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2003年,共青团普陀区委员会(简称团区委)在中共普陀区委和共青团上海市委的领导下,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依靠青年论坛在全区构建理论学习的教育网络,紧抓十八岁成人仪式和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掀起团员青年思想教育的高潮。1991~1992年,开展“学知识、学科学、学技术”(简称“三学”)活动。1993~1995年,在全区青年工作者中开展“文明伴我行,新风遍普陀”优质服务活动。1995~1998年,为全区团员青年搭建各种形式的实践平台,先后建立青年志愿者网络和运行机制,组织和引领青年为普陀的发展献计献策。1999~2003年,社区团建和“两新”组织团建成为共青团工作重点。团区委在居民区团支部中开展“星级”创建工作,在“两新”组织中逐步建立团组织,得到团中央的肯定。
第一节 代表大会
1991~2003年,团区委先后召开4次团员代表大会,原则上每3年召开1次。第七次团代会1992年11月28~29日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42人,列席代表46人。大会通过了共青团普陀区第六届委员会《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针,带领全区青年为振兴上海、繁荣普陀建功立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团区委委员25人,候补委员6人。团区委第七届委员会一次全会选举产生常委9人,袁述民当选为书记。
第八次团代会1995年11月24~25日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48人,列席代表27人。大会通过了共青团普陀区第七届委员会《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迎接挑战,团结全区青年,为把普陀建成上海物贸中心,树立西大堂形象再创新业绩》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团区委委员27人,候补委员6人。团区委第八届委员会一次全会选举产生常委11人,王智华当选为书记。
第九次团代会1998年11月29~30日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48人,列席代表32人。大会通过共青团普陀区第八届委员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团结全区青年为实现普陀跨世纪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团区委委员27人,候补委员8人。团区委第九届委员会一次全会,选举产生常委11人,欧阳萍当选为书记。
第十次团代会2001年11月26日、27日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57人,列席代表30人。大会通过共青团普陀区第九届委员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区团员青年为建设新普陀而努力奋斗》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团区委委员27人,候补委员6人。团区委第十届委员会一次全会选举产生常委11人,吴凌昱当选为书记。
第二节组织
一、工作机构
1991年,团区委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青年工作部(简称青工部)、学校少年部(简称学少部)、统战部6个工作部室。1992年,撤销组织部、宣传部、青工部、学校少年部,建立基层工作部、组织宣传部(简称组宣部)、事业部、维护权益部、少年部。1993年,撤销团区委组织宣传部,成立组织宣传办公室(简称组宣办),承担组织部、宣传部和办公室3项职能。1994年,撤销组宣办,成立办公室、组织部,宣传职能回归办公室。1996年,团区委部室再次调整为办公室、统战部、青工社区部、学少部、权益部、组织部和宣传部。至2003年,工作机构未变。
二、基层团组织
1994年,在非公有制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团组织。2000年,团区委建立“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小组,以调研为先导,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以“星级”创建为保障,巩固社区团建基础。
2003年,普陀区共有基层团组织(包括团委、团总支、团支部和团工委)780个,在居民区中基本实现团组织全覆盖,在已经建立党组织、而且符合建团条件的“两新”组织全部建立团组织。
1991~1997年,随着普陀区人口年龄结构的逐年变化,全区团员数在1万到2万余人之间波动,其中在1992年和1995年分别达到21929人和21751人,出现两个小高峰。1998~2002年,全区团员数基本在20000人左右波动。至2003年,全区团员数又减少至13785人。
