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运动会
1953年5月,区举行首届体育运动大会,有机关、工厂、学校、地区等1015名运动员参赛,竞赛项目有田径、自行车、拔河3项。通过比赛,选拔114名运动员组成代表团,参加市第一届运动会。1958年,举行第二届区运会,成绩较第一届有显著提高,其中16人20次破11项区纪录,4人4次平3项区纪录。1964年11月举行第三届区运会,有112个单位参加,分职工、中学、小学、男、女共6个组进行比赛。
1974年9月,举办第四届区运会,竞赛项目除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游泳等外,还有职工广播操、幼儿运动会穿插其间。由于这届区运会的参赛者均经过层层选拔,前后参加运动会的人数达1.5万人次,竞赛项目较以往齐全,成绩也较过去有明显提高,有1人3次破2项全国少年乙组纪录,7人8次破4项区纪录,4人6次破6项区少年组纪录,9人14次破5项区少年儿童组纪录。
1978年3月,举行第五届区运动会,竞赛项目设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5项,有208个单位、7181人参加,规模甚大,经过比赛有6人6次破5项区纪录,4人4次破4项区少年组纪录,12人14次破9项区少儿组纪录。
自第五届区运会后,由于区体育工作重点转向青少年,加上经费困难等原因,全区大型综合性的运动会再未举行。
第二节 区参加市运动会
1953年5月,区有114名运动员,参加首届市运会规定项目7项中的3项比赛,仅获单项铜牌3枚。
1959年5月,市举办第二届运动会,区有374名运动员参加规定项目33项中的29项比赛,获射击团体第四名、足球团体第五名、自行车团体第六名,单项比赛第一名5个、第二名4个、第三名3个,破男子射箭和女子自行车2项市纪录。
1960年10月,在市第三届运动会上,区有260名运动员参加规定项目22项中的18项比赛,获羽毛球、射击2项团体冠军,棋类团体亚军及举重、航海多项团体第五名。单项比赛中获金牌4枚、银牌6枚、铜牌11,有2人2次破1项市纪录,成绩较上2届有所提高。
1964年9月,区有245名运动员参加市第四届运动会,在规定项目16项(其中少年8项)中的13项比赛,获得射击女子团体第二名、男子团体第三名,成年乒乓球男子团体第三名,航空模型团体第五名。获单项金牌8枚、银牌12枚、铜牌13枚,有10人2队7次破5项市纪录、1人1次平1项市纪录。
1974年9月,区444名运动员参加第五届市运会中规定23项(其中少年8项)中的17项比赛。获田径少年女甲、女乙团体及足球、成年男排、男子手球、男子羽毛球、女子羽毛球7项冠军,少年男排、少年男乒乓2项亚军,女篮、男子羽毛球二队、男子围棋、男子射击、少年举重、少年男子田径6项第三名。获单项金牌29枚、银牌19枚、铜牌13枚,有3人4次破4项全国少年乙组纪录、1人1次平1项全国青少年纪录、10人4队23次破15项市成年和市少年纪录,成绩较前几届有明显提高。
1978年9月,在第六届市运动会中,规定项目32项(其中少年12项),区550名运动员参加了其中17项比赛。获成年女子田径、男子羽毛球2项团体冠军;少年女子田径、成年女子田径、少年男篮3项团体亚军,成年男篮、少年足球、成年男子田径、少年女子田径、少年男子乒乓球5项团体第三名。获单项金牌17枚、银牌19枚、铜牌20枚。4人4次破4项市纪录、1人1次平1次市少年纪录。由于区体委机关忙于整风,放松了参赛准备工作,以致成绩明显下降。
1982年8~10月,在第七届市运会中,区447名运动员参加规定项目28项(其中少年12项)中的21项比赛,获少年男子田径团体、成年男子羽毛球2项冠军,少年女子田径团体、成年女子田径团体、少年男篮3项亚军,成年男篮、少年足球、成年男子田径团体、男子佩剑团体4项第三名。单项金牌53枚,银牌41枚,铜牌40枚,有1人1次破1项市纪录,2人2次破2项市青少年纪录。全区金牌获得数居全市28个参赛代表团之首。
1986年9月,区369名运动员参加第八届市运会规定项目28项(其中少年8项)中的23项比赛,获少年男子田径团体、空模2项冠军;女子射击、男子中国象棋2项团体第二名;男子手球、成年男子田径团体、女子羽毛球3项第三名。获单项金牌45枚(居全市各参赛单位第三)、银牌41.5枚、铜牌40枚,1人2次破1项全国纪录、1人1次破1项市纪录。
1990年5月,举行第九届市运会,区605名运动员参加规定项目40项(其中少年12项)中的26项比赛,获市区少年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少年6项系列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及少年田径、少年足球、皮划艇、赛艇4项单项团体冠军,空模、少年女子柔道、女子击剑、少年男子围棋、男子手球、少年女子羽毛球等7项团体亚军,射击、少年男子柔道、少年轮滑3项团体第三名。获单项金牌41.5枚、银牌64.75枚、铜牌70.5枚,有2人10次破4项少年和儿童组举重、游泳纪录。
第三节 区运动员参加全国重大比赛
在1959年9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普陀区输送的运动员仅有4人代表上海市参赛,张桂馥获男子100公里自行车团体第一名、150公里自行车个人第二名,赵骥良获男子赛艇2000米团体第一名。
1965年9月,第二届全运会上,普陀区有7名运动员参赛,其中周春林获自选小口径步枪3X40队赛和3X40立射队赛2项第一名,金其赛在100公里自行车团体赛中获第一名,林民汲在4X100米接力赛中以41"4破全国纪录获第二名。
