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5月,建立区标准计量管理所(简称区计量所),受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1991年10月,区计量所由原来挂靠区科委调整为隶属区计划经济委员会。1997年5月,随区经济委员会从区计划经济委员会中单列,隶属区经济委员会。1999年10月,根据市《关于转发(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实行省以下质量技术系统垂直管理,撤销区计量所,建立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简称区质量技监局),统一归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党的关系属地化管理。区质量技监局工作人员17人,设综合办公室、标准计量科、质量监督管理科、行政执法科(稽查队)。2002年1月,增设特种设备监察管理科(原属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能)。
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后,市局与区局的关系由业务指导转变为全方位领导,区质量技监局克服地方行业保护主义的干扰开展标准计量工作,维护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第一节 标准化管理
一、消灭无标准生产
1992年8月,区计量所接管嘉定县标准计量所长征、桃浦乡(1993年12月两乡撤乡为镇)的标准计量工作。1991~1995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结合上海市标准化条例的规定,组织学习宣传5次,举办标准专业培训4期,摸清长征、桃浦镇共有企业134家,其中:乡办企业31家,村办企业103家,产品141种,指导制定产品标准139项,使长征、桃浦镇产品标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7.8%。1996~1999年,为达到国家级消灭无标准生产区的要求,对全区生产企业产品标准组织调查摸底,集中举办标准化培训班5期、标准化知识讲座20次,参加入数800多人次,帮助指导380家企业制订、修订标准600只,使产品标准覆盖率从摸底时的66.4%上升到97.3%。1999年,普陀区获国家级消灭无标准生产区称号。2002年,通过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消灭无标准生产区复查评审。2002~2003年,指导企业完善产品标准1100只,其中:执行国家标准820只,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30只,受理产品标准备案850项,涉及到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生态和环境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占备案总数的80%。
二、完善产品标准
1991~1995年,根据产品的性质、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状况有针对性地比照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区工业生产标准化网络和标准化生产状况数据库,进行跟踪管理。1996~1999年,为指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推荐曹杨粘合剂厂采用英国BS5980标准,研制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JCA-300型陶瓷砖粘合剂。该产品标准获1998年度“上海市标准化科技成果”一等奖,产品被上海市政府大楼、上海金茂大厦、上海博物馆等重要建筑的外墙所采用,并成功打人东南亚和欧洲国际市场。2000~2003年,深入长征、桃浦两镇的92家企业指导完善161项产品标准,复审25项,提高两镇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两镇工业园区企业的人驻数。
三、其他管理
产品标识检查 1991~1993年,对曹杨、宜川、甘泉地区商业企业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共查64家、354种,共计1230件,存在问题的有24家、124种,共340件。1994年春节前,与区相关部门联合对集贸市场、商业街进行物价、饮食卫生、产品质量、标签通用标准的检查。1995~1997年,对区内隐形眼镜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未执行标准的经营单位作出处理。1998年3月15日前后,与区相关部门联合对市场实行“三无”商品大检查。1999年,对38家企业十大类38项产品实行产品标准定期检查、复审,合格率为96.8%。2000年,根据国家对纺织品和服装标识强制性标准要求,对区内50家企业进行检查。5月,对区内5家大型商场和金银饰品店进行标识监督检查。2001年,为迎接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对区内3条主要道路的3家酒楼宾馆和3家大型超市以及娱乐场所、公园、铁路上海西站的公共信息符号标识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采用举办公共信息标志整改培训班的方式解决。