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构体制改革

    1991年,区域内共有商业企业6269家,其中国营企业618家,集体企业1321家,国集联营企业34家,中外合资企业2家,私营企业7家,个体工商户4240家,集贸市场39家,从业人员48364人,年商业销售营业额22.60亿元。是年起,普陀商业适应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迈上大流通、大贸易、大市场发展之路。全区商业行政性公司陆续向经营性公司过渡。

  1996年,区属商业基本形成以资产为纽带、以行业为龙头的商业网架。区商委与区粮食局、区供销社、区网点办组成统管全区大商业的商业委员会,推动全区商业体制改革的进程。区属商业形成四大集团(中山物贸集团、快乐集团、宜川购物中心集团、西康集团)、两大商城(上海昆仑商城、真如旅游商城)、两大商店(市百四店、曹杨商城)八强并列的商业新格局。全区商业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商业网点2万多平方米,比199142万平方米增长5%。从业人员49089人,比1991年增长15%。年商业销售营业额完成126.11亿元,是1991年的6倍。

  随着商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抓大放小”。1996年,区属商业企业进一步重组合并,成立全区商委系统首家实现多元化投资的大型企业上海中山物贸(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开展全区商业、服务业普查工作,经统计,全区商业、服务业网点12687户,营业面积232.53万平方米,商业销售营业额194.98亿元。此后,陆续成立的有上海快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永昌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商业企业,至200110月,全区已有8个商业集团。各集团公司组建的同时,其内部改革在不断深化。

  2003年底,区属商业有250个独立核算单位(其中国有企业120家,占48%;集体企业62家,占24.80%;其他股份合作、有限责任公司等非国有企业68家,占27.20%;商业网点有708家(商业营业面积已达130万平方米,是1991年商业营业面积42万平方米的2倍多);从业人员14538人。区境内有连锁商业网点492家,其中连锁超市门店120家,便利店233家。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23家,其中消费品市场100家,生产资料市场20家,生产要素市场3家。全区私营商业企业5488家,个体工商户10654家,商业网点有16142家,从业人员53930人。外商投资企业有125家。全区商业从业人员68468人,占全区人口8%。全年商业销售营业额244.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1.51亿元,市场成交额319.21亿元。

  1996年,区旅游事业管理办公室改为常设机构。1997年,全区星级饭店年营业额0.55亿元,年接待游客28.29万人次;旅行社年营业收入0.29亿元,年接待游客5.60万人次。全区旅游业从此迅速发展,至2003年,都市旅游模式基本形成。全区共有星级饭店22家,客房3087间(套),年营业额2.87亿元,年接待游客86.65万人次;旅行社43家,年组团旅游21.57万人次,年接待游客22.06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95亿元。

第一章 机构体制改革

  1991~2003年,普陀区对商业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放权明责,分级管理;减少层次,搞活企业;微观放开,宏观调控”,使各企业的权、责、利一致。1992~1996年,属于区域性的工作由区集中管理,区各行政性管理公司改为经营性公司。1997~2003年,各经营性公司逐步组建成集团公司。

第一节 机构

  1991年,主管全区区属商业的政府职能部门是区财政贸易办公室。下属商业行政性管理公司有:普陀区医药公司、服装鞋帽公司、土产杂品公司、药材公司、纺织品公司、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公司、副食品公司、烟杂公司、五金交电公司、燃料公司、烟糖公司、服务公司、饮食公司、百货公司和上海市曹杨商场、上海市第四百货商店。

  19933月,原属嘉定县的桃浦、长征2镇划归普陀区管辖。普陀区土产杂品公司、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公司与桃浦供销合作社、长征供销合作社合并成立普陀区供销合作社。是月,普陀区财政贸易办公室和普陀区商业委员会(筹)合署办公,管辖全区商贸企业,行使商业管理的业务经营、财务管理、劳动人事工资、物价、物资基建、科技生产等9个方面的行政权限,以及区属商业的企业改革、商业网点建设、市场安排、优质服务及干部任免、思想政治工作等。是年10月,在区计划经济委员会内成立非常设机构——区旅游事业管理办公室。

