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化艺术活动
20世纪90 年代,区的文化艺术活动跃上一个新的层面,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形成规模,社区文化活动多姿多彩。1992 年起,区先后举办上海一自贡艺术灯会、国际少儿文化艺术节舞蹈展演、“普陀人赞徐虎”广场歌会、“庆七一·迎回归”歌会等20 余次大型活动。 区举办的群众性读书活动,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民间收藏展示活动,推动着全区创建学习型社会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开展。 1997 年,第四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长风公园举办,1998 年起,区政府主办和承办了3届上海国际花卉节(两年一届),共有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300 多万人次到长风公园观花赏花和参与花卉文化活动。
第一节 花 卉 节
一、第五届上海市菊花展览会
1992 年10 月30 日~11月29 日,上海市第五届菊花展览会在长风公园举行。 共展出39 组景点、11个品种展台,参展单位达150余个,是上海市菊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展期中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
二、第四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暨首届中国花卉交易会
1997 年4 月11~20 日,由普陀区政府、中国花卉协会、上海市花卉协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暨首届中国花卉交易会在长风公园举行。主题是:花卉与文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农业部部长何康、国家计委副主任陈耀邦以及市、区党政领导出席开幕式。在展览会的10 天内,国内外游客达75 万人次,园外交易顾客35 万人次,共110 万人次。国内除西藏外,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个经济特区、5个部门花协组成36个代表团参会;荷兰、比利时、日本等13个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近百家花卉企业参展。国内外近400 家花卉企业参加交易。展区面积共5万平方米,设立5个展区和4 个专题馆区,共476个展位,在各具特色的展馆区内,可一览北国的豪壮、云贵的旖旎、中原的磅礴、南方的隽秀。
三、第一届上海国际花卉节
由市旅游委、市园林局、市农林局、普陀区政府主办,普陀区政府承办。 1998 年4 月10~15日,在长风公园举行。林业部部长陈耀邦、中国林业科学院院长江泽慧任名誉主任委员,副市长冯国勤任主任委员。花卉节以“花卉与旅游”为主题,主题花为郁金香。设“迎宾畅想”、“风景名胜”、“都市风采”、“田园春色”、“异域风情”、“自然山水”六大展区,有40个景点。市各园林、农林单位和来自荷兰、美国、以色列、新加坡、泰国、韩国和中国香港特区、台湾地区的花卉团体在各展区设景点参展。 花卉节的显著特点是名花多,有新加坡的胡姬兰花,以色列的玫瑰、紫苑,荷兰的郁金香、黑金香,欧亚大陆的百合、风信子、洋水仙,中国台湾的蝴蝶兰、东北的君子兰、南方的观叶植物和上海的香石林、多肉类植物等上万种花卉。园外,怒江路1000 米路段内,统一建造一条花街,设有300个花铺,供广大游客赏花购花。在园内,除游览景点、观赏奇花异卉外,同时举办“花为媒”婚礼大典、“花影俏”家庭摄影赛、“花鸟鸣”百鸟鸣叫、打斗比赛、“花之颂”广场文艺演出、“花争艳”插花艺术表演、“花陶艺”景德镇陶瓷展、“花引蝶”中国蝴蝶展、“花满庭”家庭养花比赛、“花火花”火花艺术展、“花书票”名家藏书票展、“花之魂”茶道表演、“花之魅”君子兰珍品展等十多项花文化活动。 花卉节期间,游园观赏65万人次,花街上游人33 万人次,40 家新闻媒体跟踪采访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上海英文星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作了专题报道,播放电视节目200 多分钟。
四、第二届上海国际花卉节
