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第一节 中等专业学校教育
一、概况
民国20年(1931年),私立上海中小学在槟榔路曾设幼稚师范部。民国26年停办。1958年,普陀医院和区产院分别开办护士学校和助产士学校,1962年停办。1959年,在勤建中学内创办普陀师范学校,设中师、速师和幼师3科,1963年停办。1973年创建区卫生学校。1978年西康中学兼办中师1个班,2年毕业,后未续办。1979年,曹杨七中和市第二轻工业局联办塑料中专班,学制二年。1986年停办。1980年,辽原中学和市财政局联办财政中专班,学制四年,1984年停办,在校学生100人转入南林师范学校。1982年南林中学改办为面向全市招生的南林师范学校。1984年,区教育学院在分部开办师范部,设中师班,学制三年,1987年迁勤建中学。1985年,以常德中学部分校舍创办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
1990年全区中等专业学校情况表
市属单位在区内建立的中等专业学校有:1978年,市纺织工业局和上海第二十二棉纺织厂(即申新九厂)将该厂职工子弟中学改办为联合中等专业学校,1984年,易名为上海第一纺织工业学校:同年,市第二轻工业局将局属机械技校改为市二轻机械学校。1990年9月,该校迁往外区。1982年,市司法局在原光新第三中学校址建立市司法学校。1984年,市城市规划建筑管理局在上海市测绘院内开办测绘中专班,1986年改名局中专班。1990年,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新建上海农业银行学校。是年,全区有中专学校(班)8所,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四年;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二年。在校学生3205人,教职员工831人,其中教师403人。各校建校以来毕业生共7163人。
二、学校选介
区卫生学校
该校创建于1973年。原址在光复西路1347号,1982年迁现址。该校占地0.87公顷,建筑面积10052平方米。教学实验大楼内有电脑室、语音室、中草药标本室、电化教室、示教室、仪器室及解剖、生理、药理、微生物、药用植物、生药、中草药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化学等17个实验室。该校主要任务是培养中等卫生医务人员。经市卫生局确定为全市区级卫校中唯一的药剂专业学校。1990年设有中药剂士、西药剂士和护士3个专业。面向全市(包括市郊各县)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部分住读。另设药剂职工中专班,招收医院、工矿企业在职初级医务人员,半脱产学习,学制三年。还开设电视大学医学专业辅导站,举办各类长短期卫生、医技培训班,培养初级医务人员。该校还设护士专业班于区中心医院。至1990年,该校历届毕业生、结业生共2400余人,分布在全市各级各类医院工作。1990年,该校有专业班17个,学生567人,专职教师71人。其中高级讲师3人。另有职工48人。
第二节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
一、概况
民国5年(1916年),真如镇曾开设真如乙种商业学校,民国8年停办。
1960年,区工商联创办的民办勤业中学改名为区财贸中学,为职业中学性质,1962年停办。1960~1965年,试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开始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全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有较大发展。先是上棉一厂等6家棉纺厂开办半工半读性质的工业中学,招收大年龄小学毕业生,学制四年,设纺织、保全等专业。嗣后,不少工厂除陆续开办同类学校外,还开办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1964年,全区有工业中学20所、职业学校25所,学生共5094人。1965年,人民机器厂、申新九厂、上海造币厂、一O一厂等单位先后将所办工业中学改办成半工半读技术学校30多所,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学制四年。同年,创办区半工半读技术学校,这是市教育局试办的4所半工半读技术学校之一,招收初中毕业生200名,设机械专业,学制四年;同时,试办江海、青海2所半工半读初级中学,招收小学毕业生621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上述学校全部停办。
1982年,重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年,有常德、辽原、曹杨八中等3所中学开办职业班5个班,设4个专业,学生139人。1985年,除曹杨八中、辽原中学、石泉中学等校改建为曹杨、辽原、石泉等职业技术学校外,并有北海、曹杨四中等几所中学和有关工厂企业联合开办职业班,有学生2599人。1986年,黄陵中学改建为黄陵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南海中学改建为南海职业技术学校,并将石泉职校并入该校。1987年,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班)之比为4:6,全区中等教育结构趋向基本合理。
1990年,全区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所。中学附设职业班5所,共20多个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二~三年,在校学生1653人,教师116人,职工189人。1982年以来,共培养毕业生8576人。1989年,毕业生录用率达98%左右。
1990年全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班)情况表
二、学校选介
曹杨职业技术学校
前身为创建于1975年的曹杨第八中学。校址在曹杨路1021号。占地0.47
公顷,建筑面积10052平方米。1985年4月,改现名。设有宾馆服务、烹饪和商业服务3个专业,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三年,兼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一年半。该校设有语言实验室、烹饪教学实验室、形体健美训练室、实习餐厅、微机房、电视录像室等设施,还建有8层楼实习宾馆——桃苑宾馆。该校还接受企业委托办班。至1990年,已毕业学生995人,分配到全市宾馆、饭店和商场服务,录用率高达98.3%。
1986~1989年,该校先后荣获全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烹饪操作比赛3个单项第一名和团体第一名、电脑操作比赛第一名、宾馆服务团体第一名。1985~1990年,先后接待来自美、日、法等2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参观访问。
1990年,有专业班12个,在校学生324人,有教师35人。其中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1人。另有职工32人。
第三节 技工学校教育
1958年和1961年,市化学工业局在染化七厂和上海试剂总厂先后设立局属技工学校分校。1962年,设中华印刷厂技工学校。1963年,设市手工业局机械技校。1966年均停办。1972 ~1976年,为安排中学毕业生就业需要,上海灯泡厂、人民机器厂、上棉一厂、上棉六厂、上海试剂总厂等单位陆续开办技工学校,招收应届中学毕业生,学制二年,1978年后,又有天厨味精厂、上无二厂等单位开办技工学校。1982年后,技工学校均改招初中毕业生。这些技工学校过去多系停办的职业技术学校,有教学用房、实习工场,有一定的师资力量和办学经验,经过调整后,经市劳动局验收全部合格。
1990年全区技工学校一览表
1990年底,全区有技工学校32所。另有中华印刷厂和申江企业公司2所技校已于1990年9月迁离区境。全区技工学校数约占全市同类学校总数的1/9,有在校学生3711人,教师751人,职工38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