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管理和道风

 第一节  历任住持

慧根上人

玉佛寺创始人。原为普陀山法雨禅寺僧人,清光绪八年(1882年)在缅甸请得大小玉佛5尊,回国途经上海奉留坐、卧佛各1尊,其余3尊由其护送回普陀山。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江湾车站附近建成玉佛寺后,首任住持,不久圆寂。

本照法师

为慧根法师嗣法弟子,慧根圆寂后继任住持,曾进京请得《大藏经》(即《龙藏》)藏于寺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寺宇被毁,玉佛被弃置公园,本照法师为此竭力奔走呼号,直至以殁。

宏法上人由浙江天目昭明退院来沪,诸山长老推荐继任住持,将玉佛移送到麦根路盛宣怀长子住宅内供奉。民国6年(1917年)圆寂。

可成法师

法名大杲,俗姓王,江苏镇江人氏,生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12岁时剃度出家。光绪三十一年,到南京宝华山依浩净和尚受具足戒。民国元年(1912年)春,往镇江金山江天寺参学。民国6年秋,由常州天宁寺沼开和南京香林寺济南等名宿推荐,来寺继任住持。到任后,与沼开、济南商议,募得槟榔路(即现址)荒地10余亩,重建新寺,由他亲主此事,“躬营畚筑”,于民国17年完工。此外,还与当时上海一些缁素名流发起成立中国佛教会及上海市佛教会,均被选为执行委员。民国21年因病去世,世寿43岁。

远尘法师

系可成嗣法门人,号乘真,江苏泰兴人氏。自幼出家,18岁在京口超岸寺受具足戒,并创办玉山佛学社。民国6年,可成辞去南京香林寺兼任住持之职,由其接任。民国21年,继可成法师之后任玉佛寺住持。在其任内创办了上海佛学院,并聘请竹林寺住持震华法师来沪主持办学之事,同时将玉佛寺住持让与震华法师。隐退之后,曾一度出任梵呗导师。1973年春,圆寂于寺内。

震华法师

名全心,俗姓唐,清宣统元年(1909年)生于江苏兴化。自幼父母相继去世,11岁在本县圆通庵依怀莲法师剃度出家,怀莲乃送其入私塾读书,兼习丹青。18岁往镇江超岸寺守培法师处研习教典,后又到玉山佛学社学习。民国21年任竹林寺监院,主要分管佛学教务,并着手准备编纂《中国佛教名人大辞典》工作。民国31年应远尘法师之请,来沪受任玉佛寺住持,并出任中国佛学会上海分会理事长。民国34年冬,卸去住持之任,专心从事撰述。其著述有《僧伽护国史》、《续比丘尼传》、《比丘尼轶事丛考》及《泰县佛教通志》、《兴化佛教通志》、《佛教名人大辞典》等。民国36年圆寂,终年39岁。

止方法师

法名宝生,生年不详,上海人,少年出家,剃度于南市青莲庵,18岁在宝华山受具足戒。不久在浦东一寺院内闭关三载,潜心研修。民国34年冬,应震华法师之请,出任玉佛寺住持,应允一年为期,民国36年去职。

苇一法师

又名唯一、字乘三,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生于江苏南通,11岁随狼山准提庵默之上人剃度出家。21岁依镇江焦山定慧寺德峻上人受具足戒,后曾留居日本参学修行。民国27年南通被日军占领,苇一与同道诸人在石港观音阁组建难民收容所,安顿难民。民国28年来沪,任虹口大圣寺住持。民国34年,来玉佛寺任监院,不久升为都监。民国36年,升座接任住持,苇一对书法丹青颇有造诣,曾为上海佛学院图画教师。1963年4月圆寂。