由市旅游委、市园林局、市农林局、新民晚报社、上海电视台、普陀区政府主办,普陀区政府承办。2000 年4 月7~16 日,在长风公园举行。农业部部长陈耀邦、中国花卉协会会长江泽慧任名誉主任委员,副市长冯国勤任主任委员。花卉节以“花卉与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主题,主题花为杜鹃。 在“精心组织,精心策划,精品展示,精诚团结”办展的要求下,花卉节分两大区域:园内,在37万平方米展区里,种有47万株郁金香和42 万盆名花,围绕主题设有40个景点和根雕、奇石、盆景、杜鹃、君子兰、插花6个专题馆,专设展示39 个国家和地区的144 种国花或代表花的国际展馆;园外,在怒江路上设2万平方米的花卉交易区,统一搭建300 多个交易棚,供来自全国各地的花商销售花卉和相关商品。花卉节期间,进园参观游览60 万人次,花卉交易40 万人次,成交额2000 万元。来自荷兰、美国、以色列、新加坡、法国、韩国、日本等9 个国家和中国香港特区的新、老花卉客商组团参展。41个国家驻沪领事馆官员和夫人参加活动。花卉节期间还举办“百花辉映夕阳红——上海中老年时装表演”、“百花少女青春美——上海18 岁少女成人仪式”、“百花齐放展新姿——上海花卉摄影赛”等14 项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花卉节注重突出主题,倡导环境保护意识,在景点设计制作时留出场地方便游客驻足观赏和摄影留念;开办花卉门诊,传授养花护花知识,示范居室陈设盆景花卉模式,从多方面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五、第三届上海国际花卉节
由市旅游委、市绿化局、市农林局、新民晚报社、上海电视台、普陀区政府主办,普陀区政府承办。2002 年4 月5~14 日,在长风公园举行。农业部部长陈耀邦、中国花卉协会会长江泽慧任名誉主任委员,副市长冯国勤任主任委员。花卉节以“花卉与绿色家园”为主题,主题花为海棠。 园内展区37 万平方米,栽种郁金香50 万株和各种盆花45 万盆,围绕花卉节主题布置景点23个,设置世界名花、多肉类植物、插花、国际兰艺、盆景、根雕、奇石、鱼景、水彩花卉画等9个专题展馆和1个世界名花、代表花的展区。园外怒江路上设花市,共设交易展销棚250 个。花卉节期间,进园参观55 万人次,参加交易40 多万人次。 参加花卉节的国外商团除荷兰、美国、日本外,新增添德国、意大利、新西兰3个国家的商团。 世界名花专题馆展示世界五大洲182 个品系、3000 多盆奇花异卉。 特色景点:“申博友谊号”、“都市畅想”、“浪漫天空”、“纽带”等受到广大游客喜爱。花卉文化活动项目:“诗情画意咏百花——中国历代咏花诗词书画展”、“五洲四海友谊花——外国人学唱中国“花歌比赛”、“妙手巧绘七彩花——少儿即兴情景伞画比赛”、“千姿百态镜中花——大家拍摄影赛”、“万紫千红艺坛花——歌舞戏曲杂技时装表演”、“竞艳社区健美花——健身舞大奖赛”等,吸引游客在赏花时参与多种文化活动。花卉节实现以花搭“桥”、以花兴“游”、以花为“媒”、以花促“美”,扩大国内外交流,推进社会经济、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大型文艺活动
一、92 上海一自贡艺术灯会
1992 年4 月15 日~6 月1 日,普陀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旅游局、四川省自贡市人民政府在上海长风公园联合举办92 上海一自贡艺术灯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卢莹辉任组织委员会主任。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传治、副市长刘振元、市政协副主席郑励志,各国驻沪领事馆官员,各界人士和观众共3万多人参加开幕式和亮灯仪式。 自贡灯彩,久负盛名,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外多次举办灯会。 此次灯会被列为“92 中国观光年”上海十项旅游活动之一,共展出40 组大型灯景和500盏工艺彩灯,并结合长风公园银锄湖水面大的特点,设有高27 米的“龙柱礼花”、占水面1600 平方米的“鱼美人戏群龙”以及大型水上灯组“珍珠神女”;在大草坪等陆地景点,有用50 万个蚕萤巧妙粘接的“龙凤腾飞”,15万件碗、勺、匙、杯等瓷器捆扎而成的群狮、飞龙,有各种民间故事和彩灯搭建的亭台楼阁。 自贡灯会既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程序控制、声光控制,使很多灯景惟妙惟肖。灯会期间,共接待观众160 万人次。
二、“桃浦杯”歌咏节