团区委在全区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团的知识教育,不断发展新的团员;同时在优秀青年团员中开展党的教育和宣传,不断推荐优秀团员人党。
三、团建特色
居民区团支部“星级”创建为贯彻1999年上海市社区团建工作会议精神,团区委从2000年起,在居民区团支部中开展“星级”创建工作,以“一星”到“五星”五个等级标准,来评定居民区团支部团建工作质量,以促进全区居民区团支部在竞争中不断改进工作。自创建以来,居民区团建工作和“星级”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每年召开普陀区“星级”居民区团支部交流表彰会,激励全区居民区团支部在新形势下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至2003年,全区居民区团支部从创建之初的78个达到193个,建团率96.9%,累计申报星级的团支部157个,申报星级创建率80%。其中创建成功68个(次)。“星级”创建工作在2002年初被命名为上海市共青团建设工作法,2003年初又被团市委评为第一届上海市共青团工作“首创奖”,被收入上海市第十二次团代会工作集锦。
“两新”组织团建随着普陀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营经济已成为普陀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0年,团区委开始在区境内部分民营企业中进行调研,掌握民营企业中青年和团员思想状况等。同年7月,成立“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团体)团建工作小组,由团区委书记担任第一责任人。在“两新”组织中以“联合建团”、“独立建团”和派出团建联络员的方式建立“两新”单位团组织。长征、桃浦两镇开展“两新”组织团建工作试点。是年,长征镇以工业园区建团和企业建团相结合的办法,实现长征工业园区所有人驻企业团组织全覆盖。
2002年,团区委开展民营科技企业团建工作调研,形成的调研文章获首届上海市共青团工作优秀成果奖,2003年,获团中央调研三等奖。同年开展新时期青少年社团功能发挥的调研和工业园区内进城务工青年发展状况调查,均入选团市委立项课题。其中《新时期青少年社团功能发挥的研究》获2003年上海市共青团优秀成果奖。团区委“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得到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肯定,在全国进行宣传和推广。
第三节思想教育
一、理论学习
1991~1994年,在全区400余名团干部中举办新上岗团干部培训、团干部学习交流,指导各类企事业单位独立开展理论教育活动。1993~1995年,组织青少年参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区情区貌,举办由200名团员参加的区情知识竞赛,组织200余名青年听取“看普陀‘九五’前景——胡延照区长与青年共话普陀‘九五’发展规划”等专题报告,激励青少年为普陀发展而努力学习。1995年,在全区建立各中小学团队组织、中学团校(青工党章学习小组)和青年党校(马列读书会)一体化的三级团内教育网络,广泛开展研读理论原著、辅导讲座、座谈交流、参观讨论、征文演讲以及特殊团日等学习活动。1996~1999年,在全区青少年中开展“伟人在我心中”征文竞赛、邓小平理论培训班和研讨会,结合“与徐虎同行,做徐虎式好青年”系列学习、研讨、交流活动,将学习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2000~2003年,在全区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学习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报告会,开展青少年跨世纪读书活动,同时举办“破除迷信、反对邪教、弘扬科学”主题报告会,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青年论坛活动
青年论坛是在区委的直接领导下由团区委和区青年联合会(简称青联)共同组织的理论阵地之一。团区委从1999年初开始筹备青年论坛和青年人才信息库的建设。同年3月,举办首期青年论坛活动,共有参加成员192人。团区委每年视情况对成员进行调整,保持在200人左右。2000年,完成分论坛的构建工作,组织大口、街道、镇分别承办1期分论坛活动,并组织论坛成员进社区讲课和为社区服务,创办青年论坛刊物,进一步扩大青年论坛的影响。2001年,邀请上海市计委领导为青年介绍上海“十五”规划;举办“青少年素质教育之我见”座谈会;组织区青年企业家、杰出青年以及教育界青年代表近20人,为普陀区“十五”规划中的青年教育工作献计献策。2002年,组织青年论坛中的10位青年企业家出席中日中小企业家论坛,为青年论坛成员的成长成才拓宽视野,搭建平台。2003年,借助东方网平台开展网上青年论坛活动,80余名团员青年及网上“游客”参加讨论。
三、成人仪式教育
