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商业企业

  1991~2003年,普陀区商业服务业深化体制改革,进行内联外引,资产重组,调整经营结构,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商业网点不断扩展,销售额稳步增长。全区商业基本形成现代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制度,呈现规模化、连锁化、集约化发展趋势,形成以麦德龙为核心的真北路大市场、大卖场群落;以华联配送为核心的曹杨路配送货物中心;以亚新生活广场为标志的大型综合商厦;以家乐福、罗森、白玉兰为代表的连锁超市大卖场、连锁便民超市、连锁便利店和连锁早餐店等;以金粤渔村、红子鸡餐饮、麦迪森娱乐总汇为代表的新型餐饮服务业等。全区商业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成为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2003年,全区有商贸市场123个,其中消费品市场100个,生产资料市场20个,要素市场3个。市场成交总额319.21亿元,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87.54亿元,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231.67亿元,上缴税金1.11亿元。

第一节 上海中山物贸(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中山物贸(集团)有限公司以物资贸易经营为主,兼营房地产开发经营、建筑装潢、房产物业管理、化工、商业、餐饮、服务、五金交电、交通器材、旅游、中介服务等,主要业态有专业市场、商业零售、超市、连锁店等。200312月,集团在编职工3790人,独立核算单位110余家;共实现销售额332.59亿元,上缴税金2.84亿元。2000年度销售收入位于上海商业集团公司中的第12位;2000~2003年,集团所属核心层企业上海市中山商厦的上海中山化工市场连续4年位居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20强的第11位,其市场价格已成为华东地区的“晴雨表”。

  上海市中山商厦 成立于1991年,是上海中山物贸(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层企业。199111月起,先后创办以化工原料及制品为交易内容、以上海中山化工市场为代表的数家生产资料市场,合计面积为2.60万平方米,年均驻场企业450余家,年均交易额25亿元。其中上海中山化工市场已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的化工专业特色市场,1993~2003年,累计交易额300亿元、累计税收1.50亿元。2003年,销售额29.88亿元,利润额0.0038亿元,税收额0.23亿元,从业人员17人。1996~2000年,先后获五次市文明市场、一届市文明班组称号,2000~2003年,连续四年名列上海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0强,是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生产资料经营有限公司 19972月,由上海昌隆燃料实业公司和区五金交电总公司合并组建。原上海昌隆燃料实业公司拥有煤炭供应站、真西煤场、汽车运输队,并实行自行采购煤炭,平均每月销售约2000吨。2001年,煤炭经营业绩在全市区级公司中名列前茅。 2003年,销售煤炭3万吨,年营业额1200万元。

  区五金交电总公司 前身为区五金交电公司,1993529日,改名为区五金交电总公司,包括五金、工具、电讯、家用电器、电工电料、自行车行业,有普陀区五金交电批发部、普光电料商店、第六五金公司商场、上海市第六五金商店及交通器材商场等经营单位。主要经营五金、工具、电器材料、水暖零件、紧箍件及自行车、电动车。2003年,营业额2671.18万元。

第二节 上海宜川购物中心(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宜川购物中心是普陀区第二家以社区商业为中心的大型商场。19969月,在进一步做大做强区属商业企业的战略决策下,以上海宜川购物中心为核心企业的上海宜川购物中心(集团)有限公司成立。集团建立后对竞争性行业的子公司进行改革,实施经营战略调整,通过靠大联大和股权转让的合资方式扩大经营规模;以招商引资和盘活存量资产人手,实施经营结构和经营方式的调整;转换经营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从零售主业中退出,转入资产经营领域。

  上海宜川购物中心 1992年下半年,普陀区百货公司筹措1700万元对原宜川百货店、宜川菜场、宜川服务加工场进行合并改造,建成全区商业第一家安装自动扶梯、中央空调的大型购物中心——上海宜川购物中心,建筑面积9056平方米,经营面积6108平方米,供应近2 万种商品。1993年营业额超亿元,创利税960万元。

  1994年,宜川购物中心通过网点调整、置换,将原志丹路上的甘泉百货商场和光新路上的集美商场改组为上海宜川购物中心甘泉商场和上海宜川购物中心集美商厦,使新村地区商业出现新的面貌。199510月,宜川购物中心兼并了普陀区商委系统下属的锦昌商厦。19962月在真光地区开设了上海宜川购物中心真光商场,并在桃浦新村购置8020平方米的商业用房改造成上海宜川购物中心桃浦商厦,同时对华池路上永昌百货总汇进行整合,改为宜川购物中心华池商场。是年9月,以上海宜川购物中心为核心组建上海宜川购物中心(集团)有限公司,拥有7个商场(宜川购物中心本部、甘泉商场、集美商厦、锦昌商厦、真光商场、桃浦商厦、华池商场),总经营面积近3万平方米,年销售额3.82亿元,上交税金925万元,成为普陀区主要的商业骨干企业之一。