1994 年,为庆祝上海解放45 周年,由区群众文化工作委员会主办,区文化局、桃浦镇人民政府承办“桃浦杯”歌咏节。歌咏节以“团结奋进,再创辉煌”为主题。是年3 月,全面发动和组织歌曲创作。同年4 月30 日~5月17 日,按系统和街道、镇举办16个专场演出,有255 支合唱团队参加,演唱歌曲480 多首。同年5 月23 日下午,在沪西工人影剧院举行汇报演出,有23 支合唱团队参加。 歌咏节设评奖委员会,在举行专场演出时统一评选。 南林师范学校合唱团获最佳歌团奖,桃浦镇歌团获特别歌团奖,华阴路小学等8个单位获优秀歌团奖,宜川路街道歌团、铁道医院歌团等49个单位分获歌团奖和演出奖;歌曲《一切为了明天》、《无愧的称号》等12 首创作歌曲获优秀创作奖和创作奖;47 个单位(人)获优秀组织奖、组织奖、个人组织奖。
三、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舞蹈展演
1994 年7 月10 日、17 日、25 日,在普陀体育馆举行94 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舞蹈展演。此次展演是经94 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上海市组委会批准,由普陀区组委会承办。 首场展演为全市各区县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14 个创作舞蹈节目;第二场为普陀区15个音乐舞蹈节目参演;第三场由波兰马利·戈什卫克儿童舞蹈团、印度儿童福利会演出团、中国云南省少年儿童艺术团演出15个音乐舞蹈节目。少年儿童们用纯真的情感、美好的语言、烂漫的舞姿表达对工人、农民、军人、园丁的敬意和爱戴。 市文联副主席、市舞蹈家协会主席胡蓉蓉等担任评委,有14 个优秀节目获奖。通过展演增强了国际间少年儿童文化艺术活动的交流,增进了友谊。
四、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 周年大会
大会由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局、区总工会、共青团区委、区妇女联合会等共同举办,1995 年8月20 日下午,在沪西工人影剧院举行。有1000 多名普陀区抗日老将士、老干部、各界人士参加。大会以歌咏、演讲、报告等为主要形式。有合唱《黄水谣》、《保卫黄河》,对唱《松花江上》;抗日老将士、原区长董镇讲述当年战斗在日伪军心脏里,智勇锄奸杀敌的亲身经历;青年们演唱《毕业歌》、《大刀进行曲》、《救亡进行曲》;真如镇领导讲述1932 年“一 ·二八”抗战中十九路军军部设在真如范庄指挥抗战的故事;抗战将领谢晋元的英语翻译兼秘书马中蔚,讲述谢将军率领八百壮士打退日军多次进攻,毙敌200 多人的故事;大会演出《南泥湾》、《拥军花鼓》、《二月里来》、《红旗颂》、《义勇军进行曲》等音乐舞蹈节目。 演出结束,区委领导上台向200 多名抗日老将士赠送“纪念抗战胜利50 周年”纪念章。
五、“七一颂”歌会
1996 年6月29 日晚,普陀区“七一颂”歌会在普陀体育馆举行。歌会由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文化局主办。歌会在序歌《国际歌》歌声中拉开帷幕,分“难忘的岁月”、“辉煌的年代”、“腾飞的世纪”3个篇章,共演出33档音乐舞蹈节目。著名指挥家司徒汉担任全场唱指挥。上海印钞厂、武警七支队、铁道学院、区级机关,区建委、区教育、区卫生、区商委系统,各街道、镇等组织歌队人座南北看台演唱,分别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潇洒的上海》。在歌会上,100 名青年党员宣誓人党,10 名模范共产党员、1996 年市先进党组织受到表彰,模范共产党员、全国劳模徐虎与“徐虎兵团”(由徐虎带领的为民服务组织)和大家见面。“七一颂”歌会在全场合唱《我们普陀人》歌声中落幕。
六、“普陀人赞徐虎”广场歌会
1996 年8月24 日晚,在外滩陈毅广场举行“普陀人赞徐虎”广场歌会。徐虎以“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行动在服务行业成为明星,并于1989 年、1995 年、2000 年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为歌颂他的精神风貌,区文化局和上海文艺出版社组织词、曲作者创作一批群众歌曲,并联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中山北路街道办事处举办广场歌会,演唱新创作的15 首歌曲:《赞徐虎》、《十九点钟的太阳》、《身影·脚印》、《好人徐虎》、《永恒的精神》、《平常人的歌》、《人入学徐虎》、《信守承诺》、《徐虎,你在哪里》、《徐虎的队伍越来越长》、《那一颗星闪闪亮》、《夜明珠亮起来》、《徐虎,你一生付出》、《百姓在你心中》、《爱的倾注》。 著名词曲作家王森、张鸿西、陈念祖、薛锡祥、汤昭智、陆在易、朱良镇、吕其明、金月苓、金苗苓、茹银鹤、孟津津、侯小声等担任上述作品的创作,并参加广场活动。 徐虎十分激动地接受电台采访,普陀区业余歌唱演员、合唱团队和特邀演员登台表演,广场汇聚2000 名观众。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现场录制并播送实况。正在沪采访的德国一家电视台也架着摄像机拍摄实况。