2002年,对区内生产食品、服装、饲料三大类20家企业的70项产品标识进行检查,对标识不完整、缺少净含量标识、没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产品标准号等问题分别作出停止销售,更换包装后销售和责令立即整改的处理。2003年,对区内13家企业42种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对6家食品生产企业,4家化妆品生产企业标识不完整,没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产品标准号等问题分别作出处理。根据《上海市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对铁路上海西站、长途汽车客运站,亚新生活广场、金沙江大酒店等处的公共图形标志进行检查,对涉及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管理的41人进行培训。
办理机构代码 1993年4月起,区质量技监局按全国统一部署,在全区范围实行组织机构法定代码标识。区质量技监局设立专门办理窗口,坚持“一门式”服务。1993年4月至2003年底,累计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24412份,IC卡19314张,建立完善动态信息数据库。
第二节 计量管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上海市计量条例》,区计量管理工作从涉及人民生活的民生计量标准、产品质量的工业计量标准的监管,扩展到加油站计量标准、医疗器具计量标准、宾馆饭店计量标准的监管,逐步建立完善计量标准信息网络。
一、计量器具管理
1992年,对区内主要商业路段的240家商店、商铺和6个集贸市场420个个体摊贩在用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和合格率情况进行检查。1993年,对各菜场、集市、副食品市场的计量器具进行检查。1999年开始,对区内13家一级医院、专科医院、职工医院进行医疗计量器具的监管,3家医院被要求整改。对区内17家冷库进行准产证复审,16家通过。3家企业经考核获得计量定级合格证书,区环境监测站经市局考核获得市计量认证证书。2000年,会同区工商局摸清全区50家集贸市场,共有计量器具6514台,建立由15家主要集贸市场计量监督员组成的区集贸市场计量管理网络队伍,并对50家集贸市场计量员、校秤员组织培训。2001年,对全区18家医院和3个检测站的计量器具强检管理进行检查,计量器具受检率95%。是年6月,对曹安、铜川等10家大型集贸市场计量管理实施检查,对30台不合格计量器具进行处理。2002年9月6日,在区政府中心会场召开上海市整顿集贸市场计量工作现场交流会,铜川水产市场就计量器具统一购置,统一强检,统一管理作了专题发言,受到市、区领导和19个区县质量技监局领导的肯定。对全区32家加油站的118台国产加油机、3台进口加油机、210把注油枪、20台税控加油机进行全面检查,受检率100%。2003年,会同区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市场整顿力度,对区内86个市场计量器具受检率和计量制度进行专项检查,使受检率由90.2%上升到97%。在重点对区中心医院、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计量管理指导的同时,加大对一级医院的计量抽查、监督。区内在用医疗计量器具3582台,受检率99.3%,确保防治“非典”期间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
二、定量包装商品检查
1994年,对定量包装商品六大类9个品种进行抽查,对商品的净含量标注方式和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计量法制的要求进行检查。1996年,对销售速冻面食品定量小包装的标签、净含量进行抽样检查,共检查15家30个品种,合格率95%。1997年,对区属生产企业的定量包装商品六大类9个品种进行抽查,检查定量包装商品210批次,查处24家违反国家规定的企业。1999年起,对粮、油、食品、化妆品、洗涤用品、化肥、农药等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进行计量评定工作,将市质量技监局《关于上海市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评定表细则》、计量评定项目和计量评定申请表分发至有关生产企业。2000年,对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食品、调味品、饮料六大类产品的5家企业实行定量包装合格评定,对10家重点单位进行计量合格评定工作。这些企业分别获得市局颁发的定量包装合格证书和计量合格评定证书,有100家商场(店)通过评审,被区政府命名为物价计量“双信”单位,其中10家单位被推荐为市“双信”单位。2001,对全区402名检定人员的计量证书进行清理,换证361人,占审核总数的89.8%。有61家单位评为市级“双信”单位,其中农工商超市118店、区妇婴保健院等11家获金牌;第一百货沪西商厦等19家获银牌;武宁百货有限公司、石泉地段医院等31家获铜牌。2002年,配合“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日,对区内10家市场进行检查,抽查摊位1100只,计量器具950台,定量包装商品60批次,合格52批次,合格率86%。
三、计量许可证管理
