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创建活动

       1997 年,普陀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更名为普陀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下设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区文明办)。在区委领导下,负责制订全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组织和指导全区精神文明活动开展。同时,全区自上而下设立区,部委办,街道、镇、居(村)民委员会三级精神文明建设网络。 各街道、镇设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 各居(村)民委员会均成立居(村)民委员会创建精神文明领导小组,具体贯彻实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和活动。1991~2003 年,全区有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 个、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2 个。2003 年,市级文明社区已覆盖全区,有市文明小区203个,文明村5个,区文明小区85 个,全区有四分之三的居民生活在文明小区中。

第一节 创建文明社区

       普陀区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始于1989 年。1991年,广泛组织社区寓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群众活动,扩大建设社区精神文明活动的参与面。 同年,区文明办协助区妇联在朱家湾街道举办“巧珍当家献技能成果展”;与团区委联合举办“科技在普陀摄影展”等活动。1992 年3 月,曹杨新村街道被市精神文明委员会命名为全市10个“红旗集体”之一。是年,区文明办制订《普陀区开展文明市民教育活动五年教育实施意见》,并组织教师培训,有70 余人获资格证书。 同年9月,在中山北路街道召开全区文明市民教育经验交流会。1993 年,各街道、镇根据地区特点,利用办市民学校,收看有线电视、组织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文明市民教育。1994 年,各街道、镇开展“看成就、话改革、作贡献”,“谈镇情、看国情”,“改革在身边、辉煌在明天”等主题教育活动。1995年,制订《普陀区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细则》。 总结推广曹杨新村街道、长寿路街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同时向市委宣传部汇报全区依托社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 同年11月,在全国村民自治示范工作经验交流暨城乡基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会上,曹杨新村街道获“全国最佳街道”、“中国街道之星”称号。
       1996 年,在曹杨新村建村40 周年活动时,区文明办、区政府办公室、区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联合举行“遵守社会公德,争做文明市民”演讲比赛,来自社区19 名选手参加比赛,参赛者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先进入物为素材,讴歌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同年,区文明办提出创建文明社区的新目标,并将甘泉、曹杨等街道列入试点,参与曹杨新村村史馆以及反映村史为内容的《文明之路》一书的编撰策划和编辑工作。与区文化局、区总工会联合举行“欢乐祥和迎新春——普陀区社区文化交流展示”活动。与区委组织部、区文化局、长风新村街道举办普陀区“阳光 ·大地”(长风杯)优秀歌曲演唱赛。曹杨新村街道举办有市、区、街道相关领导及专家、学者40 多人参加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参与论文交流会。1997 年,制订普陀区创建文明社区发展规划。开展创建文明社区理论研究,其中《文明社区指标体系》、《人民群众是社区建设之本》等近10 篇论文,被收人市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主编的论文集。 同年12 月,甘泉路街道被评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 中宣部文明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领导先后到区调研、考察,认为普陀区制订的《文明社区指标体系》,是对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贡献,对曹杨社区资源利用和长风社区的服务均给予高度评价。同年,甘泉路街道被命名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1998年,区文明办分别与曹杨新村街道、长风新村街道举办有领导、专家和机关干部共同参加的创建文明社区研讨会。 同年,曹杨新村街道被市政府命名为文明社区。1999 年,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 周年的群众性活动中,与长风新村街道等有关部门举办“长风杯”20 年巨变一瞬间的摄影展;与长征镇、桃浦镇等社区举办“改革颂”专题文艺演唱会。同年,甘泉路街道被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长风新村街道被评为市级文明社区。
       2000 年,区文明办加强长效管理、夯实基础工作,完善制度建设。 举办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推进《普陀区育龄群众普遍享有基本生殖保健服务工作规划》实施。2001年,区文明办开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在部分街道、镇和居委会中组织关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抽样问卷调查。甘泉路街道和曹杨新村街道典型经验调研文章,被市委办公厅和市委宣传部录用。在调研基础上,撰写《普陀区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编写《社区居民思想政治工作100 例》,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进行探索。 协助市文明办在甘泉路街道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专题调研,历时3 个多月,形成十余万字的专题报告。该报告作为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经验材料,报送中央文明办,后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开展提高居民道德素质的群众性活动,和东新路街道联合开展向上海市首届孺子牛金奖获得者肖兆民学习活动;依托街道、镇,协助市文明办在普陀区成功举行首届社区电影节;牵头协调建设文化休闲街,帮助甘泉、曹杨、石泉、长风等街道建设甘泉路、桂巷路、秋月枫舍、枣阳路等文化休闲街,提高休闲街的科技文化含量和思想道德含量。2002 年,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法律“六进社区”工作。是年10 月,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全国“四进社区”交流会在上海举行,其中展示活动在普陀区曹杨社区进行。 来自全国20 多个省市文明办和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及文艺工作者100余人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中央综治办等相关部门领导的带领下,到曹杨社区的普陀少年城,考察社区文化建设和曹杨社区学校。中央文明办领导对普陀区及曹杨社区文化建设给予充分的肯定。是年1月和6 月,曹杨新村街道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同年,全区广泛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用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文体活动,占领社区思想文化建设阵地。同年,石泉路街道被评为市文明社区。
       2003 年,以塑造城市精神和提高市民素质为重点内容,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展示活动87 场次,直接参与1. 7 万人次,受益群众76万人次。其中“一街一品”、“我的家园”广场文艺演出,“冬冬乐”系列活动,特色鲜明,影响较广。在参加全市组织的“阳光·大地”歌咏等各类文化比赛活动中,均取得较好成绩。全区各街道、镇均成为上海市文明社区、镇。