  上海复星药业有限公司 1996年,区药业经营总公司与区百货公司及上海宜川购物中心、区医药经营总公司、上海永昌服饰总公司等联合组建成上海宜川购物中心(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区药业经营总公司与上海市民营企业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由上海宜川购物中心(集团)有限公司及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上海复星药业有限公司。199712月,区药业经营总公司正式改制为上海复星药业有限公司,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上市公司——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比例49%,注册资金1500万元。20011月,上海宜川购物中心(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进行再转让,使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对上海复星药业有限公司的控股比例达到97%200312月,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对上海复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原1500万元注册资金扩容到5655万元。公司专事药品批发,主营中成药(含参茸银耳)、中药饮片、化学药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及医疗器械等。公司于200212月通过国家FS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标准)的GSP(药品经营质量体系)认证。同时又出巨资建设EPR(药品经营质量体系)系统,实现对经营业务及药品质量等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2003年,公司销售客户有580家。

  上海复星大药房连锁经营有限公司 简称上海复星大药房,20015月成立,是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同年8月,经国家FSDA批准为具有跨省市全国连锁经营资质的大型现代化医药零售企业。上海复星大药房的前身是上海复星药业有限公司所属的零售药店,原主要经营地在普陀区域内,转制前仅有药店27家。随着连锁经营定位的确立,公司向周边区域发展连锁经营,开设的新店和加盟店逐渐发展到全市各个区域。200311月,公司注册资金由1000万元增至5.16亿元。至是年底,上海复星大药房在上海开出直营连锁药店48家,联营药店23家、加盟药店126家。上海复星大药房实行电脑管理网络,以先进的软件系统,融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使商品的进销调存置于ERP系统平台上。2001~2003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物价、计量信得过金牌单位。

第三节 上海市快乐(集团)有限公司

  199212月,普陀区烟糖果品公司转制成立上海市第一家商业集团——上海市快乐集团。199612月,上海市快乐集团与博达工贸实业总公司合并改制组建上海市快乐(集团)有限公司,由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上海市快乐集团共同投资1.10亿元,注册资金1.10亿元。2003年底,职工596人。

  上海市快乐(集团)有限公司,销售额、利润与税收逐年上升。2002年,税利首次突破1亿元,2003年,销售额、利润与税收分别达到12.83亿元、6504万元、5698万元,均是1991年销售额、利润、税收的6倍左右,在普陀区商业系统名列前茅。

  上海烟草集团普陀烟草糖酒有限公司 199610月建立,位于花溪路430号。由上海市烟草(集团)公司出资980万元,占49%;快乐集团出资1020万元,占51%,两家共同组建。公司下属有上海市第七食品商店、普陀区烟糖果品公司曹杨八村商场、普陀区烟糖果品公司采购供应站、普陀区烟糖果品公司营业部、上海市烟草贸易第九批发市场、上海快乐连锁公司;职工598人。2003年,销售、税收、利润比1996年分别上升125.42%323.43%324.06%

第四节 上海永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概况

  19957月,普陀区副食品公司改制为上海永昌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026月,更名为上海永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全区的菜场、副食品商店以及副食品加工企业。

  1991年起,西康、普陀等菜场引进个体摊贩经营活鱼、活禽、熟食制品等,并在集市为个体户设置摊位,方便销售。

  19928月,促进菜场内部机制转换,以西康菜场为龙头,与泰山等6家菜场联合组建上海西康经营公司。

  19935月,为克服菜场商品单一、改善购物环境差的状况,公司将单纯经营副食品的友好菜场改建为上海中达商厦、曹杨三村菜场改建为上海四季情商厦、甘泉新村菜场改建为上海甘泉购物中心、石泉新村菜场改建为上海市普陀区龙泉食品商场,成为供应大副食品为主、多种经营、多功能综合性的商场。

  19958月,为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成立注册资金为50万元的上海永昌超市公司,共有14家门店,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

  19974月至2000年,因城市建设和企业转制,相继关闭和重组沙洪浜菜场、曹杨五村菜场、四季情商厦、上海豪达工贸实业公司、普陀豆制品厂、曹杨建筑装潢商行、曹杨副食品商店、叶家宅菜场8家企业。

