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幼儿教育
第一节 沿革
民国17年(1928年),区境内私立上海中小学首设幼稚班。尔后,私立自强小学、私立生活小学,阜丰面粉厂及申新二厂、九厂等职工子弟小学相继附设幼稚班。抗战胜利后,有中纺公司、福新面粉厂等职工子弟学校附设幼稚班。1949年解放前夕,原区境有5所私立小学和6所工厂企业办职工子弟小学附设幼稚班,在学幼儿505人,教职工24人。没有一所独立的幼稚园。
解放后,幼稚班改为幼儿班、园。1951年,长寿路第一小学首设附属幼儿园。1952年,新建上海市实验幼儿园,为全市工人新村第一所幼儿园。同年,全区幼教事业发展迅速,办有公、私立小学附设幼儿园24所,工厂企业职工子弟小学附设幼儿园14所。1956年,私立小学附设幼儿园全部改为公办,同时,开始创建民办幼儿园24所。是年,全区各类幼儿园发展到63所,入园幼儿6380人。1958年,厂办、民办幼儿园进一步迅速发展,1960年达到高峰,全区有各类幼儿园120所,入园幼儿1. 84万人,其中工厂企业办和街道民办幼儿园100所,入园幼儿1.46万人。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厂办、民办幼儿园入园幼儿数逐年下降,1965年降至0.54万人。
“文化大革命”初期,厂办、民办幼儿园相继停办或撤并。1972年,仅存公办幼儿园16所、厂办1所、民办11所,共28所。1973~1976年间,将部分小学改建为16所公办幼儿园。1976年,全区有幼儿园91所,入园幼儿0.88万人。
1977~1984年,新建和将部分小学改办的幼儿园共15所。1984年,全区有幼儿园117所,其中公办50所,厂办4所,民办63所。入园幼儿增至1.48万人。1985~1987年,全区4足岁幼儿有3.26万人,出现幼儿入园高峰。区人民政府将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作为全区重大实事来办理。一方面,新建沪太新村第一幼儿园等20所幼儿园,在中小学中增加附设幼儿园,并挖掘潜力扩大各园招生数;另一方面,发动工厂企业办园,并扩大街道里弄民办幼儿园的规模,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1988~1990年,又陆续新建管弄新村第二幼儿园等10所幼儿园。
1990年,全区有幼儿园217所,其中公办80所,入园幼儿2.88万人,占幼儿数的61. 31%;厂、民办幼儿园137所,入园幼儿1. 11万人。全区适龄幼儿全部入园。
区幼儿教育事业情况表
1990年各街道、镇公办幼儿园情况一览表
第二节 保教工作
民国时期,区境各幼稚班开设识字、计算、图画、唱游、手工等课程。1952年,改设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等课程。1953年,学习苏联经验,注意教养结合,重视卫生保健工作。针对当时生产发展需要,采取延长幼儿在园时间,供应幼儿午餐,寒暑假开办照顾班等措施,以解除劳动妇女后顾之优。1958年后,重视品德教育和语言培养,进行幼儿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教育。
“文化大革命”期间,幼儿园遭到破坏,各项作业和活动均被打乱或取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幼儿园教育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教育,促使其全面发展。实行幼儿体育活动制度化、游戏化、多样化和幼儿化。还注意幼儿的膳食营养。全区有2/3以上的幼儿园为患缺铁性贫血的幼儿开设食疗班。1990年,全区66%的幼儿园幼儿体重超过市均值,69%的幼儿园幼儿身高超过市均值。
各园还运用多种形式发展幼儿智力,重视培养幼儿动口、动脑、动手能力,区多次举办幼儿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注意将德育渗透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具体指导家庭教育。1988年,推广杏山路幼儿园“利用环境培育孩子成长”的经验,各园重视环境的绿化、美化、儿童化。在美术、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幼儿进行美的启蒙教育。
1988~1990年,市实验幼儿园等10所幼儿园先后被评为市幼教先进集体,市实验幼儿园被命名为市示范幼儿园。
第三节幼儿园选介
一、上海市实验幼儿园
地址在曹杨四村159号。占地0. 7公顷,建筑面积2695平方米。原名真如区曹杨新村第一幼儿园,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曹杨一村50号。1957年改现名。1986年迁现址。该园为市幼儿教育实验基地之一。1960年,被评为市文教系统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
1985年后开始教育整体改革,寓教育于各项实践活动中,横向上注意各科教育相结合,纵向上重视托儿所、幼儿园、小学3个阶段的衔接。1990年,该园有9个班,幼儿334人,教职工30人。
二、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普陀幼儿园
地址在子长路77弄65号。1989年9月,由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与区人民政府联办,原名市儿童世界基金会沪太幼儿园。占地0. 24公顷,建筑面积1321平方米,绿化面积1217平方米。园内设有投影角、语言角、美工角、构造角、自然观察角等活动区域,还有幼儿绘画廊、音乐舞蹈室、电化教室、儿童乐园、游泳池等设施。1990年,有7个班,幼儿207人,教职工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