素的生产流程得到简化。该流程为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新工艺,有利于小厂改造、节省投资、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1986年,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获国家创造发明二等奖。
四、80X 3500毫米三辊弯板机
由第九设计研究院完成。是国内最大的、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弯板机之一,用于高强度厚钢板弯制成柱筒和锥筒形的弓形。弯板机弯制钢板的极限宽度为4.8米,厚度为80~180毫米,最小弯曲半径为650毫米,弯板机弯板规格取决于被弯板的屈服强度、厚度、宽度和弯曲半径等4个参数之间的互相关系,而该机可以调整其中3个参数。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200系列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由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完成。该成果应用于供电部门对本地区广大电力用户的负荷实行集中控制和监测,可强化供电用电的计划性、避免由于“拉路限电”给用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该系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80年代初水平。1990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洗衣机电机机械化嵌线工艺及设备研究
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完成,是成功完成XDQ-1型洗衣机电机嵌成套样机等共6种机型的专机,由这6种专机构成的机嵌工艺生产线,可代替目前我国洗衣机电机制造车间的全部手工操作工序,实现机械化嵌线。该项目采用高效先进的拉入法嵌线新工艺和自动冲制卷料软槽楔的先进工艺,能适用于各种规格的洗衣机电机和脱水电机定子,有着较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1990年,获机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