1992~1999年,对区属企业8000余件计量器具施行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备案,5家制造计量器具的生产企业,8项计量产品进行考核(复核),发放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1997年1月1日起,禁止在区域的公众贸易中使用木杆秤。2000年,对区内持有计量器具许可证的17家企业进行复审、重新编号,经市局抽查,合格率100%。2001~2003年,对鑫汇自控仪表厂等5家制造、修理或扩项计量器具的标准审核,样机送检、评审并发放生产许可证。举办25家销售计量器具企业法人培训班。对27家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修理许可证进行产品标准评审、复核,发放制造、修理许可证。
第三节 质量监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上海市产品质量抽查若干规定》,强化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提高区内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推动区经济发展。
一、抽样检查
1994年3月,对涉及国计民生、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和消费者或者用户反映比较强烈的重要生产资料、产品进行质量重点控制。市质监局与区计量所对区内市场销售的袋装瓜子、袋装花生、裱花奶油蛋糕、化妆品等20种商品进行抽样检查,合格率85%。1995年1月,区计量所与区工商局、区物价局联手开展“捉假、捉劣365天有奖活动”。从1月1日起,凡在普陀区粮油食品交易市场购买商品的顾客发现假冒伪劣商品,经市场及有关部门鉴定确认,将给捉假者奖励。同时,对出售商品的柜组根据金额作1倍~50倍罚款,对短斤缺两者作1倍~5倍罚款。是年4月,市经委、市质监局对区内上海新中冶金设备厂的BG型连铸板坯自动火焰切割机、兴达数字仪器厂的出租汽车计价器、上海沪西电器厂的PCI系列回路电阻测试仪、上海永生助剂厂的3号超级镀镍光亮剂、上海华东电梯厂的AC- VVVF交流变频调速乘客电梯、上海天马袜厂的棉纱、卡丝袜系列、上海锦华工艺玩具厂的长毛绒软性玩具、上海宇宙电器厂的191919376A液压控制器、上海宇宙电器厂的026906283H电子换向阀、上海远中电子仪器厂的PC27型数字式自动量程绝缘电阻表、上海锦艺微电脑厂SJQ- JY- VI型出租汽车计价器、上海双爱电器实业总公司的QGX-220大功率清扫机、星际特种橡胶厂的硅橡胶发泡海绵(热空气硫化)、上海华新电子仪器厂的计算机PCM音源高级电子琴、上海环球仪表厂的DD862-4型单相电能表(1.5A-30A)等市重点产品质量攻关项目和上台阶产品奖励表彰。
1999年,对区内158家企业,179种产品实施定期监督抽查制度,其中涉及工业企业61家61种产品,抽查总合格率80.3%,涉及商业企业97家118种商品,抽查总合格率42.4%。对判为不合格产(商)品进行督促整改。2000年,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调味品六大类50项产品组织定期抽查,平均合格率80%;对纳入市500家主导产品监控的7家企业经市局3次抽查,6家产品合格率100%;对区内38家企业十大类38项产品定期检测,33项产品合格,定检抽查合格率86.8%。2001年,对蛋糕、家具、锁具三大类86只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合格率分别为67%,52%,58.3%。对不合格产品采取举办企业厂长、经理培训班的方式,督促整改并作复查。2002年,对区内生产、经销的胶鞋、运动鞋、木家具、肉脯、肉松、皱纹卫生纸等9种产品开展季度抽查,平均合格率63.5%。对不合格产品采取分类举办培训班,上门召开质量分析会,专家实地指导,保质保量地完成整改复查工作。对21家饮用水、茶叶、肉制品、乳制品、冷冻饮品新五类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全面调查,为新五类食品生产企业实施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作好基础工作。2003年,对区内生产防“非典”产品企业实行日报告制度,要求企业每天上报防“非典”产品质量检验结果。对36家单位生产的口罩、消毒水、药皂等11种88702件产品进行检查,对标准与实际质量不一致的产品立即组织整改。1999 ~2003年,有15家企业和5位个人获得市质量金奖,10个单位产品获得上海名牌产品称号。
二、专项整治
1999年11月,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工作的决定》和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区政府立即进行贯彻,制定落实措施,组织专项整治和监督抽查。2000年,组织粮、油、食品专项整治。查处精制油中掺棕0~1油案,案值30万元,查获假冒“美玫”牌面粉案。2002年,组织对醋、盐、味精、麻油、红曲粉、胡椒粉、鸡精、甜面酱等27种,23421件商品的监督检查。查处假冒各类标签3000张,案值18万元,查获用甲醛浸泡液、浸泡水发食品858公斤,案值2万元。2003年,对73家酒店、宾馆、酒类批发、零售企业进行检查。查获假冒劣质白酒、黄酒、啤酒16个品种13407瓶,案值32.50万元;查获假烟32箱8000条;查获敌敌畏超标金华五宅火腿2373只,半成品1400只。在防“非典”期间,监督抽查5家冷冻食品生产企业的98只冷库,对无检疫证明的648公斤冷冻产品予以及时销毁。
三、申(投)诉处理
