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信息化工作

1991年起,区政府根据市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城市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健全工作机制,探索工作方法,结合区情,实行政府指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以需求为导向、应用为核心,信息化工作取得进展和成效。各行业应用信息技术,初步形成信息设施的基础框架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局面。

第一节  机构、计划

一、机构

1999年6月3日,按照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要求,区政府成立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2002年,在区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增设区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全区信息化建设。2003年10月8日,普陀区信息化委员会(简称区信息委)正式成立,为政府独立建制的正处级单位。区信息委内设行政办公室、发展规划科、应用推进科3个职能科室。区信息委下设区信息中心和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两个事业单位。区信息委的成立,标志普陀区的信息化建设进入全面启动新阶段。

二、计划

为确定普陀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方向,区信息委于2003年制订《2003~2005年普陀区信息化实施计划》(简称《实施计划》),明确普陀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

按照《实施计划》的精神,普陀区立足于科教兴市、科教兴区的战略高度,通过信息化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提高区域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提升城区综合竞争能力。以政府部门信息化为先导,以重点部门和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基础,以社区信息化和社会公共信息服务为重点,加强区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经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创新发展信息产业,构建具有区位特征的信息化格局。

第二节  信息化建设

政府门户网站  区政府办公室信息中心自1993年10月起相继完成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等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电子邮政网络。网络连接区政府综合管理部门,提供全区地理信息、经济信息、城市建设、市场信息等综合管理资料,为各级领导提供便捷的决策依据。

1997年,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区政府部分职能部门开始访问和登录互联网。区外经委、区卫生局等单位在公众网上逐步开展投资、贸易、交流等业务。

2000年,在区机关新大院建成的同时,建立起比较先进、实用、高速、统一、可扩展、安全可靠、易于管理的局域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实现数据共享,避免相同数据的重复加工及处理,提高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001年9月28日,区政府建成“上海普陀”政府门户网站并开始试运行。网站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普陀要闻、普陀概况、发展规划、招商引资、政务公开、工业园区、交易市场、房地产、商业、社区服务、人才交流、科技文化、旅游业等。2002年3月5日,“上海普陀”门户网站主页面进行改版,从原来的静态信息改为普陀新闻每日发布的动态信息。为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在同年区“两会”召开期间,普陀门户网站专门为区人大代表开通《普陀区政府工作若干问题》查询系统。

2003年9月,根据政务公开、网上办事、网上咨询、网上投诉的板块要求,区信息委对门户网站再次改版。改版后的“上海普陀”政府门户网站功能定位是构建政府门户,建成区域范围内最具代表性、最具权威性的公众信息平台。着力宣传普陀,展示普陀的公众形象。实行政务公开,推进网上办事,建立“一站式”服务。

信息化基础设施  普陀区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至2003年底,以中国电信、东方有线等为主体的光纤已进入到全区各办公楼宇,并延伸到桃浦地区。有线电视网双向改造尚在进行,甘泉、宜川、石泉、真如、长风、曹杨等地区约18万户居民有线光缆的双向改造已经完成。部分办公楼宇和居民小区开通基于有线电视光缆的互联网服务,35%的家庭拥有电脑,8%用户实现ADSL和有线通宽带接人。上海管线公司在全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信息管线,以满足各类网络铺设的需求。

电子政务  上海公务网是在原市党委系统网的基础上,建设成为连接全市处以上党政机关的传输涉密信息的专用网(内网)。该网由市、区两级网络组成。根据市公务网建设的总体要求,区信息委制订区公务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并于2003年10月18日公开对外招标。至2003年底,基本建成区级网络交换中心,实现和市公务网联通,完成公务网主页的设计和制作。

信息安全责任制 2001年,区信息委贯彻市信息办《关于加强上海市信息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组织人员培训,提高各单位信息安全防御能力。全区54个部、委、办、局和街道、镇实行信息安全责任制,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建立和执行信息安全月报制度,准确收集信息安全情况。至2003年,全区未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故。