七、“庆七一·迎回归”歌会
1997年6 月28 日晚,在普陀体育馆举办。由区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区文化局、区建委、长征镇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而举办,歌会设“回归礼赞”、“世纪屈辱”、“根在中华”、“浦江春潮”、“共创辉煌”5个篇章。来自全区各街道、镇、各系统的21支大型歌队和上海警备区文工团、武警文工团、部分专业歌手参加。中心台背景有万里长城、高耸的华表连接着香港特区建筑群。开幕时灯光齐亮,鼓乐齐鸣,双龙翻腾,群狮欢舞,高空滑下大幅标语“洗雪百年国耻,喜迎香港回归”,歌会在5个篇章中逐步推向高潮。 《我的中国心》、《万里长城永不倒》、《东方之珠》表达着时代心声;在《春天的故事》歌声中,天幕上出现一位老人巨幅招手画像,11支大歌队的歌声此起彼伏,引起全场同声高唱《我们普陀人》;当歌会唱起《香江小夜曲》、《走进1997》和再一次唱响《回归礼赞》时,军乐队和仪仗队护卫五星红旗走入中心台。歌会在100 多人表演的大型广场舞蹈《花满人间》和全场高唱《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歌声中降下帷幕。
八、庆祝建国50 周年文艺晚会
1999 年9 月27 日晚,区委、区政府在普陀体育馆举行“祖国颂”——普陀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 周年文艺晚会。晚会以歌颂祖国、迎接澳门回归祖国为中心内容,设“东方红韵”、“普陀赞歌”、“锦绣中华”3个篇章,演员和观众3000 多人。会场中心区搭建宫灯型舞台,北看台为舞台背景区,两侧各设百人合唱队,正中设340人组成的活动背景区,按节目内容和需要造景,烘托演出气氛;南看台观众以定向组织为主,除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散席观众区外,分设18 个方阵,统一服式,手持各式道具配合演出。 晚会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开场,军乐队演奏,全场放声高唱,武警国旗班3名战士高擎国旗绕场一周,背景造型出现“五星红旗”;当背景出现“星火燎原红旗万杆”时,大型舞蹈《红旗颂》正在演出。 在“普陀赞歌”篇章里,有长征镇创作演出的民乐合奏《长征晨曲》、知名喜剧演员魏宗万和京剧演员方小亚表演的小品《跟踪关怀》、区建委创作演出的锣鼓快板《喜庆“两湾”大动迁》,区长胡延照走进节目中,他在接受群众赠旗后,指挥全场唱响《我们普陀人》。 晚会还表演了创作舞蹈《祝福澳门》,最后在大型歌舞《大中国》中落幕。
九、广场文化活动
2000 年12 月31 日晚,区政府在长寿路亚新生活广场举行普陀区“奔向新世纪,红星欢乐夜”广场文化活动,参加活动近10 万人,内容有“广场集体舞”、“行街彩车”、“文艺演出”、“高空走钢丝”、“火炬长跑”、“焰火燃放”。副市长周慕尧出席晚会,区长胡延照作迎接新世纪献辞。 整个活动展现市、区领导与民同乐、群情振奋的壮观场面。
十、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80 周年大型歌会
2001年7 月1 日,在上海市体育宫举行“红旗颂”——普陀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80 周年大型歌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从上半年开始,各单位纷纷举行群众歌咏活动。 通过基层预赛,23支歌队入选“普陀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八十周年群众歌咏大赛”,最后产生9 支歌队进行决赛。9 支入选歌队带着精心编排的歌舞节目参加“红旗颂”大型歌会。会上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各界群众2000余人放声高歌,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亲爱的祖国,讴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丰功伟绩,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十一、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及意大利巴洛克大型光雕展
