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爱国卫生运动

       1950年,成立区清洁卫生委员会,开展以除“四害”(即苍蝇、蚊子、麻雀、老鼠。后麻雀改成蟑螂。)讲卫生、消灭疾病为中心的群众性防疫卫生运动。抗美援朝期间,1952年初,成立市防疫委员会普陀区分会,结合反对细菌战,大搞群众性爱国防疫卫生。同年6月,区防疫分会和区清洁卫生委员会合并,改名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发动群众进行爱国卫生大扫除,制订爱国卫生公约;开展红旗竞赛等活动,以后逐步形成持久性的爱国卫生运动。

       1955年下半年,全区为了控制蚊蝇孳生地,改善环境卫生,疏通沟浜9条,长6814米,总面积达1.77万平方米,挖出污泥9516.25立方米,建造闸门4座。1956年后,全区采取“条条动员、块块领导”的方法,逐步形成爱国卫生运动网络。尔后,全区组织多次声势浩大的爱国卫生突击活动。1958年3月,副市长刘季平、金仲华在上海绢纺厂和福新里召开现场会,推广他们在全市首创的“七无三洁”(无蚊、蝇、鼠、臭虫、蟑螂、钉螺、麻雀及室内、公共场所、周围环境清洁)经验。同年,福新里、阜丰面粉厂、西康菜场被评为全国卫生红旗单位,胶州食堂被评为全市第一家实行食具消毒过“四关”(洗、过、消毒、保管)的卫生先进集体。1963年华东师大被评为市卫生红旗单位,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成为全市卫生四面红旗之一。1964年全区有市卫生先进集体146个,卫生先进工作者226人。
       “文化大革命”时期,爱国卫生运动遭严重挫折。但不少地区和单位仍坚持及时处理蚊蝇滋生地。1970年区爱卫办与嘉定县长征乡商定开展城乡卫生联防,建立联防组织,开展活动,推动该地区的爱国卫生除害工作。
       “文化大革命”后,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全区的爱国卫生工作,迅速恢复和健全各级爱国卫生组织,调整充实群众卫生队伍,制订贯彻各项卫生制度,使全区的爱国卫生运动出现了新局面。1980年,以防止肠道传染病为重点进行爱国卫生活动;1982年,举办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重点治理脏、乱、差。1983年后,加强除“四害”及卫生法制执法管理等。
       1985~1986年,全市开展以市容、卫生、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区级竞赛活动,区获第一名。1989~1990年在城市卫生检查评比爱国卫生目标管理考核中,区获第三名;曹安路街道被评为全国爱国卫生先进集体、市二级卫生街道。副区长陈炳生、区爱卫办主任沈爱玉被评为全国爱国卫生先进个人;曹杨新村街道被评为市二级卫生街道,上海橡胶厂被评为市卫生标兵单位。

 

第一节  除害

       1951年8月,全区开展以灭蝇为中心的除害活动。1958年在社会闲散人员中招收16人,建立专职除害消毒员队伍,负责城乡交界“三不管”地带的除害工作和控制蚊蝇孳生地;各居委会设1名脱产卫生员,负责所在地区消灭蚊蝇的工作,发动居民除“四害”。当年经市爱卫会抽查鉴定,全区无蚊户达96.6%,清洁户达98%,沟鼠密度为0.83%。1960年后,每年春、秋二季,全区集中力量开展灭鼠活动,夏季则加强对蚊蝇滋生地控制。1970年,城乡结合部的生产队及各街道均配备专职除害员,至1990年,全区共聘用除害员80人,蚊蝇孳生地控制率达95%以上。
       1986年底,全区建立灭鼠三级管理网络,各街道义务灭鼠员有6173人,单位兼职灭鼠员有1990人。1985、1986年,区连续获得全市灭鼠竞赛第三名。1986~1987年,根据国务院和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向每户居民收取灭鼠管理费人民币0.50元。全区共收费6万余元,用于购置灭鼠药具。居民因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灭鼠活动。1987年,全区达到中央爱卫会规定的无鼠害标准,成为全市第一个无鼠害区。上粮二库被确认为灭鼠免检单位。
       1979年后,在全区范围内反复发动居民灭臭虫,1981~1987年,阳性率控制在2%以下。1988年经中央爱卫办验收,全区成为无臭虫区。
       1989年,曹安路街道率先开展普查普灭IT]螂的活动。全街道1.8万户居民,经过3个月用药物杀灭等办法消灭蟑螂,使蟑螂的侵入率从60.56%下降到1.11%。1990年9月,区爱卫办组织专家鉴定,共抽查该街道630户居民,仅1户有0螂,侵入率为0.15%,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

第二节  创建文明卫生单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区各级组织把创建文明卫生街道、文明卫生单位列入规划。1980年,在市爱卫办首次评选的卫生街道中,曹杨新村街道荣获市卫生街道称号。《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一书中还载文介绍该街道的卫生工作经验。此后,区内曹安路、普陀路、中山北路等街道也获市卫生街道称号。另外,长寿路一条街、长风公园、沪西电影院、大昌顺南货店、西康菜场、新会贸易集市、63路公交汽车曹杨二村终点站,先后被评为市文明卫生单位。1983年,胶州路、东新村街道也进入市卫生街道行列,有15个单位符合全市十大“文明窗口”的标准,其中沪西、光新2家电影院名列全市第一、第二名。同时,全区还积极开展以文明环境、文明村风和卫生之家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活动。
       从1986年起,全区各行各业统一按照文明卫生单位的标准进行考核。1990年,全区积极开展卫生街道上等级和卫生单位创建活动。经过上下协作、各方努力,在全区9467幢大楼中,已整治6910幢,整治率为72.99%;211319户居民中有157170户获“卫生之家”称号,占总户数的74.38%;有896个单位被评为卫生合格单位,卫生普及率为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