第二节 创建文明村、镇

       1998年,在部分村、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以后不断推广。至2003 年,桃浦镇的李子园村、金光村、春光村、祁连村,长征镇的曹杨村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文明村;真如镇、桃浦镇、长征镇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文明镇。
       一、创建文明村
       桃浦镇李子园村 1995 年,被评为上海市十佳标兵村,在1998 年之前,该村曾四次获上海市蔬菜系统先进单位,连续两届获上海市文明单位,被评为全国绿化千家村、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上海市模范集体、上海市标兵村(全市共10 家)、普陀区五好党组织、上海市综合实力百强村(列第9 位)、上海市安全小区。
       桃浦镇祁连村 1995~ 1998年,连续两届被评为普陀区文明单位。1998~2003 年,连续三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村。1997 年,被命名为上海市综合实力百强村(列第7 位)。
桃浦镇春光村 为提高村民文化素质,该村开展文明楼组、五好家庭、新风户的评选。 2002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村。
       桃浦镇金光村 1997 年,被列为上海市综合实力百强村中第60 位。2002 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村。至2003年,评出区五好文明家庭3户,镇级五好家庭45 户。金光三队、金光花苑被评为区级文明小区。
       长征镇曹杨村 2001年,被评为普陀区科普先进单位。经常开展文明楼组、五好家庭、新风户等竞赛评比活动。村物业管理被评为上海市物业管理达标企业。2000~2003 年,连续4 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村。

       二、创建文明镇

       真如镇 2000 年,真光路街道与真如镇合并为新的真如镇。真如镇先后获得全国社区教育基地、一级卫生镇、基本无燃煤镇、大气达标镇称号。2003年,真如镇被评为上海市文明社区。
       长征镇 2001年,制订《长征镇创建上海市文明镇实施规划》。与镇内12 个部门和单位签订共建精神文明协议书,与16 支部队建立共建关系。1998~2002 年,连续5 次获得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镇称号。与56 家镇内党委级的市属单位建立共建关系。在镇范围内,组织居民区、村转制公司、镇办企业、工业园区和机关科室,相互结对子,开展共同创建活动。 相继开展评选十佳道德标兵、十佳新长征卫士、十佳抗“非典”先进、十佳精神文明好事、十佳志愿者,长征镇先后获得上海市立功竞赛优秀集体五连冠、上海市科普示范社区、上海市双拥模范镇五连冠、上海市先进体育镇、全国体育先进社区、全国老年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2003年,长征镇被评为上海市文明镇。
       桃浦镇 2002年1月,提出创建文明镇,制订《创建上海市文明镇实施意见》。 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手,通过开展“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和“建设新桃浦、争做新贡献”主题实践活动,将创建目标分解为六大类45 个分目标,并落实到责任单位、责任人。设立200万元的精神文明建设基金。改建雪松路绿色、商业、休闲居住一条街,构筑绿肺、绿群、绿带、绿片、绿景五大绿化格局。1991~2000 年,连续三届获全国普法先进集体,并获得“六好”乡镇党组织、市卫生镇称号。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镇。 全镇居民小区全部建成市、区级文明小区。 有市文明村4 个,市文明单位2个,区文明单位20 个。