2003年9 月30 日~11月2 日,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中心和普陀区政府联合主办的意大利巴洛克光雕展,在长风公园举办。 光雕展是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的热身造势项目,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灯饰与现代声、光、电表现形式相结合,并根据长风公园独特的山湖水景进行布置,共推出造型各异光雕作品13组。为增添气氛,环绕银锄湖布置1条2公里长的巨型拱门光雕。 同年10 月17 日,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活动在长风公园举行,中外艺术团体进行空中、陆上、水面上的表演,并进行大型音乐、激光造型焰火表演,取得圆满成功。光雕展历时35 天,参观游客20余万人次。
十二、“一街一品”社区特色文化队伍汇演
2003 年12 月2 日,普陀区社区特色文化队伍“一街一品”汇演在上海市体育宫举行。 “一街一品”是普陀区为推动社区文化团队建设,在全区近千支群众文化队伍基础上精选创建的、具有各街镇特色的文化精品队伍。汇演中,石泉路街道的“欢庆锣鼓”、宜川路街道的“古韵腾狮”、真如镇的“真如花鼓”、甘泉路街道的“炫彩鼓韵”、桃浦镇的“金龙狂舞”、长征镇的“时装表演”、长风新村街道的“国际舞”、长寿路街道的“踢踏舞”、曹杨新村街道的“长鼓舞”队等竞相亮才目,各展风采。市文广影视管理局和区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并观看演出,演员和观众有2000 多人。
第三节 展 览 、展 示
一、读书成果系列展示
1996年8月31 日~9 月5 日,在沪西工人文化宫举办“图书馆,我们的终身学校”普陀区读书成果系列展示活动。展示活动由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局、区总工会主办,各街道、镇和区科委、沪西工人文化宫、区图书馆等单位协办。读书成果系列展示分“五篇”、“三杯”。 展示活动收到国际图书馆联盟贺电和市、区各级领导的题词。市委副书记陈至立题词:“读书学习,提高素质”。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炳华题词:“知识的海洋,力量的源泉”。上海市副市长龚学平题词:“图书馆是知识、智慧和才干的海洋”。
“五篇” 读书阵地篇:反映公共图书馆、工厂、企业、学校、科研、卫生单位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读书活动篇:反映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红领巾读书活动、家庭读书活动、银发读书活动盛况;读书风采篇:反映优秀读书户风采和各街道、镇及各大口开展读书活动情况;读书成才篇:反映“三学状元”、拔尖人才及先进集体、读书成才的事迹与状况;读书演示篇:反映科技知识阅读及高新科技知识电脑现场演示。
“三杯” “曹安杯”文明家庭推荐书目评选:有13 个街道、镇786 户居民参加评选,共发选票727 张,初选书目100余种,由专家曹正文、帅本华、陈雪良、郭连望、浦保f 等进行评选、复选,评出第一批推荐书目50 种,并评出优秀推荐户20 户;“白玉杯”读书成果演讲比赛:在全区各街道、镇展开选拔R,区总工会协助各大口推荐演讲材料和演讲员,23名演讲者进入杯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后举行表演赛;“科普杯”“图书馆,我们的终身学校”征文:征文稿100余篇,经评委阅稿后,评出一、二、三等奖,佳作向报刊推荐发表。
二、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
1993~2003 年,全区共举办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19 次,参展作品4000 多件。各展展期为7 - 10 天,参观群众3万余人次。
第四节 社区文化活动
一、真如古镇文化庙会
真如庙会始于元末明初。1986 年,举办文化交流庙会,此后延用“文化庙会”名称。1998年,真如古镇文化庙会被列为上海旅游节活动项目之一,同年10 月19 日~11月1 日举办,历时14 天。 由市旅游委和普陀区政府主办,设有古镇风情——民间文艺行街表演、古镇街艺——民间手工艺展示、古镇乡音、古镇欢歌、古镇艺坛、古镇雅趣、古镇秋韵、古镇抒怀、古镇新姿等10项活动。 副市长周慕尧、市旅游委主任姚明宝参加开幕式,观看文艺行街表演,游客130 万人次。展示会在全市旅游节活动评比中名列第四。2002 年,真如古镇文化庙会增设社区文化大舞台、家庭文化大展示。2003年,真如古镇文化庙会增加花车大巡游,20 多辆彩车夜巡真如古镇;普陀区收藏协会承办的六大收藏精品展馆同时开放,成为展示民俗文化风情的新亮点。
二、“曹杨之春”社区文化艺术节