社区信息化  2003年,曹杨新村街道被确定为上海市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试点街道。该街道深入调研、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已实现辖区内20个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的网络联通。自主开发OA软件和相关应用模块,实现街道内部办公自动化,提高行政效率,节约办公成本。开通“世纪曹杨”社区门户网站,推进信息化在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曹杨新村街道的试点工作为普陀区的社区信息化建设积累了经验。

为贯彻科教兴市的战略指导思想,加快推进普陀区信息化进程,2003年10月8日,普陀区召开信息化建设第一次工作会议。区长胡秉忠和43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在会上签署《信息化建设目标责任书》,提高各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和责任感。会议决定:聘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顾君忠等10名专家、教授,组成普陀区信息化专家组,作为区信息化建设的顾问,为普陀区的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

第三节  信息化重点项目

“百万家庭网上行”培训工程  2003年2月,普陀区实施推进“百万家庭网上行”培训工程,计划在2003~2005年的3年时间里,对全区1万名35~60岁的社区妇女进行信息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基础性培训,培训后能够自行操作使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化设施,提高社区居民在信息化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截至2003年12月底,全年共开设培训班205期,参加培训的学员6857人,通过考核的学员6803人,合格率99.2%。

社会保障卡  2002年12月3日,普陀区成立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其职能是为居民办理社会保障卡挂失、解挂失、补卡、换卡业务,并承担对区境内街道、镇社保卡服务站申领工作予以指导。该中心成立后,至2003年底,共完成社保卡信息采集669268张,发卡655990张,为市民办理补、换卡15222张。

第四节  信息化应用系统

普陀党建网站  2003年6月26日,由中共普陀区委组织部主办的“普陀党建.f’网站正式开通。“普陀党建”网站是区委组织部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精神、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探索运用网络形式加强组织工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供服务的窗口。网站设“党务工作咨询”、“党建资料查询”、“党建成果展示”等栏目。注重导向性、服务性、实效性,面向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者和广大党员,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为推动普陀区党建工作现代化进程服务。

“工商网上并联审批”系统  为规范前置审批工作、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在市工商局和区信息中心等各方协力下,于2003年5月22日,正式开通普陀区工商“网上并联审批系统”。该系统由有线网络建成的VPN虚拟专网所构建,共联通公安、卫生、消防、环保等15个相关审批部门。至2003年底,该系统共受理并联审批企业数899户,涉及并联项目2021项。通过“网上并联审批”,缩短企业办理执照时间,各审批部门能通过网络直观了解各审批事项的进度,区政府则通过该系统能实时掌握招商引资项目的办照进度。

普陀人口和计划生育网  2003年1月,经历3次改版后的普陀人口和计划生育网正式开通。网站设有信息巡礼、政策指南、外口之窗、生殖保健、社区导航、药具服务、计生援助、知识小品、热线互动等50余个栏目。该网站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开设“主任信箱”,提供咨询、育龄妇女问答等12项政务公开和7种表格,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开设“免费避孕药具服务到你家”项目,承诺紧急避孕药具24小时送货上门。“社区人口学校”栏目在网上定期公布全区9个社区人口学校的课程安排,包括授课时间、地点、主讲人,并播放6期教育录音。2003年底,普陀人口和计划生育网上各类信息达100余条,上传信息数量6万余字,点击率逾7万次,该网已成为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前沿阵地和为群众服务的窗口。

“普陀青工网上行”活动  2003年4月10日,区总工会启动“普陀青工网上行”活动。至2003年底,普陀青工网友1470人,发表在“普陀青工论坛”的帖子数超过1560篇,内容涉及新一轮上海大发展和新时期职工职业精神大讨论、上海城市精神大讨论、青年职工素质之我谈、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科教兴区——畅想普陀新一轮发展大讨论、读书心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