第三节 创建文明小区

       1991年,区文明办开展创建文明小区的试点工作,在全区设立23 个创建试点单位。 同年3月,召开普陀区文明小区建设研讨会,真如镇、曹杨新村街道等4 个单位介绍精神文明建设经验。1992 年4 月,在曹杨新村街道召开上海市创建文明小区现场交流会。 曹杨新村街道下属18 个居委会分别划分为18个小区,由居委会牵头,与区域内单位开展同创共建活动。其间,对辖区内好人好事,通过演讲会、座谈会形式向居民宣传,推动做文明市民的教育。中山北路街道在对个体户、待业青年“双基”(基本国情、基本路线)教育中,结合进行做文明市民教育,收到较好效果。是年,区文明办开展文明小区创建情况调查,召开十余次协调会、研讨会,制订下发《普陀区创建文明规划》、《普陀区文明小区创建标准》和《普陀区创建文明小区考核规定》等文件。 在曹安路街道召开普陀区文明楼建设现场会,桂巷居委会介绍创建文明楼的工作。在上海市文明小区工作理论研讨会上,区文明小区创建工作经验和中山北路街道仁义里创建工作情况被列为会议交流材料。 同年甘泉路街道子长小区被命名为全国文明住宅小区。
       1993年6月,在上海市精神文明表彰会上,全市命名10 个文明小区,其中普陀区被命名的有子长小区、曹杨五村七委小区2 个。 区委副书记张乾在表彰会上作题为《创建文明小区,塑造文明城市形象》的发言。同年,甘泉路街道子长小区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全国文明住宅小区。1994 年,区文明办广泛开展“文明在小区”活动,组织待业青年和个体劳动者学习《文明市民读本》,倡导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同年11月,市文明办在普陀区召开普陀、长宁、闸北、嘉定4 个区的精神文明座谈会,市委副书记陈至立在会上肯定普陀区文明小区建设成果。 1995年,市文明委在普陀区召开文明小区创建工作现场会。区委副书记陈先国代表区委在会上发言。市委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与会者参观了子长小区和章家巷小区。市文明办、市建委、市房管局及区四套班子领导为甘泉路街道子长小区举行“全国文明住宅小区、上海市级文明小区”揭牌。拍摄展示文明小区风貌的电视专题片。

       1995年,为推动文明小区建设,区文明办与各街道、镇研究新三年文明小区创建规划,制订全区文明小区建设的规划和责任图。 同年3 月,区委书记谈柏元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大会上作《全面推进文明小区建设、努力提高城区文明程度》发言。1996 年,文明小区创建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深度即深化楼组建设,总结和推广楼组“自我服务”活动、“楼组灯光工程”(让公用走道的灯亮起来)。广度即创建文明街区,深化甘泉、曹杨等街道文明社区的创建,使文明小区工作范围扩大延伸,文明小区创建和管理趋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区文明办共召开300余次各类座谈会和研讨会,发放上万份问卷调查。 撰写专题及综合调研报告55 份,上报市委办公厅、市委宣传部调研报告7 份,精神文明典型材料13份,其中1份综合调研报告,10 份专题材料被市有关部门选编录用。区文明办撰写的《新形势下,文明小区面临的挑战及思考》、《人民群众参与是社区建设之本》、 《文明社区指标体系初探》等论文,参加上海市文明小区工作交流会,并人选上海文明小区建设专辑。
       1997 年,区文明办总结、宣传真光路街道真光7 街坊物业管理和小区管理紧密合作创建文明小区的经验。 物业公司承担小区内门卫、街坊环境保洁、绿化养护、楼内公共部位日常保洁等全方位物业管理,居委会则负责小区内社区服务、社区文化、体育、帮困、敬老等社区工作,使文明小区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全区各街道、镇强化文明楼组建设,努力让更多的居民居住在文明楼里。 区文明办在曹安路街道桂巷二委召开文明楼组现场交流会,举行全区精品楼组展示活动,并命名区首届精品楼组玉兰奖3个、牡丹奖5个、梅花奖6 个。 为提高文明小区创建水平,区文明办加大对文明小区的日常监管、检查和指导,先后会同区爱卫办、区综治办,区科协等部门对文明小区进行4 次集中明察暗访。
       1998年,区建委系统的物业公司、绿化部门投入资金,对小区进行道路翻建、绿化补种、楼道粉刷等,小区的环境焕然一新。 加大拆除违法建筑力度,将东新路街道的中山北路2627 弄,曹杨新村街道的曹杨六村二委等小区内的违法建筑予以拆除。1999 年,召开“加强物业管理,深化文明小区建设”交流会。 真光路街道实现市、区两级文明小区全覆盖,成为全市第一个文明小区全覆盖的社区。
       2001年,对已建成的市、区两级文明小区进行测评,探索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对居住区实施有效的综合管理机制,使小区管理始终保持常态。 2002 年10月19 日,中央文明办、综治办,文化部有关领导和全国各省市文明办负责人一行60余人,参观曹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杏梅园小区,对小区两个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赞扬。
       2003年,全区有市文明小区203个,区文明小区85个。区文明办通过对文明小区“三位一体”管理体制的调查研究,初步完善该管理体制的管理、监督、自纠机制。是年,研制并试行《普陀区文明小区质量保证体系(2003 版)》,创建机制又有发展.同年5 月,区文明办召集区科协等相关部门,讨论修改《普陀区文明质量认证体系》。

