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况
1991年,全区共有市、部属工厂204家,占地面积共573.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8.8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3.45亿元,上缴利税9.31亿元,职工20.38万人。主要分布在纺织系统(48家)、轻工系统(33家)、二轻系统(26家)、冶金机电系统(25家)、仪表系统(15家)、化工系统(17家)、医药系统(9家)、粮食系统(7家),其他系统合计24家。
“八五”计划开始,区内市属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中,积极探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开拓新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全市独家制造金属硬币的上海造币厂,以赶超世界造币先进水平为目标,1994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同1993年比,产值增长12.92%,利润增长9.8%,劳动生产率增长14.34%,均创厂的历史最好水平。以名牌商标产品闻名的上海英雄金笔厂、上海天厨味精厂、上海振华造漆厂、上海海鸥酿造公司等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以优质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
1997年起,普陀区根据上海市工业发展目标,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抓好纸质包装等六个重点行业。调整前,区域内市属工业涉及行业众多、门类较齐。传统工业占多数,主要有轻工业、纺织业、机电工业、建材等行业。在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中,部分市属工业企业被兼并或腾出厂房,利用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第三产业和房地产,推进传统工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发展,用新体制、新机制、新的劳动关系使市属工业存量变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量。原桃浦工业区的部分市属工业企业现已成为桃浦都市产业园的一部分;原长风工业区的部分市属工业企业现已成为长风生态商务区的一部分;原长寿路苏州河两岸的部分市属工业企业现已成为长寿综合服务带的一部分。
2003年底,区内市属工业企业尚有108家。主要分布在长风地区(45家),桃浦地区(37家),长征地区(9家),宜川地区(9家),长寿地区(4家),真如地区(2家),甘泉地区(1家),曹杨地区(1家)。其中,年产值超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4家,产值超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3家。


第二节 企业选介
上海中药制药一厂 创建于1958年,由雷允上、胡庆余、童涵春、蔡同德四家药店合并组成。生产“上药牌”注册药品70种。其中,麝香保心丸和胆宁片是中国中药名牌产品、上海市名牌产品,产品远销港澳和东南亚等地区。2001年与香港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上海首家中药合资企业——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
上海第二制药厂 创建于1958年,生产抗感染、心脑血管、免疫系统、抗肿瘤四大制药原料。产品远销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改名为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成为一家开放型、外向型、综合性的制药企业,并被列为上海市现代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企业和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现拥有一百种产品,抗感染、心脑血管、免疫系统、抗肿瘤四大系列已成为公司的发展支柱。
上海合成洗涤剂三厂 是1996年12月从上海市日用化学(集团)有限公司划转到普陀区的市属放小企业。下放时该厂已资不抵债,至1997年12月底,企业已连续3年亏损,亏损总额高达7000万元以上。1998年6月,宣告该厂破产。之后,成立清算小组,召开债权人会议,完成债权的清理、催讨、债务清偿、财产变现等工作。对该厂职工、离退休职工、其他各类由该厂负担和管理的人员,由经委及区府有关部门落实安置去向,职工安置费用总数为2860.40万元。1998年9月,终结破产程序。该厂破产后,于1998年由股份合作制企业上海申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托盘控股,改制成多元化投资的上海经纬化工有限公司。新企业引进申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管理新机制,生产经营活动逐步恢复。
上海英雄金笔厂 1990~1994年间,销售收入、税后利润、出口创汇、职工收入连续5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9.93%、61.76%、22.81%、33.99%。1994年改组为上海英雄股份有限公司后,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挑战下,继续保持产销两旺的好势头。
上海天厨味精厂 在原材料及能源大幅度提价、流动资金短缺、味精市场竞争激烈等种种困难条件下,狠抓技术改造,拓展市场,加速转机建制,创新科技,味精增产部分的工艺软技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充分发挥“天厨佛手”的名牌优势,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查处的力度,畅通销售渠道,1994年产品销售收入比1993年增长51%。
上海海鸥酿造公司 克服原辅料涨价、假冒伪劣酱油冲击市场、资金短缺等各种困难,发展新颖包装调味料生产,提高“海鸥”调味品的质量信誉。1994年主要经济指标同1993年比,销售收人增长3.60%,利税增长30.50%,出口创汇增长20.30%。
上海第七棉纺厂 在资金严重匮乏、原料紧缺,各项成本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合理调整品种结构,建立快速创新机制,1994年,全年改进工艺流程2650项次,积极开发新产品,多接高附加值产品,使产品销售率达到98.90%。11月,成立进出口部,直接承接出口业务,创汇42万美元。全年实现利润1167万元,超额完成年度1000万元利税的目标。
第三节 市下放区管的工业企业
1996年12月,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普陀区接受市下放的16家划转小企业。其中,全面停产的有3家(上海纸盒九厂、上海新亚金属工艺厂、上海餐具四厂),半停产的有7家(上海铰链四厂、上海宜川仪表厂、上海贴花印刷厂、上海汽车仪表厂、上海玻璃瓶三厂、上海台钳厂、上海食品工业制罐厂)正常生产的有6 家(上海合成洗涤剂三厂、上海安源电机厂、上海新星钢家具厂、上海电缆附件厂、上海东风刃具厂、上海电烙铁厂)。职工人数7629人,其中在职职工4678人、离退休职工2951人。资产总额2.46亿元,负债总额2.39亿元,净资产为0.07万元。
市属小企业划转区内以后,区政府把这些企业纳入区域发展整体规划,进行改组、改制、改造,实行资产重组。上海台钳厂,以部分厂房和设备作为老厂资产划拨和职工部分集资,组建上海顺泰台钳工具有限公司;上海电烙铁厂、上海贴花印刷厂、上海安源电机厂、上海宜川仪表厂、上海纸盒九厂五家企业继续生产。其余企业通过土地置换、变现存量资产后,企业停产,职工进入再就业中心签订协保或买断工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