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的供应业
1991年,普陀区主要由长桥水厂和杨树浦水厂供应。1996年起,由新建的闸北水厂、秦和水厂、凌桥水厂供应。区境内设有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沪北管道分所和沪西自来水营业分所,为用户提供安装、修理和收费服务。
第一节 概况
1991年起,新建高层住宅楼房增多,这些楼房小区都建有水泵站、水泵、地下水池和屋顶水箱等供水设施。至2003年,区境内铺设各类输水管道1288.82千米,其中管径500毫米~2000毫米的水管长度162千米。全区用水覆盖率为99.55%,包括行政、企事业单位4000余户,居民26万余户。1994年,新建普雄泵站,解决了武宁、东新地区(包括区政府大院)内的用水难问题。
长江引水二期工程于1996年6月5日全线建成通水,普陀区居民直接受益。工程总投资10亿元,总供水能力达每日110万立方米,原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三级标准,改善了上海西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997年,由于黄浦江上游引水二期工程投产和长江引水工程二期竣工,水量和水质有了新的提高。区政府为确保居民夏季高峰用水,积极采取措施,改扩建秦和水厂和真北水库泵站,同时对旧式街坊的低水压地区通过建增压泵站,使居民的用水条件全面得到改善。
1999年,市、区联手对区内历史遗留的最后5处居民给水站进行改造,通过增接自来水管,受益居民有300余户,1350余人,全区实现自来水进户的目标。
2002年5月14日,上海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沪北供水管理所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全面完成桃浦工业区混水改换工程,关闭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水质较差的水厂。桃浦地区企业、居民全部使用上海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所属水厂供应的国家统一标准的自来水。是年上海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沪北供水管理所,投资近70万元对普陀区27条里弄用水进行改困,274户、3051人受益。同时对区内居民280只合用水表改为2953只独用水表,3244户受益。2003年11月,桃浦地区工业企业结束采用混水的历史。
第二节 供水输配与监测
普陀区内的自来水供水输配与监测,归属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市北有限公司。
1991年起,普陀区每年夏季开展自来水供应“保高峰”工作,保证居民生活、企业生产在用水高峰时,不受或减少影响。
1996年10月,《上海市供水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市供水部门按条例规定,派技术人员到普陀区开展水质检测,监测浊度和余氯,清洗水表。是年,由于普陀区长寿路至曹家渡马路拓宽等动迁改造市政工程的进行,区内非工业用水增长速度减慢。
1999年4月,为普陀区供水的市自来水公司闸北等水厂出厂水质采样、化验和分析,从以前每季进行一次改为每月一次。是年对自来水35项指标化验结果,合格率为99.92%。
2000年8月11日,自来水市北公司首次发布“自来水指数”:出厂水和管网水平均浊度分别为0.28和0. 42NTU,均优于INTU的国家标准;管网综合合格率100%,优于98.4%的国家标准。市北公司通过企业网站,每天向市民发布自来水供应量、压力、出厂水浊度、管网水浊度综合合格率等指标,让市民吃到放心水。
2003年,为提高水质,区境内设立31个水质采样点和6个余氯、水质浊度监察点,确保管网水浊度增值指标控制在0.24NTU(水质速度计量单位)以下,管网水浊度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第三节 供水量
1991年,区境内供水量1.13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0.32亿立方米,非工业用水0.1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6亿立方米,其他用水0.02亿立方米。
2000年,区境内供水量1.29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0.49亿立方米,非工业用水0.2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21亿立方米,其他用水0.30亿立方米。
2001年,区境内供水量1.31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0.52亿立方米,非工业用水0.3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20亿立方米,其他用水0.29亿立方米。
2002年,区境内供水量1.46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0.46亿立方米,非工业用水0.3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23亿立方米,其他用水0.45亿立方米。
2003年,供水量1.67亿立方米,比1991年增长47.79%,其中生活用水0.51亿立方米,非工业用水0.3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22亿立方米,其他用水0.61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