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团体

20世纪40年代,区境吴淞江南曾设有若干市级科室团体。民国34年(1945年)9月,中国纺织学会上海分会在江宁路1253号成立,会员640人。民国35年,中国纺织事业协进会成立,为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群众组织,沪西地区部分纺织厂中不少科技人员,在中共地下党的团结教育下,加入该组织,以协会名义进行学术交流和革命活动。还有市棉纺染织技工联谊社,在长寿路421弄241号设立通讯处,该社主要工作是“团结技工、联络感情、相互研究、交换工作技能”。

解放后,市心理学会在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内设立。1952年,全区加入市科普协会的基层工作组42个,会员870人。1955年8月28日,上海科普协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全区有9名代表出席,3名联络组代表列席。1959年3月24日,区科学技术协会成立。1983年12月3日,区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成立。至1990年,全区共有区属科技团体24个,市属5个,厂属3个。

 

第一节  区科学技术协会

 

1958年,上海科普协会与上海科学技术联合会合并,成立市科学技术协会,并要求有条件的区成立区科技协会。1959年3月24日成立普陀区科学技术协会。会址设在区政府大院7号楼内。第一任主席由区委书记席炳午兼任,副主席为郑定贤,下设纺织、印染、机械、电机、轻化工、医药卫生和文教7个学组。1963年6月,区科协委员会经过充实、调整,增强了指导与协调能力。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区科协被迫解散,专职工作人员到区“五七”干校劳动。1971年,区委召回部分科协干部,到区工人俱乐部组织科技组,成立职工技术交流队,开展科技交流工作。1978年2月,区科协恢复,先后建立了基层学会、学组、交流队等13个组织,有会员1900多人。

1987年1月,区科协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79名委员组成第二届区科协委员会,赵晋中任主席。同年12月,区科技馆在曹杨路500号落成,区科协随即迁入办公,设立学术、咨询、教育、财务、组织、基层、普及7个工作委员会,以及学会部、咨询服务部、科普工作部和办公室、人保科、财务科等职能科室,还有区科技咨询开发中心、区业余科技学院、区科技馆等事业单位。至1990年,区科协拥有会员7000余人,其中下属学会10个,会员5525人,协会9个,会员944人,研究会及联合会5个、会员982人,在这些会员中有来自长宁、静安、闸北等区的部分科技人员。

1990年区科协所属学会基本情况一览表

1990年区科技协会所属协会基本情况一览表

1990年区科技协会所属研究会、联合会基本情况一览表

 

第二节  市级及厂属团体

 

全区市级科技团体不多,解放前有中国纺织学会上海分会、中国纺织事业协进会、市棉纺染织技工联谊社3个,均成立于40年代。解放后,自1951年市心理学会在华东师大成立后,至1990年区境共有5个市级学会,会员达2337人,都挂靠在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内。80年代起,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区内有3家棉纺织厂成立了科技协会,会员681人。

1990年区内市级科技团体基本情况一览表

1990年区内厂属科技团体基本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