  199612月,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统管全社会商业的需要,按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的原则,普陀区商委(筹)、粮食局、供销社和网点办合并成为普陀区商业委员会(简称区商委),职能为对全区商业、餐饮服务业实施管理、协调、监督和服务,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等。是年,区旅游事业管理办公室改为常设机构。

  200112月,普陀区旅游事业管理办公室由普陀区计委划归普陀区商委管理。2003年,区商委内设机构有旅游事业管理办公室、商业网点办公室、粮油管理办公室、市场拓展科、人力资源科、基本建设科、财务审计科,党群机构为纪工委、组织科、宣传科、工会。职责是管理全区的区属商业,督促企业安排好全区市场,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各项任务。是年10月,旅游事业管理办公室改制为区旅游事业管理局。

第二节

  1992年起,区商委系统行政性公司陆续转轨为经营性公司。是年2月,区医药公司改制为医药经营总公司、区药材公司改制为药业经营总公司、区服务公司改制为上海申亚经营公司、区饮食公司改制为上海申伦经营公司、区燃料公司改制为上海昌隆燃料实业公司、区烟杂和区烟糖公司合并改制为上海市快乐集团、区服装鞋帽公司和区纺织品公司合并改制为上海永昌服饰总公司。区土产杂品公司、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公司与原属嘉定县的桃浦、长征两镇供销社合并成立普陀区供销合作社。为进一步推进区商业经济的发展,相继组建上海宝通房产开发公司、上海冠都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上海华驰商业发展公司、上海市中山商厦、上海昆仑商城等企业。

  19965月起,在行政性公司向经营型公司转变的基础上,区属商业企业公司进一步重组合并,至19976月,全区已形成8个商业集团(商城、商店)。各集团公司从组建之时起至2003年,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推动经营机制转换,完善管理体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农副产品和纺织棉制品的增多和开放。1991~1992年起,猪肉、豆制品、鸡蛋全面开放。19935月,粮食、牛肉、油脂敞开供应,普陀商品全部走上市场。

  一、物资供应业

  1989年,位于中山北路2550号的上海物资贸易中心大厦建成营业。1990~1992年,经济效益逐年上升,销售金额:19904.61亿元,19919.31亿元,199210.30亿元。该贸易中心不仅是上海市西区物资贸易中心的龙头企业,而且是全国最大的物资贸易中心。19939月,改制为上海物资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从光新路至武宁路一段,经营金属材料、机电设备、铸管阀门、五金器材、电缆电线、橡胶制品和各种机械维修服务等企业有70余家。1995年,上海物资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交易额达10亿元。

  19965月,以上海市中山商厦为核心层企业,联合上海申亚经营总公司、上海申伦经营总公司、普陀区五金交电总公司、上海昌隆燃料实业公司、上海宝通房地产开发公司、上海冠都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和上海华驰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吸纳上海华大集团、上海中汽集团和上海申萃服务中心等社会资本,成立上海中山物贸(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2亿元,拥有总资产4亿余元,为区商委系统首家实现多元化投资的企业,当年交易额26.5亿元。

  19971月,吸纳区供销社下属的纱绳橡塑五金商店、纸张供应站、新丰金属材料公司3家企业。是年6月,吸纳市属放小企业上海食品工业制罐厂。19981月,吸纳普陀交通器材总汇有限公司。是年2月,上海昌隆燃料实业公司和区五金交电总公司合并组建上海中山物贸集团生产资料经营有限公司。同年6月,上海申亚经营总公司分为上海申亚经营总公司、北海饭店、上海天真摄影经营公司。19988月,上海天真摄影经营公司改制为上海天真摄影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同年9月,上海白玉兰饮食经营公司从上海申伦经营总公司剥离,于19988月改制为上海白玉兰饮食有限公司。19994月,上海申伦经营总公司改制为普陀区饮食有限责任公司。

