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全区仅有2家科研机构。一家是创建于民国21年(1932年)的法医研究所,所址在真如杨家桥东首。民国26年,被侵华日军炸毁;另一家是创建于民国28年春的中国纺织染工程研究所,所址在戈登路(今江宁路)1253号。后改为中国纺织染工业补习学校。解放后,境内科研机构有所发展。1955年,司法部所属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迁入区内;1956年化工部所属上海化工研究院在区境创建;1957年,华东师范大学建立河口海岸研究所;1958年,建立市粮食科学研究所;1960年,电子工业部所属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迁入区内;1962年,创办市染料研究所;1963年,市涂料研究所从上海化工研究院分出,在区境独立建所。
三年困难时期,我国工业原料相当缺乏,为减轻国家负担,普陀区于1960年6月成立节约综合利用委员会,下设中心试验室,协调全区节约、综合利用及修旧利废、试制代用品的科研开发工作,仅1960年全区轻、化、重、纺行业的62家工厂,就为国家创利1800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区科技工作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始得恢复和发展。1980年8月,区科委成立,作为区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主管全区科技工作。1984年9月,成立区科技开发中心(1986年4月和区科技交易市场合并),从事全区的科技开发工作。自1978年起,区内科研机构大量增加,不仅涌现一批规模大、设备全、技术力量强的部、市属科研机构,如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九设计研究院、华东电力设计院等。同时区属科技机构也纷纷建立。至1990年底,全区已有区属科技事业机构3家,部、市属科研院、所16家,高等院校所属科学研究所8家,厂属科学研究所3家和民办科技经营机构44家。
第一节 区属科技事业机构
一、普陀科技馆
馆址在曹杨路500号,1984年筹建,1987年12月竣工,市长江泽民为该馆落成题词。该馆为1幢11层大楼,建筑面积约6500平方米。内有展览厅、学术交流厅、各类活动室、实验室、计算机房及资料室等,下设经营部、综合服务管理部,1990年有工作人员21人。3年来,该馆举办各种报告会、讲座200多次、听众1.5万人次,举办各类科技和科普展览14次、观众7000余人次,放映科技影视47场、观众4700人次;举办多种科技人员培训班、短训班100余期,学员3260人次;还接待国际科技团体2批,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2次。1988年9月,美国珀金一埃尔默公司在该馆举行大型仪器技术交流演示会,全市和外地有112个单位、千余名科技人员参加。美国贝克曼仪器公司医疗化验仪器部曾在该馆举办讲座,培训上海市和外省市51个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普陀区青少年科技指导站
站址在宜川路351弄80号。始建于1959年初,一度划入区少年宫为科技部。1978年恢复,归区教育局领导,为校外教育机构。1990年有工作人员32人,其中专职教师15人。该站除开设各类科技培训班外,还设有电子游戏、激光打靶、光学世界、化学小制作等科普活动阵地,供中小学生课余活动。
三、沪西职江技术交流站
站址在澳门路510号。创建于1984年10月,是区总工会所属开展各类职工科技活动的事业单位。几年来该站开发新项目10多项,其中1985年开发的《压、应力微机自动检测系统》、(YDY-35-10缩微阅读仪》和1986年开发的《直流旋转式弧焊机多功能节电器》等3项通过市级技术鉴定,而《压、应力微机自动检测系统》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
第二节 部、市属科研院所
一、化工研究院
院址在云岭东路30号。创建于1956年,属化学工业部,主要从事化学肥料、有机化工、新型材料、化工机械、化工自动化、电子计算机应用和环境保护等专业的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工作,设有氮肥、复合肥料等10个研究室、所。1990年有职工3182人,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1150人,有高级职称的255人、中级职称的495人。近年来,该院取得较大科研成果453项,其中128项分别获得国家创造发明奖及国家化工部和市的科技进步奖。
二、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创
