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综合治理和审判调研

第一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991~2003年,区法院在外来人员集聚、发案率较高的地区召开公判大会175次,宣判罪犯624人,旁听群众10万人次,分发宣传资料32万份,以震慑犯罪分子,教育广大人民群众。13年中,区法院发出司法建议书100余份,督促部分单位加强法纪、健全制度,封堵管理漏洞,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区法院干警深入社区上法制课,提高群众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区法院每年都派出干警深入区重点工程和旧城改造的动迁基地,宣传动迁法律法规,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居民思想疏导工作。1994年,区法院派员到全区11个动迁基地,参加动迁大会11次,专题协调会205次,协助动迁部门动迁居民8300户。1995年,石泉人民法庭与石泉路街道共建精神文明活动,民事纠纷的发案率下降50 %。199 1~2003年,区法院培训人民调解员4000人次。

 

第二节审判调研

 

1993年,区法院针对区属企业经济纠纷明显增多的问题,组织人力进行调查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当前我区区属企业经济纠纷的成因及对策》,被中共普陀区委向全区转发,《文汇报》将此文编人《内参》。1995年,区法院撰写的《正确审理与市场经济直接相关案件》获中国法官协会、中国女法官协会与《企业与法》杂志联合举办的“审判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征文活动一等奖。1996年,区法院有2篇案例被编入《中国审判要览》(截至2003年,累计9篇案例被《中国审判要览》采用收编)。1998年,区法院结合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固有的特点,在探索过程中,写出多篇学术论文,撰写的论文被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人民法院报》全文刊登。在上海高院和全国法院学术论文评比中,法院共有17篇次论文得到各种奖项。1999年,《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和构想》(作者:阮忠良、葛黎明)获中国审判方式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三等奖,《论民事强制执行优先原则》(作者:汤继荣)获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论文三等奖。2000年,《论一审行政判决书的改革》(作者:陆为民)获全国法院系统第十二届学术论文比赛三等奖,2001年,《论我国证人作证特免权制度的构建》(作者:朱明珍)获第13届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论文比赛二等奖,2002年,《法官释明权刍议》(作者:章国峰)获全国法院系统第14届学术讨论会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