  二、医药、医械业

  上海宜川购物中心(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9月。以普陀区百货公司所属的上海宜川购物中心为核心企业,由区百货公司、药业经营总公司、医药经营总公司、上海永昌服饰总公司及区五金交电总公司中的普陀交通器材总汇联合组建而成。资产总额近3亿元,注册资金5008万元。拥有大中型综合百货商场10家,老字号和名特优专业特色商店12家、近百个零售网点及商办工业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6家,合计营业面积4万余平方米。主营百货、服装、鞋帽、食品、五金交电、纺织品、中西医药材等各类商品,有职工3000余人。

  19969月,调整和重组内部经营结构,建立以行业特色为代表的“一母七子”公司,即将原上海宜川购物中心系统企业改造成为集团的母公司企业,将药业经营总公司、上海永昌经济发展开发公司、医药经营总公司、同昌纺织品公司、武宁百货有限公司、普陀交通器材总汇、同大昌文化体育用品公司改革和转制成子公司。

  1996年,医药经营总公司实行股权转让,与上海市医药公司合作并转让股权60%、集团持股30%、职工持股10%。上海市医药公司成为普陀医药经营总公司的控股公司,并更名为上海普陀医药有限公司。

  1997年,药业经营总公司与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并转让股权51%、集团持股49%2001年,对原持有的49%股权中的46%股权再次转让,由上海复星集团下属的复星网络公司持有。新公司取名为上海复星药业有限公司。同年武宁百货商店也进行公司制改造。

  集团公司对因市场等诸多因素而陷入经营困难的同昌纺织品公司等子公司企业进行改组,积极推行经营承包,以挽救日益滑坡的纺织品行业,通过消化商品积压库存扭转在经营上的被动局面。在同昌纺织品公司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又于2000年将其并入集团下属诚恒劳动服务中心,于2003年收回承包到期的经营权。

  1998年,集团为适应内部调整需要,建立诚恒劳动服务中心,对下属经营困难的企业,分别实行关、停、并、转的调整和改革,使原依附于企业网点资产的职工与企业资产分离,进入劳动服务中心集中管理。劳动服务中心自19994月至2003年底,先后接纳红花家用电器商店、新时代家电公司、同昌纺织品公司、同大昌文化体育用品公司、上海宜川购物中心便民连锁总汇、东风钟表眼镜商店、春光童鞋厂、阔步皮鞋厂等十多家关停公司和商办工厂的下岗职工1000多人次,解决职工再就业300多人次。

  2000年起,集团公司对下属7家大商场进行置换,转换经营方式,从商品经营为主业的方式中退出,转入到资产经营中去,并以招商引资形式盘活存量资产,促进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其间,分别将集美商厦置换给东方证券公司;将桃浦商厦、公司本部商场置换给上海世纪联华超市公司;将锦昌商厦置换给上海华联家电公司;甘泉和华池商场引进各类品牌开设专卖店等。真光商场于2001年下半年将原经营的百货商场调整为副食品经营,并开设农贸市场。2002年下半年又接受对泰山市场的经营管理,并对原马路市场进行入室改造。

  三、烟糖果品业

  上海市快乐集团前身是上海市普陀区烟糖果品公司。199212月,普陀区烟糖果品公司合并普陀区烟酒杂货公司改组成立上海市快乐集团,注册资金4300万元。有上海市第十二百货商店、上海快乐食品公司、上海市第三食品商店、上海市第七食品商店、普陀区烟糖果品公司采购供应站、悦来芳食品公司、大昌顺食品公司、桐柏食品公司、上海烟草贸易中心第九批发市场、上海快乐实业公司、上海快乐旅游服务公司、美丽苑总汇12家企业。

  199612月,上海市快乐集团与刚并入的上海博达工贸实业总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上海市快乐(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由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上海市快乐(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共同投资,注册资金1.1亿元。至2003年,有职工2596人。

  2003年,上海市快乐(集团)有限公司已形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多层次、全方位,具有科技开发、生产、批发、零售、旅游、餐饮等多种功能的企业集团。