建于1977年。1986年6月迁入区内武宁路423号,属机械电子工业部。主要从事数据传输通信、微波及探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1990年有职工600余人,在330余工程技术人员中,有高、中级科研人员200多人。全所设有微波技术、微波工程等10个研究室和2个试制加工车间。近10年来,该所取得科研成果120多项,其中达到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的有20多项,多次获得部、市和中国电子技术研究院的科技进步奖。
三、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创建于1953年。1960年迁入区内武宁路505号,属机械电子工业部。1990年有职工1356人,在767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工程师138人、工程师372人。该所主要从事中小型电机、低压电器等专业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以及承担科研项目的试制加工、小批试制和中试生产。至1988年,该所已获得各类科研成果1500多项。在600多项重大成果中,获得国家发明奖的有3项、国家科委及部级成果奖180多项。
四、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创建于1951年。1955年迁入区内光复西路1347号,属司法部。该所主要承担科研、检察和培训教学等任务。1990年有职工140人,其中科研人员90人。设有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等5个研究室及1个中心仪器室,从事法医学和刑事技术的科研及疑难案例鉴定。
五、华东电力设计院
创建于1953年3月。1990年12月迁入区内武宁路409号,属华东电力局。1990年有职工1500余人,其中高、中级工程师820余人,其他工程技术人员200余人。该院自建院至1990年,设计的发电厂已超过100座,总容量为21400余兆瓦,35~00千伏输电线路总长9260公里,变电所124座,其中有24个工程设计、56个项目分别获国家、部、省、市级优秀奖及科技成果奖。
六、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九设计研究院
创建于1953年。1983年12月迁入区内武宁路303号,该院为具有技术咨询、设计、科研和工程总承包综合能力的国家甲级设计研究单位。1990年有职工1100余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60人、工程师及助理工程师530人。下设工程工艺、工程设备等30多个专业,并在深圳、厦门2个特区设有分部。1979~990年,获市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80项,其中国家级23项。
七、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勘察研究
院创建于1953年。1979年底迁入区内中山北路3302号,是国家甲级工程勘察单位。1990年有高、中级工程师60多人。下设工程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岩土工程施工与监测、水文地质勘察、凿并、地球物理勘探、勘察设备制造与维修、机械加工、勘察技术研究和咨询等专业,并在深圳、厦门经济特区和江苏省扬州市设有分部。
八、上海市测绘院
创建于40年代中期。1984年10月迁入区内武宁路419号,属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该院是为上海的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和财政税收,提供多用途测绘资料的专业测绘单位。设有6个专业测绘队、1个测绘科学研究所,1990年有职工503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6人。1979~1990年,有9个测绘项目获得国家测绘局、市测绘优秀项目及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其中自行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测绘科技项目有5项。
九、上海市粮食科学研究所
所址在光复西路441号。成立于1958年,从事粮油食品综合性开发应用研究。设粮食、油脂等专业,还设有市粮油测试中心、商业部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全国粮油零售自动化情报中心站等,1990年共有科技人员102人。30多年来,该所完成科技成果200多项,其中获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部、市重大成果奖52项。
十、上海市织布科学技术研究所
所址在新会路255号。创建于1978年,是以研究织布应用技术为主的专业研究单位,设有产品技术、织造、情报3个研究室。1990年有科技人员59人。建所以来,在新产品开发、电子仪器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
十一、上海市轻工业局科技情报研究所