 
第四节 创建文明单位

       1991年初,区文明办向全区各单位印发《上海市文明单位管理暂行办法》。对部分市级文明单位进行抽查暗访,组织文明单位相互交流、学习。区文明办与区总工会联合拟定文明单位标准,规定单位60%的内部科室或班组须为文明科室或文明班组方符合文明单位标准。1993 年,全区创建文明单位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从注重优化整体形象和队伍素质等三个方面着力推进。1994 年,创建文明单位的重点为车站、医院、商店、停车场等服务部门。评比内容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讲信用、讲质量、讲效率、讲服务规范等。并在三资企业开展创建文明单位试点工作。
       1995 年,为保证创建文明单位的质量,建立年初申报、年中检查、年末考核制度。1996 年起,评比文明单位的范围扩大到私营企业以及外省市驻区单位。1997 年,区文明办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方法,对文明单位进行检查评比,发动社会监督,保证创建质量。
       2001年,区文明办组织全区文明单位参加“四爱五比”(爱党、爱祖国、爱普陀、爱岗位,比学习、比干劲、比作风、比自律、比贡献)主题活动,发挥文明单位先进示范作用,探索新经济组织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新路子。同年,上海宏泉投资有限公司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02 年,文明单位创建注重新形势下提出的要求,增加创建活动的内容。区文明办对部分连续多次评为区级文明单位进行抽查,促进创建水平提高。2003 年,为确保创建文明单位的质量,区文明办对新建成的文明单位,加强管理,严格把关。

 
第五节 创建文明行业

       1997 年,区行业规范服务达标和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全面展开。同年,区工商、税务、民政等部门实行政务公开;卫生行业深入开展规范服务达标活动;建设系统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切实办好“民心工程”。1998年,卫生、环卫、环保等重点行业开展行风评议、行业达标活动,其窗口服务群众满意率显著提高。2000 年,重点推进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窗口服务行业的文明行业创建,促进区卫生行业争创市级文明行业;商业系统深入开展申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在全区广泛开展。
       一、卫生行业
       1995 年,区文明办会同区卫生局从细化管理人手,从量化管理目标着眼,层层细化创建目标,级级明确管理职责。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开展提高医疗质量、规范服务的精神文明建设。 创建中注重素质教育,以专题讲座、形势报告会、知识竞赛、卫生热点问题辩论、群英荟萃擂台赛、技术比武、专业知识考试等形式,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细化制度,设立职工医德和技术档案,开展“三爱双满意”(爱国、爱院、爱岗,社会满意和病人满意)、“医院百日无差错”、“投诉为零”等系列活动,实行服务号码、服务公约、监督电话、收费标准、便民措施、办事程序“六公开”。 两年中全系统投资1.2亿元改建房屋设施,投入2640 万元解决病人沐浴难、打电话难问题,推出便民措施40余项,有60%以上医院增设夜门诊,90%以上医院实现门急诊和病区空调化。全系统9所医院架设无噪音电子宣传屏幕和流动式收费标准显示器,甘泉地段医院被评为“花园式医院”。全系统开展“规范服务知识竞赛”、“百件好事评选”、“巾帼建功”、“美在我身边”、“全民健身”等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对新职工进行上岗培训、新医生就职前宣誓、新护士授帽仪式教育等。区卫生行业于1995年、2000年、2002年被评为普陀区文明行业。
       二、医药行业

       1998年,区文明办在区医药行业倡行“以优良的服务开拓市场、以优质的商品奉献人民”的经营宗旨,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上海市商业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发至每个职工,组织学习、讨论,对全体员工进行病理、药理、新产品的知识培训,建立职工培训档案。1998~1999 年,举办各类培训班72期,共有8000 人次参加。组织职工参加上海市青工技能大赛,获得“雷氏杯”中药技能大赛团体第三名、个人高级调剂师第二、第六、第十名以及“华氏杯”团体优胜、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各公司从政策法规、行业规范、经营业务、质量管理、优质服务等方面建立和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所有直营店、加盟店均通过规范药店验收,确保提供优质服务和药品安全。各大药房通过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GSP认证中心验收,所有药房被授予“规范药房”称号。 各公司以创建“健康之友”为全公司的服务品牌,制订10 项便民服务项目,有代客邮购、电话购物、送货上门、缺货登记、特殊服务、小商品供应等;药房实行24 小时服务。 复星大药房将3000 张优惠卡发给社区孤老、特困家庭、伤残病人,被誉为“社区健康咨询服务家园”;下里弄开展健康咨询或送小药箱,开通指导用药热线电话,全年接受咨询电话约500 人次;开展献爱心活动,为癌症病人赠送《大众卫生报》600 份,经常为孤寡老人送药上门。2001~2002 年,全行业创建文明单位11个,文明班组33 个。2000 年、2003年,区医药行业被评为普陀区文明行业。
       三、市容管理行业