对消费者的质量申投诉,区质量技监局坚持以质量检测报告为依据,合理、合法、公平、公正、及时地予以解决。1999年起,向社会公布24小时投诉电话,受理并解决产(商)品投诉案件17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9万元,结案率100%。2000年,受理并解决产(商)品投诉32件,挽回经济损失5.41万元,处结率100%。2001年,在10家大卖场成立质量监督投诉网络,受理37件,挽回经济损失4.21万元,处结率100%。2002年,举办区投诉工作网络队伍培训班,培训41人次;3期不合格产品厂长、经理培训班,培训80人次;受理投诉60件,挽回经济损失12.5万元,处结率100%。在“畅通消费维权渠道,营造满意购物环境”为主题的“3·15”质量咨询服务活动和“营造质量创新氛围,构筑诚信经营体系”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中,现场受理各类咨询、投诉2500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500份。2003年,市政府实施“夏令热线”,质监人员深入社区开展如何识别冷冻饮品、防晒用品质量优劣的知识宣传,受理咨询600人次,投诉6起,挽回经济损失9万元,处结率100% 。
四、培训和服务
1999~2003年,为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会同区质量协会邀请有关专家,先后举办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厂长、经理培训班4期,培训120人次;质量法律法规班4期,培训160人次;走进WTO后的质量管理讲座1期,参加入数80名;产品质量法律责任培训班3期,培训150人次。开展质量工作进社区活动,组织区内221位居委干部参观市计量测试院,让群众更多地了解质量方面的知识;利用“普陀区质量诊所”上门免费为10家企业解决产品质量方面的难点,举办大型产品质量展示会2次,大型现场产品质量咨询会12次,接受群众咨询2万人次。
第四节 特种设备管理
设备普查 1991~2000年,对区域内各类特种设备每年都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完成电梯、厂内车辆、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各种特种设备检测,未发生重大事故。2001年,根据上海市特种设备普查领导小组要求,区政府成立以分管区长为组畏的普查领导小组,普查工作办公室设在区质量技监局,配备12名工作人员具体组织全区的特种设备普查登记工作。2002年8月,完成普查登记工作并通过市特种设备普查领导小组验收,基本查清全区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厂内车辆、游艺机、游乐设备)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普查登记总数5328台(套),分布在6个街道3个镇的2000家单位,其中锅炉544台、压力容器1216台(套)、电梯2743部、起重机械505台、厂内车辆286辆、游艺机及游乐设备34台(套),并输入数据库进行日常动态管理。2003年,完成对压力管道、气瓶普查登记,把93家单位117套装置396根管道(总长35011米)及10家气瓶充装单位的57525只气瓶全部登记,信息资料输入计算机。
安全检查 2002年1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成立。3月,由6个街道3个镇的安全员和有关专业人员组成的15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网络队伍成立。针对季节特点和重大节日、外事活动开展专项整治和安全监察。年内出动1856人次检查单位1568家次,检查设备4919台,查出有隐患的366家,发出整改通知书189份。对全区建筑工程中吊装设备开展专项整治,登记吊装设备137台。2003年6月1日起实施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在这前后自制16块宣传版面,向社会宣传。按照程序审批特种设备开工237个单位,设备1187台(套)。
第五节 质监执法
检查 1999年,根据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整顿手机市场,查处假造进网许可证及CCC认证手机的违法行为案件13起。2000年,查处质量违法案件200件,案值990万元,没收物品37334件。2001年,查处各类案件173件,案值191.77万元。2002年,检查255家企业查处各类案件129件,没收物品1.7万件。2003年,检查318家企业,查处案件86件立案查处68件,没收物品18642件。
打假治劣 围绕服务区域经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对危害国计民生,人身健康的假冒伪劣产品,坚持高压态势,加大打击力度。1999年,查处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案件13起,端掉销售假冒伪劣保健品窝点2个。2000年,整顿五金交电、电池市场,查处假冒五金交电产品案件6起,假冒电池案件13起。2001年,整顿烟酒市场,查处假冒香烟、酒案件24起。整顿汽车、摩托车、自行车配件市场,查处各类假冒配件案件10起,端掉加工贮存掺杂掺假棉胎窝点1个,端掉利用淘汰电解电容更换包装假冒他人产品的制假窝点1个,端掉啤酒制假窝点3个,4人被公安机关送劳动教养。2002年,整顿家具、水产市场,查处利用商品标签假冒家具木材树种的违法行为案件7起,端掉用甲醛浸泡水发产品窝点5个,并将涉嫌犯罪人员移送公安普陀分局,4人分别被判有期徒刑2~4年。2003年春节前,捣毁1个火腿中含敌敌畏的加工窝点,案值36万元,没收销毁劣质火腿3090盒。7月,端掉1个利用民宅制售冒用他人厂址厂名的假冒轴承窝点,案值16.75万元,没收各种假冒轴承9978套。年内端掉制假售假窝点6个,处罚在15万元以上大案5起,没收物品18642件,劣质钢筋126.8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