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筑设施

该寺建筑,古朴幽深,飞檐斗拱,殿宇巍峨。主建筑分3大进,前进为天王殿,中进为大雄宝殿,后进2层:下为般若丈室、上为玉佛楼。两庑建筑整齐,均为2层。东庑:下有观音殿、水陆内坛、斋堂、禅堂、客房等,上有功德堂、僧寮等,市佛教协会及上海佛教学院也设在东庑内;西庑:下有铜佛殿、素斋餐厅、法物流通处、文物室、卧佛堂、怀恩堂、乐志堂等,上有上客堂及素斋餐厅等。

山门对面安远路南侧(在静安区境内)有照壁,由5面壁组成,每壁中均有一幅圆形砖雕。中壁最为高大,雕有巨龙头像,龙头四周烟云缭绕;左右两壁次之,雕着回首站立的凤凰,四周有牡丹、芍药、祥云、山岩等;最边两壁再次之,雕着大小2象。5幅砖雕,比例适当,配置均匀,立体感强,具有一定的艺术观赏价值。

整个建筑,结构和谐、布局完整、风格古朴,成为一座气势宏伟的仿宋宫殿式建筑群。

第一节  天王殿和大雄宝殿

 

天王殿为该寺第一进的两层楼殿堂,坐北朝南,略向东偏,正面开门3个,为该寺山门。殿内正中供奉弥勒坐像,人称欢喜佛。弥勒背后面对大殿的为韦驮像,是佛教中的护法天神。殿两侧为四大天王,左边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右边是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威武雄壮,神态毕露。

 

玉佛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为该寺第二进大殿,也是该寺的主体建筑,宽7间、进深5间,坐落在1米高的台基上。四周有石雕栏循围绕,每根栏柱上均雕有小巧玲珑、神态各异的小狮子像。大殿的飞檐下挂有铃铎,风铎和鸣。殿前天井内有一座名万年宝鼎的大香炉,由铜铁合铸而成,高4.8米,直径1.75米。殿内供奉3尊金身大佛,趺坐在六角形莲座上,中间为释迦牟尼佛,东傍为药师佛,西傍为阿弥陀佛。殿两侧是二十诸天像,其形象各具特色,造型精美。34大佛的背后是一幅大型壁塑海岛观音像,观音居中站立鳌头,左右是善财童子和龙女,两边为骑狮文殊菩萨和骑象普贤菩萨;壁塑下部是站在各类水生动物身上的十八个罗汉。整个壁塑造型优美,神态奕奕,主从分明,互相呼应,浑为一体。殿内还陈列着各种法器,右角悬有大鼓,左角悬有寺钟,另有红漆大木鱼、磬等。

 

第二节  般若丈室和玉佛楼


般若丈室是该寺第三进殿堂,般若意智慧,谓经方丈教化,能得到智慧、消除烦恼。此室除方丈对佛教徒讲经说法外,也是方丈接待国内外主要来宾或佛教代表团的场所。该室大门两侧的墙上,镶嵌有明华亭董其昌楷书《四十二章经》及行书《释迦如来成道记》2种墨刻,共24石。在该室东西回廊墙上,还镶嵌有唐宋元明清名画家所绘的观世音菩萨32尊应身宝像刻石。

玉佛楼位于般若丈室楼上,因供奉珍贵的玉佛坐像而得名,玉佛为缅甸整块优质玉石雕刻而成,佛身镶嵌许多玛瑙、翡翠等宝石,均为缅甸华侨捐赠,系该寺镇寺之宝。玉佛楼又因藏有各种佛教经典,亦称藏经楼。该楼两壁大橱内藏清代刻本《大藏经》7000余卷,为清末住持本照法师进京请得的《龙藏》,又称《清藏》。

 

第三节  其他殿堂

 

该寺的其他殿堂,铜佛殿、卧佛殿、上客堂和素斋所等在西部。铜佛殿供奉铜铸阿弥陀佛立像,相传为明代所作,像高近200厘米。卧佛殿供奉卧佛2尊:一尊与玉佛楼玉佛一同从缅甸获得;另一尊由真禅法师于1989年7月底出访新加坡时请得。卧佛殿楼上为上客堂,设备齐全,为来寺敬香礼佛的海内外信徒和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下榻之处。卧佛殿对面是法物流通处,以满足信徒和海内外游客购买佛像、佛经和工艺品、名人字画等需要。紊斋厅是为香客及游者提供用餐的服务设施,平时供应素面、素菜和素点,每年中秋还供应净素月饼,烹饪精致、选料考究,颇负盛名。

观音殿、斋堂和禅堂等在东部。观音殿供奉明代青铜观音像,斋堂为僧众进餐的地方,禅堂则是僧众参禅习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