       2001年,区市容管理局开始创建文明行业。 建立文明创建长效管理机制,把行业创建内容落实到单位、班组和职工,开展创文明单位、文明班组、做文明职工活动,实行季度考核、年中督查、年末评估的工作机制。 在党员中开展“业务技术高于群众、业绩高于群众”的主题活动。2001年起,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有79 人通过竞聘走上中层领导岗位。 在干部中形成“岗位靠竞争、上下比才干”的观念。是年,建成生活垃圾压缩站10 座,建成河泥优生化处理设备4 座,完成中远两湾城等10 个小区、桃浦河等4 条河道、梅川路等10 条中小道路的综合整治任务,规范灯光和户外广告管理,拆除违法建筑9. 8万平方米,破墙建绿9000 米,组织实施曹杨路、长寿路、沪太路、金沙江路景观道路建设,全区50%居民户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区境内河道水域打捞垃圾日产日清,完成申博检查团、亚行会议、APEC电信部长会议期间的道路打扫、冲洒任务。同年,获上海市实事工程立功竞赛先进集体称号。2001~2002 年,先后投资218 万元改造和修建职工休息场所,各类班务资料上墙公开,使班组家庭化、工作明晰化、场所实用化。 此举得到国家建设部领导好评。2000年、2002 年连续两届被评为普陀区文明行业。

       四、绿化行业
       2002 年初,区文明办与区绿化局对该行业创建工作进行多次研讨,制订创建计划,向职工下发《宣传手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资料,并进行培训。开展植物病虫害识别、防治和行道树剥芽技术操作比赛。 推行窗口岗位暗查员和社会监督员监督保证机制。 2002 年,发出征询表1600 余份,群众对公园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96.6%以上。运用演讲会、多媒体演示进行动员,推进创建文明行业,各基层公司开展“创建文明与树立企业品牌”的讨论、组织“创绿化文明行业百日劳动竞赛”、“创星级公园”、“文明施工和塑造品牌相结合”等活动,宣传区行道树养护队的先进事迹。在岗位上开展“温馨服务”、“巾帼文明服务”、“行道树修剪,抢险承诺服务”活动,组织1500 余人的志愿者开展“七不”宣传活动。植树节期间,安排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其中有横港河、“母亲林”、“世纪林”等大型义务植树活动,先后组织7 所小学3000 余名学生参加绿色行动。至2002 年,全区建公共绿地30.02公顷,3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有51块。 在绿化养护管理上建立局、社区管理所和街道分所三级管理网络。 重视科技兴绿、管绿,横港河水生物运用示范点得到市绿化、水务专家好评。 “建立外环线林带病虫害自然生长的探索”等课题取得明显突破。开展园林式小区评比活动,全区创建市级园林式小区14 个、市级绿化合格小区31个、区级绿化合格小区34个,绿化总面积109 万平方米,占全区居住区绿化总量的41%。投入700 余万元对公园进行设施景点改造,拆除7 座公园内3000 平方米建筑,改善公园面貌。2002 年,被评为普陀区第三届文明行业。
       五、民政系统
       1997 年,在区文明办指导下,发动职工参与社区建设,对20%的职工在社区表现进行调查,反映较好。1997~ 2003 年,职工自觉执行勤政、廉政规定,拒绝礼品、礼金,得到服务对象的好评。是年,投入800余万元用于全区福利事业、办公自动化及办公用房建设,区社会福利事业、养老机构及床位数在全市领先,社会福利企业完成产值、利税位居全市第一,福利彩票销售位居全市第二,社会救助、基层政权建设、募集衣被、婚姻管理、民政信息化等工作在全市列中等以上水平,义工队伍建设及慈善事业得到民政部领导的肯定。向婚姻当事人发放行风评议调查表,回收率100%、满意率98%。向救助对象发放意见征询表900 余份,满意率97%。 2001年、2002 年,区民政局被评为普陀区文明行业,局机关成为区文明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