1992年起,团区委每年都举行各种主题内容的18岁成人仪式,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1992~1995年,开展主题内容为“国旗、党旗、团旗伴我成长”和“爱心放送5·18”的18岁成人仪式,组织300余名参加仪式的中学生参与环境整治等志愿者服务。1996~1997年,在全区中学中组织和主办主题为“18岁立志成才,学徐虎志愿服务”的成人仪式,以全国劳动模范徐虎为榜样,激励青少年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社会服务。1999~2003年,组织和主办主题为“追忆革命史,建设新普陀”、“青春与时代同行,责任与人生共进”的18岁成人仪式,鼓励青少年将个人成才的理想与新普陀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建设普陀的大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至2003年,全区所有高三学生都参加过区、校两级举办的18岁成人仪式。
四、主题教育
1996~1997年,围绕“学习全国劳动模范徐虎”主题,举办“学习徐虎爱本职,创岗夺杯建新功”“五四推进会”,“普陀青年学徐虎”研讨班、现场交流会,文明月、花卉节志愿服务和青年岗位竞赛等活动。2002年,围绕“全面建设新普陀,争先创优作贡献”主题,组织全区50所学校近百名生活困难学生进行“观上海新风貌,做未来建设者”考察活动。2003年,开展“建设新普陀,再创新业绩”纪念五四运动84周年主题集会、“奔向新世纪”青年文化展示系列活动、“我心目中的新普陀”征文评选、“我眼中的普陀”书画摄影展、“青年与发展”大型座谈会和“颂歌献给党”青年歌手大赛等活动。2003年,根据区委、区政府开展“世博会与普陀新一轮发展”大讨论活动的要求,以“青年与发展”为主题,组织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充分发挥青年人才库的作用。
五、树立先进典型
1991年起,团区委每两年举行青年岗位技能活动,激励青年立足岗位,不断学习成长成才。通过竞赛活动,评选出一批全国、市、区级先进青年和先进青年群体。1993年起,团区委每2年进行1次“普陀区十大杰出青年”的评选,至2003年共进行5次,涌现出孔令发等50位普陀区“十大杰出青年”。经团区委推荐,产生了于井子等“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在青年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1996年,组织“普陀青年学徐虎”研讨班,全国劳动模范徐虎为60余名团干部和青年岗位能手讲述自身的成长。1999~2000年,邀请团中央、团市委领导和区内团干部到“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金沙江搬场公司参观学习。2001年,开展“架起沟通的桥梁——普陀青联走进民企”活动,组织事业有成的青年企业家为创业青年提供咨询和帮助。
第四节社会实践活动
一、实践成才活动
1991年起,团区委围绕区的中心工作,组织全区团员青年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培训。1991~1992年,团区委积极开展“三学”活动,与区科协联合举办“科技知识知多少”科普系列讲座和青年计算机初级培训班,科普爱好者和团干部200余人参加。1993~1995年,在全区青年工作者中开展以“文明伴我行,新风遍普陀”、“为普陀发展建功,为普陀腾飞树碑”等为主题的青年优质服务、建功创岗竞赛活动和“共青团服务助万家”活动,把窗口行业的服务承诺辐射延伸到居民区。1996~1998年,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社区环境美”、“小手大手携共进,同塑文明新形象”等青少年良好道德行动活动,形成广大青少年与家庭、与社区、与成人的良性互动。1999~2000年,举办“我与父母齐上网,网络世界共成长”电脑作品和网络作品竞赛。2001年起,根据区进城务工青年不断增加的新情况,开展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工作,为务工青年义务体检,组织文体活动,涌现出一批优秀进城务工青年。2002年和2003年,开展“青春的节日——让青少年走进经典”上海青年文艺巡演活动,共组织近万名团员青年和社区居民观看巡演节目。
二、青年志愿者活动
1991年,团区委着手建立志愿者网络。1992年,将全区900余支青年突击队、服务队以志愿服务队的形式与社区服务接轨。1995年,建立由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街道、镇社区青年志愿者联络站,区域企事业单位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成的三级志愿者服务网络。2003年,在抗击“非典”时期,组建“城市先锋”普陀区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实行志愿者注册管理,形成有1.5万名青年志愿者的网络格局和“五员”(宣传员、监督员、劝导员、管理员、信息员)机制。