所址在安远路360弄6号。创建于1982年12月。该所是市轻工业局科技经济情报的研究中心和培训中心,主要从事情报专题调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产品开发可行性研究,提供技术培训、咨询、专利管理服务,还编辑出版发行专业杂志《电镀与环保》、《上海轻工业》等刊物。1990年有职工45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21人。
十二、上海市饲料科学研究所
所址在澳门路2号。成立于1978年11月。该所是综合性的饲料工业研究机构,主要从事饲料加工工艺和机械设备的研究。1990年有职工84人,其中科研人员44人。至1990年,共取得科研成果6项,其中获部、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农科二等奖2项,还有推广应用的科研成果10余项。
十三、上海市涂料研究所
所址在云岭东路30号。1963年,由上海化工研究院分出,独立建所。设有专业合成研究室、测试仪器室、应用技术室、技术情报室及中试车间,附设市涂料颜料质量监督检验站、市测试中心涂料行业测试点、市涂料工业公司情报中心站和环保、计量监察站等,有职工278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有151人。该所在1988~1990年,获得科研成果187项,其中荣获国家、市成果奖53项。
十四、上海市纺织工业设计院
院址在长寿路130号。创建于1960年。1981年由市建委核定为1级勘察设计院。1982年迁入区内现址。该院下设3个综合全能设计室和12个职能科室,具有纺织、化纤、土建、公用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和电力计算机等16个专业,能承担国内外大中型纺织、化纤等工程和变配电、水处理、供热、冷冻等业务,及工业、民用的建筑设计。1985~990年,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奖5项,优秀设计奖4项。1990年,该院有职工436人,其中科技人员373人。
十五、上海市染料研究所
所址在中山北路1238号,创建于1962年,从事研制开发染料、有机颜料、印染助剂以及染料应用技术等工业研究。1990年有各类专业人员263人,其中有高级技术职称的20人,中级技术职称78人。该所还是全国唯一定点生产食用染料的单位,产品供应全国,其中胭脂红、柠檬黄食用染料分别获得市和局优质产品奖,食用染料亮蓝获国家优秀新产品证书。80年代后期,该所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有32项。还编缉出版《上海染料》杂志。
十六、局及上海市地震观测技术研究所
所址在兰溪路87号。市地震局既是市政府下属行政职能机构,也是观测、监测、预测上海及其邻近地区地A活动和地震仪器研制为主的科研机构。1979年4月,下设电信传输地震台网研究室、地震仪器研究室、震情监视预报室。1985年,成立上海市地震观测技术研究所。至1989年,该局、所共取得科技成果103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地震局及市级科技进步奖27项。1990年5月,该局、所共有科技人员129人。
第三节 高等院校所
一、华东师范大学科研所
1951~1990年,华东师范大学先后建立了6个研究所,12个独立研究室以及一些跨学科的科研协作组织。
华东师范大学所属科研所简表
说明:以上系指自然科学类研究所。
二、上海铁道学院科研所
1978年,该院提出科研发展规划,确立计算机技术和高速铁路为全院主攻方向。1983年成立管理科学研究所,从事社会工程及系统分析业务;1984年成立轮轨系统研究所,从事轨道结构及综合运输业务研究。
第四节 厂属科研所
一、上海化学试剂研究所
所址在真北路150号,属上海试剂总厂。199 0年有职工19 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0人,工程师33人。该所是市科委下设的化学试剂行业测试点,在合成一般化学试剂和稳定性同位素试剂的基础上开拓新门类研究。至1990年,科研成果有百余项,其中获部级奖4项。
二、上海汽车铸造研究所
所址在曹杨路611号,属上海汽车铸造总厂。原名上海球墨铸铁厂球墨铸铁研究所。有工程技术人员3人,操作工3人。主要任务是结合该厂的生产,对有难度的、特殊要求的产品进行材质和工艺方面的研究、试验。
三、华生电器总厂研究所
所址在陕西北路1622号,为国内首家专业电风扇研究机构。创建于1982年,设有设计、工艺、电器设计、情报标准4室和1个试制车间,还编辑出版《科技情报简讯》刊物,并与国内30多个单位保持联系。该所成立以来,设计和试制了一批款式新颖、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第五节 民办科技经营机构
自1984年12月,区科委首次批准了2家民办科技经营机构起,至1990年底,全区已有各类科技经营机构44家,其中集体26家,私营8家,个体10家。
1990年全区民办科技经营机构基本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