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文物

       普陀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西北市郊结合部,从上海开埠后一直是工厂集聚和产业工人居多的区域,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地方,许多革命史料在中国近代史上留有光辉的篇章。随着行政辖区的扩展,区内文物状况日见丰富,文物历史推前。在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加快的同时,区文化局加强对区内文物的清查、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区房地产管理局加强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

第一节 文 物 普 查

       1993~1994 年,根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要求,组织专门人员会同各街道、镇(乡),对区境内各个地面文物点进行清理摸查,按三种类型列入登记:一是原先已经由政府作出公布命名的单位,如真如寺大殿、韩塔及沪西工人半日学校、沪西工友俱乐部、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顾正红烈士殉难处、十九路军抗日临时军部、申九“二·二”斗争纪念地等。 二是尚未作公布命名的单位,如玉佛禅寺。三是在某地块上曾经有过但后来被拆除、遭破坏或遭自然力毁损等已不复存在的单位,如西苏州河路的周太仆祠、宜川路街道万寿庵、沪宁铁路南新桥头村的萧庙等。经对15 处文物点进行排查和摸底,理清脉络。其中:1处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为区革命历史遗址、1处为拟申报单位、5处被拆除、1处被日军炸毁。

       随着普陀区旧区改造速度加快,对地面文物的确认和抢救迫在眉睫。1999 年,区文化局又一次组织人员对12处地面文物点作认定和甄别,其中真如寺大殿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韩塔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沪西工友俱乐部等6 处为区级革命历史遗址,玉佛禅寺、中央造币厂旧址(中国造币厂)等4 处为拟申报单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003年下半年,区政府在前几次对地面文物清查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认定与命名工作。在登记的同时,汇集文字资料、征集图片,做好拟予认定和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的资料准备工作。

第二节 文物保护、利用

       在清理盘整区内文物资源的过程中,为使各类文物在旧区改造中避免受到人为损坏,区政府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加强对地面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一、保护地面历史文物
       境内已经发现和列入保护的地面文物有:桃浦地区南宋时期的“韩塔”、真如地区元朝时期的“真如寺大殿”两处。2000 年8月,因受到“派比安”台风的袭击和工程施工单位的疏忽,有着870年历史的桃浦韩塔坍塌。对此,桃浦镇政府拨款70 万元进行重修,于2003 年4 月竣工,并重新立碑和撰写《重建韩塔记》铭文。《重建韩塔记》铭文如下:桃浦,古时亦称桃溪或厂头。据《宋史·高宗本纪》载:“南宋建炎三年(1129 年)冬,金兵南犯临安,蕲王韩世忠驻兵扬州以下江南各海防,以前军驻青龙镇、中军驻江湾、后军驻海口,俟敌归邀击之”。 此地乃中军头营所在,故名厂头。 境内桃树浦河纵贯东北,相传两岸曾遍植桃、李,是为桃浦、桃溪焉。 桃浦自唐、宋以降,教化昌明;四乡八邻,民风淳朴;华实蔽野,商贾云集。 立碑以
       史载蕲王为堵金兵北撤,于厂头一线昼夜巡警,并筑南北二塔以标渡。 现北塔尚在,南塔不存。 塔原高三层,飞檐斗拱。凌空望水,结构奇巧。落成至今,八百余载。远近乡民,世代敬仰。清雍正八年、嘉庆二年曾两度修缮。
       新中国成立后,1960年1月经嘉定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同级文物保护单位,从1992 年起划归普陀区。2000年8月,韩塔终因年久失修,破败颓塌。经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普陀区人民政府的关心,桃浦镇人民政府先后拨款建成韩塔绿地,并于2003年春在原址重修韩塔,历时4 月,工程告竣。
       二、保护革命历史遗址
       为使区内革命遗址的保护切实可行,区文化局组织人员查阅历史档案资料,查实各遗址认定时间的文件资料;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逐一实地踏看革命遗址,确认所在。 澳门路上棉二厂地块改造过程中,有关《顾正红烈士雕塑》保护工作,由区政府牵头,多方协调,使保护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三、开发、利用
       在保护的同时,逐步做好开发、开放和利用工作,使地面文物和革命遗址发挥教育功能。 经区委党史研究室等认定6处革命遗址列入普陀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99 年起,共接待学生及游客参观瞻仰近8万人次。区文化部门还依据革命遗址的史料和先烈们的光辉事迹,编排大型演讲报告《沪西魂》。该演讲报告2003 年共演出4 场,受教育者2500余人次。
       四、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普陀区有市级文物单位1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即真如寺大殿、韩塔、沪西工人半日学校、沪西工友俱乐部、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顾正红烈士殉难处、十九路军抗日临时军部、申九“二·二”斗争纪念地。1996年11月20 日,经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真如寺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2003年,普陀区有文物保护单位8处,其中,国家级1处,区级7处。