  19984月,曹杨副食品商场、长风一村菜场共同出资组建成立上海欣康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60万元,同时接管上海甘泉购物中心。

  19997月,通过资产重组与上海联华超市共同投资成立上海普陀联华永昌超市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其中上海联华超市投资1600万元,上海永昌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上海永昌超市公司存量营业房作价1400万元作为投资。

  2003年,上海永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下属有子公司22家,在册职工2923人,资产总额2.34亿元。经营项目有蔬菜、肉类、禽蛋、豆制品和酱菜,以及民用涂料、餐巾纸、家具和冷冻设备等。年销售额8.85亿元,利润74万元,税收805万元。

  二、重大建设项目

  1991年起,兴建双达冷冻食品公司500吨冷库,19935月建成投入运营。占地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其中冷库500平方米、冷饮房300平方米、机房300平方米、办公用房200平方米,总投资700万元。

  19924月,市政府财贸办公室批准中达室内菜场装修改造为副食品商场,总面积2395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19935月,上海中达商厦改造装潢竣工,建筑面积3570.68平方米。19935月,应上海昆仑商城筹建工作的需要,胶州菜场整建制移交给上海昆仑商城。上海昆仑商城吸纳胶州菜场117名职工作为补偿。

199311月,原普陀豆制品厂光新车间、普陀冷库、水产经营部地块(光新路256号~258号)与区房产经营公司投资2250万元,共同开发城公大厦(主楼1.32万平方米,裙房2000平方米)。是年521日,曹杨三村菜场更名为上海四季情商厦,公司投资768万元,对其进行改造装修。同年1128日竣工,建筑面积4534.60平方米。

  19941月,区副食品公司与区粮食局联合改建胜利粮油店和曹杨八村菜场地块商住楼一幢,总面积3300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是年5月,公司与上海银城房地产开发公司联建办公楼(梅岭北路曹杨七村12号),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办公用房500平方米,住宅1500平方米,总投资180万元,得房率55%。同年11月,公司对龙盛食品商场进行改造,土建580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19959月,公司对桂巷商场扩建装修,扩建面积300平方米,装修面积600平方米,投资额200万元。19961月,公司投资80万元将东新菜场改造成东新副食品市场。19964月,公司投资180万元改造装修志丹路359号建造集蔬菜、副食品、南北货供应为一体的仓储式超市。20007月,公司对龙泉商场进行改造装修,资金自筹,工程费70万元。

  三、副食品供销

  199111月,全市豆制品取消凭证计划供应,价格全部放开;蔬菜产销实行放开经营,管住产销的总政策,投放市场的鲜蛋基本实现包装塑箱化,蔬菜塑箱包装全部替代铁篮包装。

  19921月,上海市鲜蛋取消凭证供应,实行敞开供应。是年5月,市政府决定改革肉食品产销体制,实行敞开经营,上海肉食品经营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副食品公司和菜场等零售单位开始自主外采牛羊肉、猪副食品等三类肉食品。同年61日,市政府取消猪肉定量供应政策,实行敞开供应。

  19931月起,清真牛肉取消凭票供应政策,实行敞开供应。至此,市区居民沿用155个月的肉食品凭票供应办法终止。

第五节 上海市曹杨商城有限公司

  上海市曹杨商城有限公司前身为国有企业上海市曹杨商场,作为上海第一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1996年转制为多元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1996年、2001年两次改扩建,建筑面积由6903平方米发展到3.25万平方米,第二次改建20031月竣工,从而完成从传统百货业态向社区购物中心的转换。商城有5个营业楼面。1~3楼以品牌专卖和多功能服务为经营特色,面积为1万平方米的4~5楼为华联吉买盛大卖场。 是一个全新的具有优美购物环境、现代化服务设施、多功能商业业态的社区商业购物中心。

  1996年,销售额2.65亿元,税收额592万元;2003 年,销售额5.04亿元,税收额955.70万元。

  1991~2003年,连续六届被评为市文明单位,1994~2000年,连续三届被评为市“三八”红旗集体,并获市优秀企业、市百货行业“十佳”标兵企业等多项殊荣。2003年,上海市曹杨商城有限公司有职工351人。

