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税收收入

区税务工作执行国家税务总局“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原则,积极组织征税收入。1991~2003年,共组织税收收入179.76亿元,年平均增幅23.55%。13年来,税收总量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形成工业、商业、房产业和建筑业等四大税收支撑点。随着区域经济向多元化发展、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长足发展、经济结构日益优化,区征税收入持续增长。

第一节  税收总量

1991年,税收收入2.64亿元,1992年,税收收入3.27亿元,到新税制实施前的1993年,税收收入4.45亿元。1994年,新税制实施,税收收入6.05亿元。1995年起,区税务局加大征管力度,税收增势良好。1997年,税收收入11.57亿元,首次突破10亿大关。1998年,实现税收收入12. 51亿元,为1994年的2倍多。1999年,区税务局按照“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稳步推进税收征管改革,税收收入持续增长,实现13.90亿元。2000年起,区税务局税收收入增幅持续高于中心城区平均增幅,税收总量由中心城区的倒数第三四位跃居至前第三位。2002年,税收收入29.98亿元,是1991年的11倍多。2003年,税收总量39亿元,比上年增长30.09%,创历史新高,保持近年来税收持续稳定增长的好势头,各项税收指标全面完成。1991~2003年,共组织税收收入179.76亿元,年平均增幅23.55%。

第二节  税收收入结构

一、行业结构

普陀区是老工业区,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调整经济结构。1996年起,随着区属经济向区域经济过渡,普陀区走上招商引资、靠大联大之路,房地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普陀区的第一支柱产业,带动建材、装潢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普陀区加快市场群落、标准厂房的建设,培育大型超市、物流配送、社区商业中心、连锁商业和工业园区等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稳固税基,扩大税源,形成工业、商业、房产业和建筑业四大税收支撑点。

商业 1996年起,普陀区以独特的地域优势,吸引国内外大型商业企业加盟,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实力的商业企业落户普陀区,形成现代商业的基本框架,商业能级进一步提升。1997年,商业实现税收3.24亿元,占税收总量28.00%;2001年,商业实现税收6.14亿元,占税收总量28.40%;2002年,商业实现税收6.95亿元,为1997年税收收入的2倍多,占税收总量23.18%。2003年,商业实现税收10.53亿元,占税收总量27.00%。

工业 普陀区工业基础设施较完善,工业发展态势良好。1996年,工业企业实现税收1.24亿元,占税收总量12.73%。由于工业行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缺乏竞争力,发展受到制约,1998年,工业实现税收1.38亿元,占税收总量11.03%。1998年后,区政府重点发展纸质包装印刷等工业门类,重点税源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年创税千万元的科技型、都市型工业企业,工业税收逐年上升,增幅不断加快。1997~2001年,工业共实现税收12.25亿元,其中,2001年税收4.04亿元,占税收总量18.69%,比1998年上升近8个百分点。2002年税收6.25亿元,占税收总量20.85%;2003年税收7.07亿元,占税收总量18.13%。

房产业 1999年前,普陀区的房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每年的税收收入不到2亿元。随着城区建设、旧房改造步伐的加快,普陀区房产业发展迅猛,出现上海绿地新龙基置业有限公司等年税收千万元大户,对税收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税收收入从1997年的1.12亿元上升到2001年的3.49亿元,增长2倍多。2003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开发商参与旧城改造的力度加大,房产业继续保持量增价升的快速发展势头,全年税收9.92亿元,占税收总量25.44%。

建筑业 随着普陀区房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工程量不断增加,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税收收入稳步增长,成为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1997年税收收入0.97亿元,1998年上升到1.00亿元,2001年税收1.92亿元,2002年税收2.75亿元,到2003年上升到3.83亿元,占税收总量10%。

二、经济类型结构

1991年前,税收主要来自区属国有、集体企业,其他经济类型占的比重非常少。1991年,非公有经济税收收入1924万元。1992年,区域经济向多元化发展,全区纳税人队伍不断扩大,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应运而生、长足发展,推动税收收入持续增长。1998~2001年,除国有、集体以外的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发展更为迅猛,经济结构日益优化。1998年,联营、股份、私营、个体等经济创造税收38646万元,占税收总量30.89%,其中私营企业税收5966万元,比1994年增长7倍。是年,国有企业年税收3.08亿元,集体企业年税收4.42亿元,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占税收总量60%,其他经济类型年税收总计5.00亿元;2001年,国有企业年税收2.86亿元,集体企业年税收2.67亿元,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占税收总量25.58%,其他经济类型年税收总计16. 09亿元。2002年,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占税收总量的比重继续下降,仅为17.72%。2003年,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占税收总量15.56%,而私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涉外企业等其他经济类型占税收总量84.44%,已成为拉动区税收增长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