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侨务 港澳事务

普陀区侨务工作由区政府侨务办公室(简称侨办)负责。

1991年起,区侨务工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侨务工作的要求,在全区进行有关侨务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对遭遇不幸和生活有困难的归侨、侨眷,扶助帮困。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开展招商和联谊活动,引进外资,支持兴办侨资企业。同时,为发挥新移民在区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开展社区侨务工作,为归侨、侨眷服务。

1995年,区内有定居海外侨民800人。至2003年,累计48329人。侨居国外人数居多的前5个国家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其特点:文化程度高,年龄多为40岁以下,经济比较富裕,经商者占30%。2003年,全区有侨资企业250家,其中约65%为沪港合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额逾4亿美元。涉及服装、食品、机械、电子、家具、餐饮、娱乐、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企业总部以香港地区为主,共130家。

1991年初,区内有归侨43人,侨眷297人,港澳同胞家属1712人。2003年,全区有归侨、侨眷、港澳同胞家属、外籍华人眷属56268人。

第一节  服务

一、宣传咨询

1993年3月1日,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在沪西工人影剧院前设点,进行有关法律和政策咨询。1995年5月24日,在上海新影都门前广场举行为侨服务咨询活动,参加咨询的归侨、侨眷100余人。1999年8月11日,召开普陀区侨务工作座谈会,区领导向参加会议的统战干部传达第六次全国侨代会和上海市侨务工作会议精神,并对进一步做好区侨务工作提出新要求。2001年4月28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颁布实施10周年,在亚新生活广场举办上海市涉侨政策咨询活动,近700名侨胞、侨眷和基层干部前往咨询有关事宜。2002年5月29日,区召开“侨之心”座谈会,归侨侨眷80余人出席会议。2003年,区侨务工作学习贯彻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做好新华侨、外籍华人和新生代专业人士工作。

二、帮困

1991~2003年,每年春节前和敬老节期间,全区均开展1~2次帮助困难归侨侨眷送温暖活动。13年中,累计慰问归侨、侨眷2212人次,发放慰问金、慰问品折合人民币142790元。2002年3月,原籍普陀区的南斯拉夫华人华侨联合会副会长沈虹在南斯拉夫遭绑架,国内亲属被迫向歹徒支付巨额赎金。区侨办得知情况,及时向区委汇报,协助区公安分局一举侦破此案。2003年春节期间,区领导上门慰问回国探亲的沈虹及其父母。是年,区领导上门慰问居住在区内的法国归侨、上海首届健康老人103岁的张仁才;慰问在澳门联合国大学工作的华东师大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及其从国外归来的女儿。

三、维权工作

全区侨务工作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对侨胞、侨眷的来信、来访、来电认真对待、妥善处理。1994年,为市政动迁中住房困难的归侨、侨眷20余户解决难题,与建设单位协商作适当照顾和就近安置。1995年,确定区内归侨、侨眷帮困对象22户,享有油粮帮困卡12户、16人。1997年,区下发《关于落实普陀区归国华侨凭征享受服务项目的通知》,受到归侨、侨眷的欢迎。1991~2003年,累计收到区内侨胞、侨眷来信253封,接待来访1886人次。对侨胞、侨眷反映私房产权变更、子女人学、工作调动等问题,均尽心尽力帮助解决。

四、服务企业

全区侨务工作通过为侨服务,加强与侨界人士沟通,促使侨商为普陀区引进外资牵线搭桥。1994年,外资上海申美建桥电器有限公司开业。1995年7月28日,在银豪大酒店联合举办“第五届海内外经济信息沙龙”,主题为交朋友、谈信息、搞合作,有海内外经济人士200人参加。同年,区侨办参与市海外华商经济洽谈会的组织及参展工作,使区参展单位与近百名侨商建立联系。1999年,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对26家东南亚华侨的投资企业进行安怃并作抽样调查,撰写题为《影响不大困难不少》的调查报告。

2000年,美国文化食品公司总裁文义到区考察,通过协商与真如豆制品厂初步洽谈合作事宜。

是年,电子娱乐软件制造商日本科乐美株式会社到区投资。2003年11月,区举办“2003相聚上海共谋发展——海外华侨华人科技成果创业座谈会”,海外华侨和华人专业人士40人应邀到会并携带58个科技项目,区内100名民营企业家也参加洽谈会。会上,有2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另有76名民营企业家与海外专业人士就有关项目建立联系。同年,区累计接待海外华人投资商2批5人次。全区侨资企业中,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9家,注册资金在50万元~100万元的企业有8家;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下的有233家。

第二节  社区工作

1994年,全区10个街道、镇成立留学生家长联谊会,为社区侨务工作打下基础。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展示侨界爱国奉献风采,社区侨界人士参加由市侨办组织的4项活动,其中爱国奉献事迹演讲赛,在普陀区文化馆举行。

2000年,普陀区就发挥新移民在促进全区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开展调查。2002年,区侨办撰写《普陀区新移民对回国服务的想法和建议》调查报告。此报告被定为区政协会议发言材料。2002年7月29 31日,为加强海外华侨、华人青少年与祖国的联系,区举办“相约上海”夏令营活动,组织华侨、华人青少年游览上海浦东浙江嘉兴、西塘等地。2003年,区分管领导深入部分街道、镇,对社区侨务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社区侨务工作资源,围绕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在全区开展“凝聚侨心,发挥侨力”活动。同时,对留学生家长工作现状开展专题调研,召开留学生家长座谈会,把留学生家长工作列为社区侨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  捐赠

1993年,区内归侨、侨眷为支持东亚运动会,募捐近4万元。1996年5月,香港爱国人士蔡明山捐献人民币100万元,扩建改造普陀区明山小学。1996年9月~2000年12月,香港昌盛投资公司董事长宋惠德为发展普陀区教育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共捐赠人民币1200万元,新建真如翠英幼儿园、曹杨二中教学综合楼,改造真光琴初敬老院,新建真如文英中心小学“文英楼”、朝春中心小学和金洲小学杏林音乐堂。2001年1月,宋惠德又捐款建立周杏林教育基金会,成为“爱国爱乡,情系普陀”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