第六节 上海昆仑新四百集团

  上海昆仑新四百集团由上海昆仑商城和上海市第四百货商店两家国有企业于200110月组建而成。集团组建后即进行资产置换的改革,上海市第四百货商店于200310月向上海强生集团转让北块2.20万平方米商业裙房和南块尚未开工的地块,以债权形式整体打包转让,转让总价1.65亿元。上海昆仑商城于20036月向上海明虹投资有限公司转让出租亚新生活广场(由昆仑台湾商城有限公司经营管理)80%的房产,转让总价1.10亿元。两项资产置换成功后,上海昆仑商城和上海市第四百货商店共消除企业各项债务3亿多元。

  一、上海昆仑商城

  199210月,由普陀区商业建设公司与上海纺织轴承一厂在长寿路357号~401号地块联合组建上海昆仑商城。上海昆仑商城吸纳纺织轴承一厂职工500人。19935月,长康旅社与胶州路385号划交给上海昆仑商城,商城吸收职工132人,离退休职工100人。

  19937月至199511月,在长寿路建成21世纪亚洲新生活广场。上海昆仑商城与台湾三商行集团共同投资,成立沪台合资上海昆仑台湾商城有限公司,投资总额2900万美元,注册资金1200万美元。于199612月开张营业,商城经营范围广泛,包括粮油、副食品、针纺织品、百货配件、工艺美术品、黄金饰品、金属材料、普通机械、木材、五金交化、家具、日用杂货、劳防用品、电子计算机及交通运输设备、电器机械及器材、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化工原料、仪器仪表、计量衡具、建筑材料、装潢材料、饮食业、仓库业和旅游业等。

  二、上海市第四百货商店

  上海市第四百货商店地处普陀区商住中心长寿路一条街中段,是一幢3层楼的综合性中型百货商店,商场经营面积2400平方米,年销售额超亿元。

  19943月,在松江县开设市百四店松江分店,开上海百货行业市区大店到郊县开分店之先河。之后,又在市区相继开设白玉分店、宜川分店、石泉分店、兰溪分店、光复分店。1993年、1994年、1995年,市百四店的年销售额超亿元。1994年,被评为全国百家零售企业最佳经济效益单位之一。由于长寿路拓宽改建,19967月,市百四店长寿路本部停业。

  2001年,华园新四百店广场建成,由两幢28层商住楼和6层裙房组成,其中1~6楼商业裙房是市百四店新商场,建筑面积为2.40万平方米。20022月,新商场租赁给上海世纪联华开设大卖场。

第七节 普陀区供销合作社

  1993年,普陀区供销合作社销售总额2.84亿元、税收295.37万元。1993~2002年,年利润均为负数。2003年,完成销售9.03亿元、税收2131.30万元、利润33.56万元,扭亏为盈,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1996~2003年,先后引进项目78个,引进注册资金1.63亿元。其中较有规模和质量的项目有与上海联华超市公司合作组建的上海联华超市配销有限公司、与日本日生集团合资开办的上海日生物流有限公司、与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开办的中西医药有限公司、与上海二轻建筑装饰实业公司合作改制成立的上海瑞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与镇江恒顺醋业集团合作组建的上海恒顺醋业配销有限公司、与广东汕头电子有限公司合作组建的上海全至电讯科技有限公司。这些项目的引进不仅盘活企业的存量资产,还引进先进的商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对普陀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八节 私营商业企业

  1991年,普陀区私营商业企业有7户,从业人员59人。1992年,普陀区私营商业企业有53户,从业人员611人。

  1993~1998年,普陀区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方针指导下,对个体经济采取积极扶持、鼓励发展的政策,私营商业得到快速发展。1993年,全区私营商业有103家,比1991年增加13.71倍,从业人员863人,比1991年增加13.63倍。1994年,普陀区私营商业企业有142家,从业人员1017人。1995年,普陀区私营商业企业有224家,从业人员1878人。1996年,普陀区私营商业企业有86家,从业人员4317人。1997年,普陀区私营商业企业有945家,从业人员8002人。

  1998~2002年,以加强政策引导为重点,积极做好小企业的转制工作,在注册登记等方面为私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空间,全区私营商业企业得到快速发展。1998年,区私营商业企业有2592家,年增数突破千户大关,比1997年增加1.74倍;从业人员20468人,年增数突破万人大关,比1997年增加1.56倍。1999年,全区有私营商业企业3954家,从业人员32141人。2000年,普陀区私营商业企业有4034家,从业人员34937人。2001年,普陀区私营商业企业有4204家,从业人员35486人。2002年,普陀区私营商业企业有5179家,从业人员40944人。

  2003年,全区私营商业企业户数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年底共计5488家,从业人员41790人,注册资金61.6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