苇舫法师

法名乘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生于江苏东台,俗姓朱,家世奉佛。13岁时出家于该县福慧寺,18岁于宝华山受具足戒。曾先后就读于常熟兴福寺、北平柏林寺、武昌佛学院,并随侍太虚大师数载,后赴汉藏教理院任教。民国26年七七事变后,在武昌负责编辑出版《海潮音》杂志,武汉失守后转移到重庆罗汉寺出版,他在杂志上号召广大爱国佛教徒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9年随同太虚大师出访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等国,宣传抗日、揭露侵华日军暴行。抗战胜利后,赴武汉着手恢复佛学院和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此后,相继担任金山江天寺监院及庐山大林寺住持之职。民国38年3月为玉佛寺住持。抗美援朝期间,出任上海市抗美援朝佛教分会主任委员,1954年参加中国佛教团出访缅甸。1969年圆寂,时年61岁。

真禅法师

系玉佛禅寺第十任方丈。字妙悟、号昌悟,俗姓王,江苏东台人,民国5年生。7岁在东台净土庵出家,16岁于南京宝华山隆昌律寺受具足戒。18岁任大圣寺执事,其后就读于焦山定慧寺佛学院、竹林寺学院和南京华严师范学院等。20岁后,曾任竹林寺和苏州狮林寺住持,并主办竹林佛学院。50年代初来到玉佛寺,担任执事。1979年被选为市佛教协会会长,同年出任住持。1988年兼任上海静安古寺住持。著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普贤行愿品讲义》、《试论达摩的生平和禅法》、《试论震华法师的佛学思想》及《玉佛丈室集》等,并准备继续整理编辑《中国佛教名人大辞典》。

 

第二节  管理制度


该寺的管理制度,采取传统的丛林制和现代的民主制相结合的办法。寺务委员会为全寺最高的民主管理机构,主任由方丈担任,副主任由都监、监院、居士各1人担任,委员由监院5人及维那、僧值、职工代表各1人担任。寺务委员会每星期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安排一周的法务、接待和服务性劳动等事宜,规定每月召开一次全体僧众、职工大会,统一安排法务等全寺性工作。

寺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为寺务处,主任由都监担任,主管包括财务在内的寺内外一切事务;副主任由监院1人(分管法务活动和外事接待)、居士1人(分管素斋部、法物流通处和上客堂)担任。寺务处的组成人员中,还有监院4人,其中1人分管上海佛学院,1人分管库房和消防安全,1人分管法务活动,1人分管清洁卫生。

寺内的执事尚有:知客负责接待外来宾客,维那领众重修、执掌僧众威仪进退纲纪,副寺掌管财务、总务,僧值管理寺内劳务和上殿过堂修持课,殿主管理佛殿、法堂;法物流通处和素斋部,各设主任1人,主管其事。

 

第三节  寺庙道风


该寺地处上海繁华市区,仍能遵照农禅并重的丛林古制精神,组织全体僧众、职工发扬“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优良传统,坚持各种劳作。寺内僧众的修持,亦保持了良好的道风。

日常修持,全体僧众(包括佛学院学僧)每天上殿做早晚功课2次,早课在清晨4~5时,晚课在下午4~5时,从不停辍。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全寺僧众集中到禅堂坐香、斋堂诵戒。农历腊月初一至初八,全寺僧众在禅堂举行禅七,其间停止寺内一切活动,一心办道、自身修持。农历四月初一至初八,举行华严佛七法会,由方丈分别选讲《华严经》中的《普贤行愿品》、《十地品》、《三昧品》等各品。清明和冬至节,分别举行佛七法会。佛、菩萨诞辰,举行祝诞普佛法会。

由于做佛事的时间、仪规均保持源远流长的传统丛林风格,因而受到海外信徒的赞助扬,认为僧众威仪整肃,唱念认真,堪称丛林中之典范。

该寺还响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关于“注重学术研究”的号召,积极开展佛教学术研究。80年代以来,陆续出版了《玉佛丈室集》4集、《上海玉佛寺丛书》11种及《玉佛禅寺》画册2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