1992~2003年,团区委每年组织志愿者参与花卉节、无偿献血、骨髓捐献、慈善募捐、这赈灾义演、捐助“希望工程”和支援西部的各项活动,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参加区环境整治、保护绿化和保护母亲河等活动,先后组建上海市普陀区内环线绿地护绿队、青少年护河大队和青少年文明护河队。1993年,开展“学雷锋,迎东亚,作贡献”系列志愿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为东亚运动会服务2万余人次,筹款12余万元,推销奖券6800余元。1997年,开展“迎八运”系列志愿活动,招募志愿者2478人,组织40个志愿团体和400名少先队员参与八运会期间环境整治工作。2001年,以“以德为先、服务社会”普陀区青年志愿者行动月为主线,全面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表彰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12支、优秀青年志愿者8人、青年志愿者服务星级学校40余所,树立无私献骨髓的区人民医院于井子等一批先进青年志愿者典型。
第五节其他青少年团体
一、青年联合会
1993年11月,区青年联合会(简称区青联)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选举产生委员160人,赵永明当选为主席。1998年5月,区青联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选举产生委员140人,欧阳萍当选为主席。2002年8月,区青联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选举产生委员163人,吴凌R当选为主席。
1991年起,区青联每年元宵节、春节、中秋节为青联委员举办联谊活动或座谈会,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听取各界青年对普陀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增进青联委员之间的感情,发挥青联委员会在普陀区建设发展中作用。1993年起,每两年进行1次“普陀区十大杰出青年”评选,至2003年共评选5次。积极推荐优秀青年参与全国、全市各类奖项的评选。经区青联推荐市杰出青年提名奖2人,市劳模3人以及“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上海十大青年项目经理”等项若干人。1994~1995年,区青联举办“群星璀璨耀普陀”活动,对杰出青年进行表彰。1996~1998年,举办研讨会,组织青联委员就普陀区“十个一批”目标支撑体系进行研讨,为区域发展献计献策。1999~2001年,举办“青年论坛”,开展“走进民企”系列活动,组织青联委员与全区各界青年进行探讨交流。2002年,举办“献出一份爱心,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活动,获市青联特色工作奖。2003年,围绕“世博与普陀新一轮发展”大讨论活动,先后举办“青年与发展”、“青年与创新”、“青年与创业”等专题座谈会,为普陀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同年9月,区青联组织部分青联委员赴西藏学习考察,并为当地希望小学的藏族学生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
二、学生联合会
1992年2月,区学生联合会(简称区学联)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到会代表65人,选举产生委员单位7个。1996年9月,区学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到会代表75人,选举产生委员单位7个。2001年9月,区学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到会代表92人,选举产生委员单位10个。
区学联每年都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991年,建立中学生记者团,组织学生走向社会,沟通交流,开展宣传。1992~1995年,开展“知普陀,爱普陀,共创普陀新世纪”中学生辩论赛、“我是普陀未来建设者”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准备将来参与普陀建设。1995年,创办学联刊物《牵手》。1996~1998年,举行普陀区中学生广播节目大赛、辩论赛等活动,丰富中学生的课余生活。1999 ~2003年组织中学生志愿植树活动,开展法制宣传,增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少年先锋队
1991年,区少年先锋队(简称区少先队)组织开展“一颗爱国心,一双勤巧手”、“学雷锋,学赖宁”等主题实践活动。1994年起,围绕“雏鹰行动”,有步骤分阶段举行以提高少先队员全面素质和生存能力为目的的“进度性技能训练奖章活动”及以提高整体素质为目标的“手拉手结对”等实践体验活动。2000年,评选出全国十佳好少年陶晓隽等优秀少先队员。2001年,区少先队开展快乐中队创建活动。至2003年,涌现出全国雏鹰大队2个,全国红旗中队2个和全国特色小队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