1975年9月,普陀区输送的运动员有16名代表上海市参加第三届全运会,其中居士珍获少年女子甲组跳高第一名;崔一宁获男子重剑团体和个人2项第一名;郑志德获男子小口径标准步枪射击第二名,张少斌1000米男子双人皮艇、钱雅娟女子双人皮艇、奚明翰500米女子双人皮艇、侯利华女子标枪获第三名。
1979年9月,第四届全运会上,在普陀区代表上海参赛的运动员中,有王长室男子4人赛艇单桨有舵手、姚是敏自选小口径步枪3X40团体及40发跪射、陈金初男子佩剑团体等项目获第一名;有王长室男子4人单桨无舵手、沈刘陈男子500米单人划艇和1000米双人划艇、崔一宁男子重剑团体、刘侠男子4X100米接力、姚是敏男子汽步枪团体等项目获第二名;有陈金初男子佩剑个人、姚是敏自选小口径步枪40发立射及王林妹、张妙凤、王庆龄参加的女排等项目获第三名。
1983年9月,普陀区输送的运动员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上,成绩不凡。史美萍女子双人赛艇,周榕女子汽手枪团体及自选小口径手枪团体,姚是敏男子汽步枪60发立射及自选小口径步枪40发立射,朱明亮、李中华、张惠康参加的男子足球,周静女子手球,张晓洁女子8人赛艇,崔一宁男子重剑团体及个人,陈金初男子佩剑团体,共13人次获得第一名;陈金初男子佩剑个人,丁爱玲女子花剑团体,扈玉蟾女子500米双人皮艇,沈刘陈男子500米双人划艇,王文俊男子500米单人皮艇及1000米单人皮艇,姚是敏男子小口径步枪团体,周榕女子汽手枪40发,史美萍女子4人无舵手赛艇,崔日华女子标枪,共10人次获得第二名;马维亮男子110米跨栏,吴丽萍女子100米,沈刘陈男子1000米双人划艇,鞠根寅男排,刘侠男子4X100米接力,共5人次获得第三名。其中周榕以1141环的成绩破女子汽手枪团体、姚是敏以1540环的成绩破男子小口径步枪团体全国纪录,另还有5人8次破市纪录。金牌数名列各区第三名,市体委授予普陀区“致力培育体育英才,勿忘振兴中华体育”锦旗一面。
在1987年11月第六届全运会上,普陀区输送的参赛运动员有41名代表市参赛,成绩有所下降,无人夺取金牌,仅周静女子手球、崔一宁男子重剑团体、丁爱玲女子花剑团体获3个第二名和邵英珠武术、吴丽萍女子4X100米接力、陆炜峰航海模型及杨卓慧、曹桂芳、钱飚、徐惠清女子垒球获7个第三名。
第四节 区运动员参加国际重大比赛
1984年,在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普陀区输送的运动员陈金初、崔一宁分获男子佩剑、重剑团体第五、第六名,史美萍获女子4人赛艇第八名。1988年,在汉城举行的第二十四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以李国君为主攻手的中国女排获第三名。
1984年,第二届世界杯垒球赛上,曹桂芳所在的中国队获团体亚军。1985年,第二届世界青年垒球锦标赛上,杨卓慧栽飚所在的中国女队获冠军。1989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以李国君、许新为主攻手的中国女排夺得铜牌。同年,第七届世界杯技巧赛上,陆美娟获女子双人第一套动作冠军、第二套动作及全能亚军。1990年,在第八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以李国君、许新为主力的中国女排获得第二名,李国君被评为“最佳发球手”。
在亚洲运动会和亚洲锦标赛上,区输送的运动员也屡建战功。1978年第八届亚运会中,崔一宁、陈金初分获男子重剑团体冠军及男子佩剑团体第二名。1986年第十届亚运会中,以鞠根寅为主力队员的中国男排获冠军,以江山明为队员的中国男子手球队获亚军。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中,以李国君、许新为主攻手的中国女排,夺得金牌;以鞠根寅为主力的中国男排,再得桂冠;温冬则在女子重剑团体赛中,为国家队荣获冠军立下汗马功劳。
在世界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新兴力量运动会及单项国际比赛中,普陀区输送的运动员孙春兰、吴丽萍、樊丽、周静、邵英珠、崔日华、王文俊、陆炜峰、顾辰、王益珠等均有良好表现,为中国队获得多枚金、银、铜牌。
第五节 裁判员
民国15年(1926年)由市体育界为提倡国人体育运动,发起成立中华运动裁判会。境内参加该会的篮球裁判有圣约翰大学方培荣、沈嗣良、施肇康、瞿鸿律,暨南大学沈昆南,足球裁判有圣约翰大学沈嗣良,排球裁判有大夏大学卫鼎彝等。
1956年10月,区体委首次批准的裁判员中,有二级裁判员21人、三级裁判员57人,另有国家级裁判员1人、一级裁判员2人报市体委审查批准。此后,区各体育场、馆均把培养合格裁判员作为自己的经常任务,每年举办多期裁判员训练班,并结合比赛提供锻炼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的各项体育比赛增多,对裁判员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区体委更加重视裁判员的培养工作,除继续办班外,还经常结合重大体育比赛,组织裁判员进行业务进修,并实行晋级考试制度。全区逐渐形成一支素质较好、项目较全、能承担各项比赛任务的业余裁判员队伍,部分优秀裁判员还能承担全国及国际体育比赛的裁判工作,田径裁判员郑传声荣获全国优秀裁判员称号。1985年,体操裁判员顾立仁被国际体操联合会批准为国际级裁判,曾在国内外的10多次重大国际体操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至1990年,全区共有裁判员609人,其中国际级裁判员2人、国家级裁判员22人、一级裁判员81人、二级裁判员265人、三级裁判员2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