第三节 申报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

       一、申报工作
       1991年12 月5 日,市政府颁布《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1994 年,区境内中央造币厂、玉佛寺2 处近代建筑,经市政府批准公布,被列为上海市第二批(共236 处)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1999 年,区房产局申报保护宜昌路救火会、天利淡气制品厂、福新面粉厂、上海啤酒有限公司、中华书局印刷厂澳门路新厂5处近代建筑。 同年9 月28 日,市政府颁布《同意将扬子大楼等162 处建筑列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的批复》,其中,区房产局申报的5 处近代建筑列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设置“市级建筑保护单位”标志牌。这些优秀近代建筑至今基本保持完好。
       二、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
       中央造币厂主楼 厂址光复西路17 号,现名上海造币厂。1921~1922 年建造。 通和洋行与[美]赫维特设计,姚新记营造厂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办公楼、库房、厂房连作整体,北面形成院落,南面作绿化广场。古典主义风格。南立面中间设2层高的古罗马爱奥尼柱式门廊,上有希腊式山墙花;两翼窗间墙上设爱奥尼式壁柱,窗口有小柱或檐楣等装饰。室内装饰也为古典式。

       玉佛禅寺 寺址安远路170 号。初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江湾车站之侧,民国七年(1918年)迁建现址。江南寺庙建筑风格。 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卧佛堂、弥陀堂,各殿堂均为黄墙青瓦,飞檐耸脊。 寺内玉佛坐像高1.90 米,重约1吨,由整块玉石雕琢而成,玉色莹洁,是清光绪年间从缅甸请来。
       宜昌路救火会 会址宜昌路216 号,现名消防三支队宜昌中队。1932 年建造。 钢筋混凝土和砖混结构,现代派风格。立面强调竖线条构图,基座窗向墙上下通贯,窗口上下饰褐色泰山砖。塔高30余米,饰竖线条,开窒窄窗,渐向上收拢,顶部设八角敞亭。
       天利淡气制品厂 厂址云岭东路345 号,现名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化工实业家吴蕴初创建)。1934 年建造。美国人设计合成氨车间,平面,单层,木梁柱,下面用空心砖填充,上面用泥抹板条填充。法国人设计硝酸车间,钢框架结构,全部采用铆接基础用木桩。
       上海啤酒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宜昌路130 号,现名上海啤酒厂(挪威商人初创于江宁路,后归英商迁此)。1933 ~1934 年建造。乌卜达克设计,现代派风格。1号楼钢筋混凝土结构,南立面带窗,依路呈曲面状;北立面有进退,并有小部分弧墙。2 号楼砖混结构,矩形平面,立面简洁。 3 号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立面中间高起部分为装饰艺术派风格。
       福新面粉厂 厂址莫干山路120 号,现名上海面粉厂(荣毅仁姐荣漱仁创办)。通和洋行设计,民国2 年至民国19 年(1913~ 1930 年)建造。莫干山大酒店中间高出部分立面有典型巴洛克装饰。 小包装面粉仓库砖木结构,清水青砖墙,红砖墙墩。 厂房钢筋混凝土结构,形体简洁。 面粉工业发展史陈列馆砖木结构,外立面为青红砖相间砌筑,底层拱卷门、窗,以上各层弧形卷窗,柱墩与梁交接处由铁件铆固。办公楼砖木结构,正面中部为复合柱式门廊,中间檐部饰有巴洛克山墙花,内有中国式天井。
       中华书局印刷厂澳门路新厂 厂址澳门路477 号,现名中华印刷厂。泰利建筑有限公司设计并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民国24 年(1935年)竣工。共有车间、仓库、办公楼10 幢。 现代派风格,立方体造型,立面简洁,车间和仓库由横向钢窗与墙面水平线条进行构图,办公楼竖向构图,有简洁几何形状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