  四、蔬菜、副食品业

  19928月,区副食品公司下属菜场内部转换机制,以西康菜场为龙头,与泰山等6家菜场联合组建上海西康经营公司。后改制为上海甘泉购物中心。

  为改变菜场单一的经营模式,19935月,友好菜场改建为上海中达商厦,成为多品种、多功能的综合商场。19957月,上海中达商厦与上海金牌房地产开发公司共同组建上海现代办公用品交易市场。19983月,上海现代办公用品交易市场因经营不善,负债过多而停业,归上海中达商厦自营;6月,更名为上海荣昌现代办公用品交易市场;20001月,又变更为上海盛达贸易有限公司,下设上海永昌纸业有限公司、上海万晟家具经营有限公司、上海荣昌现代办公用品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3家分公司。

  19935月,以普陀豆制品厂为龙头,联合真如豆制品厂、万和酱菜厂,组建上海豪达工贸实业公司,上海民用涂料厂、凯华肉食品厂、普陀肉食品厂暂挂靠在豪达工贸实业公司统一管理。19978月,上海豪达公司更名为上海康园食品有限公司,并实施以大带小、以强扶弱措施,关闭凯华肉食品厂、普陀肉食品厂,剥离万和酱菜厂、民用涂料厂,并入真如豆制品厂,实现新一轮转制。

  19958月,副食品经营成立注册资金为50万元的上海永昌超市公司,共有14家门店,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

  19976月,区副食品公司转制为上海永昌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19997月,通过资产重组与上海联华超市共同投资成立上海普陀联华永昌超市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其中上海联华超市投资1600万元,上海永昌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上海永昌超市公司存量营业房作价为资本注入1400万元。这是区属商业靠大联大、市区联手拓展经营的典型。20026月,上海永昌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永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五、零售商业

  上海市曹杨商城,位于兰溪路137号,建于1952年。为上海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国有综合性零售企业之一,也是全国首家工人新村商场和普陀区首家社区商业中心。商城作为上海市第一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于1996年转制成由国家、职工持股会和社会法人三方组成的有限责任公司,经上海市国资办认定的国有权益(含土地作价)为1160万元。商城转制后分别于1996年、2001年进行一、二期工程改造,付资220万元买得原使用房的产权,付资560万元买得原上海中山物贸(集团)有限公司的曹杨浴室地块的产权,同时为确保二期工程30%自筹资金到位,商城于2002年将注册资金由2100万元增资为3300万元(其中国有股1380万元,职工持股1520万元,金投资发展公司持股200万元,市建五公司持股200万元),成为国资、职工和两个社会法人组成的有较为规范企业运行机制的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昆仑新四百集团于200110月成立,由上海昆仑商城和上海市第四百货商店两家国有企业组成。总资产3.30亿元(其中上海昆仑商城2.20亿元,上海市第四百货商店1.10亿元),职工人数867人(其中上海昆仑商城为537人,上海市第四百货商店为330人)。集团以资产经营、招商引资、招商引税为主,2003年有户管挂靠单位25家。

  六、供销商业

  区供销合作社是19933月经区政府批准具有法人地位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由原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公司、土产杂品公司、长征供销合作社、桃浦供销合作社四个单位组建而成。 成立时,子公司有12家、基层供销社有2家、独立核算单位有114家。

  19965月,以区供销合作社为主体,吸纳真如房产开发公司、新锦华集团、国鑫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五家企业,共同发起建立上海真如商城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真如商城建造建筑面积为1.08万平方米仿明清古典建筑风格的真如旅游购物中心、2800平方米的德清楼服务中心、2160平方米的商务楼、3600平方米的娱乐中心、古镇牌楼和千米长廊。1997年,区供销合作社的3家企业区纱绳橡塑五金商店、区纸张供应站、新丰金属材料公司整建制转移至上海中山物贸(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天伦工贸实业总汇实行人债分离,人员划转上海市第四百货商店,债务由区供销合作社负责清理。先后完成转制企业57家,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4家,组建为有限责任公司10家,实施退资经营企业28家,租赁经营企业8家,风险承包经营3家。1998年,将原来的43室精简为22室,管理人员由原来的40人减少到17人,原子公司12家并为6家。

  2003年,区供销合作社有子公司6家、股份公司1家(控股)、独立核算单位53家,职工1216人,退休职工10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