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委办局系统工业 私营工业

  1991年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区属工业企业改制步伐加快,企业体制改革重心从经营承包责任制改革向以产权制度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为主导,以抓大放小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核心方向。

  至2003年底,委办局系统共有167家企业,工业销售产值20.31亿元,其中,民政所属工业企业23家,工业销售产值1.19亿元;教育所属工业企业27家,工业销售产值0.26亿元;商委所属工业企业7家,工业销售产值0.46亿元;建委所属工业企业销售产值0.37亿元;科委所属工业企业销售产值2.17亿元;外经委所属工业企业销售产值10.69亿元;其他部门办工业企业销售产值5.16亿元,其中区工业总公司所属工业企业有131家,销售产值3.36亿元。

第一节 委办局系统工业

  一、区属集体工业

  1991~1997年,区属集体工业由普陀区集体事业管理局与普陀区工业总公司实施统一领导管理,有工业企业276户。19972月,普陀区集体事业管理局撤销,由普陀区工业总公司管理区属集体工业,由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改为由经济实体管理。集体工业几经裁并组合,至2003年,尚有131户。

  1991年以来,区属集体工业在结构调整中,对无产品或不能维持生计的简单加工生产企业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先后关停歇业100多家亏损小企业。同时对产品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使之发展壮大成为支柱企业。在产品结构调整中,以重点企业为主攻方向,扶持倍福来(集团)有限公司、华东电梯厂、曹杨医药用品厂等多家重点企业的发展。倍福来集团从意大利、日本等国引进电脑绣花机等缝制设备百余台,生产的中高档袜品在1998~2003年间,连续6年被推荐为上海名牌产品。华东电梯厂生产的电梯品种不断扩大,设计开发各种型号规格的客梯、观光梯、液压梯、自动人行道等,并成功开发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永磁同步无齿变频变压客梯、观光梯,产品远销东南亚、南非、伊朗等国家及地区。曹杨医药用品厂改造1000多平方米净化车间,添置检测仪器,生产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产品。

  集体工业企业经过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工业生产逐步形成以销定产、以销促产的态势。1991~1993年,集体工业发展上升,1993年,工业总产值4.22亿元、利润0.34亿元。1994~1995年,集体工业快速发展,1995年,工业总产值10.44亿元、利润0.87亿元。1996~2003年,集体工业稳定发展,1996年,工业总产值5.16亿元、利润0.55亿元。2003年,工业总产值3.70亿元、利润0.33亿元。

  2003年,集体工业销售收入11.40亿元,比19913.1亿元增长267.74%,平均年递增14.05%。改革中,集体工业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开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效益增长幅度加快,上缴税收由1991年的1256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4278万元。

  上海华东电梯厂 建于1985年,位于大渡河路19号,集体企业,隶属于区工业总公司。企业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厂内建有新产品开发中心、电梯技术培训中心、产品陈列室,在高度为40米的实验塔内的样板梯有国内先进的永磁同步无齿变频变压客梯、观光梯,配有豪华型轿厢、厅门装潢、面板、吊顶以及节能型自动扶梯等,可直接供客户选用。专业生产上海赛勒瓦注册商标电梯,是国家建设部首批颁发电梯生产许可证的企业。1994年,与上海中讯赛勒瓦电梯公司、上海交大技术实业公司、上海赛勒瓦电梯销售服务公司、上海江丰实业公司共同投资建立上海中讯赛勒瓦电梯厂有限公司。200312月,通过ISO9001: 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的评审,成为第一批得到换发电梯生产和安装许可证的企业;1988~2003年,连续16年被授予上海市“守合同,重信用”单位。1991~2003年,上海华东电梯厂经济效益连年增长,固定资产原值由1991年的241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2195万元,产值由1991年的1437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10030万元,利润由1991年的17.5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131万元。

  上海曹杨医药用品厂 建于19793月,位于兰溪路曹杨四村160号。1997年,改制成股份合作制,隶属于区工业总公司。企业从业人员150人,主要生产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拥有一次性使用静脉营养输液袋、一次性使用补液袋的实用新型专利,以及一次性使用静脉营养输液袋、一次性使用补液袋、一次性使用引流袋、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器、一次性使用医用冲洗袋、鼻胃肠管、人体定位袋等7个主要产品。企业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产品覆盖大陆各大省市自治区医院。企业聘有2名高级工程师,并引进大学本科生3人,大专生6人,充实企业的技术、质量、管理层,形成从产品研发、设计到生产控制专业化的骨干队伍。企业严格按YY/T0287-2003的要求建立质量体系,对产品实施分阶段的质量控制,保证产品能满足用户的需求。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2067.7万元、上缴税302万元、实现利422万元,与1997年相比分别199%313%、13倍。2001,企业获第八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等奖1999~2002年,连续二届市人民政府予上海明单位称

  二、校办工业

  1991年,校办工业企业88,工业产值5918、利1808万元

  1991~1996,校快,1996年,工17147,利6315元。2001~2003年,校办工业发展减2001年,工收入6509、利764元。至2003年底,校办工业业有24,工业销售收入5354万元,利616万元

    三、民政工业

    1991年,民政工业企业有51家,工业产值765万元,利51万元

    1991~1997,民政工业速发展,产值1991765万元19979138万元,利润199151万元19975071998,民政的产1亿元,利润552万元。1998~2003,民政的产值和利于稳步发2002,民政工业的产值11000万元,利润535万元。2003年底,民政工业企业有23,工业产值1.19亿元、利0.34亿

  四、商办工业

  1991年,商办工业企业有38家,工业产值9868万元,利603万元

  1991~1992,商1992,工10869,利545元。1993~1998,商1994的利为-417元,1997年,工6135元。1999~2001年,商办工业回升,2000年,工业产值12336元,利617万元2002~2003,商工业再次下2002年,工业5342、利69元。2003底,商7家,工4554万元、利35万元

第二节

  1991年,普陀区私营工业企业43家,从业人员420人,工业总产值695万元。

  1993~1998年,普陀区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方针指导下,对个体经济采取积极扶持、鼓励发展的政策,私营工业得到快速发展。1993年,全区私营工业207家,比1991年增加3.81倍,工业总产值2178万元。1998年,普陀区私营工业企业613家,工业总产值4.52亿元,从业人员5289人。

  1999~2002年,全区以加强政策引导为重点,积极做好小企业的转制工作,在注册登记等方面为个私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空间,促进一批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全区私营工业企业得到快速发展。1999年,全区共有私营工业企业1014家,首次突破千户大关,工业总产值4.50亿元,从业人员7938人。2002年,私营工业企业1295家,工业总产值为5.70亿元,从业人员14961人。

  2003年,全区私营工业企业得到快速有序发展,企业数增加,经营规模扩大,至年底,私营工业企业1167家,私营工业企业数已占全区工业企业总数的49.68%,从业人员14425人,工业总产值为6.80亿元,注册资金14.20亿元。投资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58家,占私营工业企业总数的22%;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有思达可家具(上海)有限公司、考泰斯(上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金叶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四合木业有限公司、协同科技有限公司、景峰纸业有限公司、艾佩达电子通讯设备(上海)公司、利拉伐上海乳业机械有限公司、上海汉欣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等10家,占私营工业企业总数的0.86%。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50万元以下,共有1338个,占私营投资项目总数的67%;规模在1000万以上的私营工业企业投资项目为52个,占私营投资项目总数的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