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施工管理

  1991年以来,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使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监督管理和网络化全覆盖管理,工程项目质量的受监面积、工程质量合格率、优良率和文明施工创优率不断提高。建设工程安全伤亡事故处于受控状态而下降。1991~2000年,区境内合格建设工程3715个,总建筑面积1359.5万平方米;优良工程794个,总建筑面积410.3万平方米。至2003年,累计受理质监建设工程8219项,建筑面积3405.95万平方米,508项建筑工程项目获各类优质工程奖,工程质量合格率100%。整改罚款225起共145.06万元。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01起,死亡103人。安全生产事故行政处罚238起,罚款92.72万元。创建市、区文明工地429个,市、区标准化工地206个。

第一节  工程质量监督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区内建设工程初步形成第三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制度。90年代,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方式主要是基础、主体、竣工三步到位的核验制度。区质监站成立后,逐步建立健全了以技术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监督程序、规章制度,对提高区内建设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41028日至1117日,长寿路地区锦海花园锦普大厦工程(建设单位上海锦海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华东设计院设计,南通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施工),将540.68吨安全性不合格水泥应用于该工程1114层结构工程上,造成一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经区质监站工程质量技术检查,发现这一重大质量问题,被上海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定性为“本市建国以来罕见的重大事故之一”。912日至1115日,对该工程第1114层结构实施爆破拆除,推倒重浇。此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1.8万元。安徽濉溪县供电局、中山商务实业公司桩木建材公司、南通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上海锦海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4个责任单位和事故责任人受到处理。

  1999年,区质监站根据市质监总站的部署,开展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探索试点小区的质监模式,使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确立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2001年以来,区境内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由核验制向备案制转变,为便利建设工程竣工备案工作,完善和强化工程质量的监督功能,编写了《普陀区建设工程竣工备案制工作指南》。

  1991~2003年,区质监站先后受监建设工程8219项,受监面积3405.95万平方米,竣工项目数5030项,竣工面积2037.31万平方米。同时对各类质量隐患问题和质量事故与差劣工程进行严肃查处,开出整改单1493张,停工单76张,处罚225起,罚款金额145.04万元。

第二节 材料质量检测

  1993年,经市质监总站同意建立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普陀分中心,并开始运转。1997年,普陀区检测分中心正式成立,负责区内由市检测中心授权分管的建设工程试验室的日常管理、土建三级试验室的资质预审工作、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信息统计;参与区内由区质监站监督的工地现场材料质量的抽查工作;参与区内建设工程新结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鉴定和推广工作;承担区内由区质监站监督的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检测工作;接受委托、承担区内由区质监站监督的建设工程以及工程用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其制品质量的检测工作。至2003年,先后承担了上海万里城、绿地世纪城、金沙雅苑等建设工程的建筑材料以及其他检测任务。2000~2003年,检测黄砂、石子、水泥等各类建筑材料总量22.37万组件,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数据。

第三节 工程安全监督

  一、监督管理

  19913月,区安监站成立,监督管理的模式以重点项目监督检查为主。1994年起,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实行全面监督受控,推行每一项目进行“三阶段”的核验监督管理模式,即对在建项目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基础阶段、结构阶段和装饰阶段监督。2000年,开始全面推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保证体系达标工作,推广安全施工管理经验和落实具体措施。普陀区“曹杨新苑”项目被建设部组织的全国安全生产抽查检查后,得到了建设部和市建管委、市安质总站的通报表扬。2001年,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推荐区境内景泰花园和河滨围城工程为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项目,统一监查标准模拟打分观摩,以推进全市的建设工程安全防护设施工具化、定型化、标准化的活动。

  2002年起,区安监站规定区内主要景观道路两侧100米内禁止使用毛竹脚手架,凡新开工的建设工程一律使用钢管脚手架施工。是年12月底,区范围内建筑施工消灭了使用毛竹脚手架现象,未发生一起因施工工程使用毛竹脚手架而造成的事故。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三阶段核验”监督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以监督巡查、抽查为主的“差别化监督管理模式”,即根据建设工程规模、施工企业资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诚信档案数据记录等实际情况进行差别化监督管理,通过全过程动态监督检查,加强对工程主要危险源、重要环节的监控,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督效果。20034月,“非典”疫情期间,区建管办成立了以区安监站为主的防范“非典”工作办公室,对全区建设工程进行全覆盖防范检查,有效控制建设工地“非典”的发生。

  2003101日起,对区内的建设工程全面实行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制度。1991~2003年,全区累计行政处罚建设工程安全事故233起,罚款92.72万元。发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共101起,死亡103人。其中,1991年发生3人以上重大安全事故1起,31伤(1991122日晨1:45分,南通六建在拆除上海面粉厂11号房时,违章作业发生墙体倒塌,造成三死一伤重大安全事故)。1992~2003年,区境内未发生重大群体伤亡事故。

  二、创建文明工地

  1993年起,区内开始创建文明工地活动。1995年起,按照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暂行规定》,区安监站在区境内开展了建设工程创优工程活动,倡导文明施工,创建市、区文明工地,将文明施工管理推向一个新的管理层次,在施工现场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确保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

  1993~2003年,区内受监建设工程4523项,建筑面积4106.87万平方米。获市级文明工地74个、区级文明工地355个、市标化工地190个(其中含12只市标化样板工地)、区标化工地415个。2001年,河滨围城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文明工地称号,景泰花园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文明工地表彰工程。

第四节 获奖工程项目

  1993年起,区内不断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基础、结构、竣工验收三个阶段的质量。1993~1995年、1997~2003年十年中,有77项建设工程先后获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市优质工程),63项建设工程获上海市市优质结构工程奖,52项建设工程获上海市建设工程“浦江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