1990 年起,艺术节由曹杨新村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主办,每年1届,每届有1个主题,围绕1个中心开展各项活动。1991年,曹杨新村建村40 周年,在曹杨影剧院举办专场演出,在区文化馆举办图片展,在新村中心地带举办花展、书市和文体节目展示,市、区领导和当年居住在新村的全国和市的劳动模范杨富珍等参加庆祝活动。1992 年,艺术节以“为红旗增辉”为题举办多项文化活动,曹杨新村街道被评为全国红旗街道。1993 年起,先后以“迎东亚运动会”、“欢庆上海解放45 周年”、“春满曹杨”、“我爱我家”、“繁华似锦”、“花之颂”、“放歌高唱五十春”、“奔向新世纪”、“跨世纪的曹杨”、“美哉曹杨”等为主题举办艺术节,每届艺术节有六七项活动,辖区内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积极参与,每届活动人数在万人以上。13 年间,艺术节成为该街道传统的特色文化活动项目。
三、“桃浦之光”文艺汇演
1996 年,首届“桃浦之光”社区文化广场晚会在北方商城举行,以后每年举办1届,由桃浦镇人民政府主办。 1997 年,在上海铁道大学举行。1998年,桃浦镇纪念改革开放20 周年暨第三届“桃浦之光”社区文艺汇演在铁道大学举行。1999 年,桃浦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 周年暨第四届“桃浦之光”社区文艺汇演在铁道大学举行。2000 年,第五届“桃浦之光”社区文艺汇演暨仲夏纳凉晚会,以1个主会场、2个分会场形式同时举行。 2001年,第六届“桃浦之光”社区文艺汇演暨仲夏纳凉晚会,以1个主会场、3个分会场形式同时举行。2002 年,在联建小学举办第七届“桃浦之光”文艺汇演。2003 年,在桃浦文化馆举办第八届“桃浦之光”——非公企业专场文艺汇演。
四、甘泉路街道小区节
1996 年起,每年10 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由甘泉路街道办事处主办,在街道辖区内举行。20 世纪90 年代初,甘泉东块新住宅群成片崛起,中心城区市民大量迁入,人口激增。 为使新老居民热爱小区生活,街道通过组织社区活动,让居民展示自己的才艺。 1996 年10 月,举行首届小区节,以“环境优美舒心”、“居住安定放心”、“生活方便称心”、“重新就业定心”、“文化娱乐欢心”、“团结互助热心”、“同创共建齐心”为主题开展活动。 第二届在该街道8 个市级文明小区联合举行。 第五届在甘泉公园举行。 第七届在甘泉公园举行,以迎“十六大”,建好家园为主题。 第八届在普陀体育场举行,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 每届小区节有社区居民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体育表演、宣传板幅展示,同时举办各种交流、咨询、服务等活动,每届参加居民万余人次。至2003 年,已连续举行8届。
五、长征镇首届艺术节
1997 年6月28 日,长征镇与区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区文化局、区建委共同举办“庆七一·迎回归”歌会。200人参加演出,130 人组成的合唱队参加中心演出,歌唱长征镇镇歌《热土上前进着长征人》,由首获全国群星奖铜奖的民乐队伴奏,这次活动宣布长征镇首届艺术节开幕。艺术节历时5个月。是年8月,组织艺术节系列赛之一的歌曲卡拉OK“青春杯”、“青松杯”歌手初赛与决赛,80 多人参加,评出一、二、三等奖;同期举办沪剧初赛与决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同年10月,首届艺术节闭幕式专场在长征影剧院举行,由“颂祖国”、“爱家乡”二部分组成。“颂祖国”在《红旗颂》乐曲声中启幕;“爱家乡”着重反映长征镇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演出具有长征特色的文艺节目。
六、 长风社区歌会
1998年11月22 日下午,在华东师范大学体育馆举行“颂改革、赞共建、创文明”——长风社区歌会。歌会由长风新村街道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普陀区文化局协办。这是一次展示社区建设成就、歌颂改革开放、赞美共建、共创文明社区的主题歌会,社区14 支大型歌队和各阶层2000 多人参加。歌会按“美在长风”、“情系长风”、“歌满长风”3个篇章循序进行,既有大歌队轮唱表现特色的创作歌曲,又有表现歌会主题的中心台节目,以及大块面的歌队造型画面表演生动细腻鼓动人心的情景刻划,加上灯光音响的烘托,成为一次成功的大型社区文化活动。 创作和演唱的歌曲有《长风之歌》、《志愿者之歌》、《文明楼组一枝花》、《人民公仆之歌》、《我们长风美》、《东方卫士之歌》、《长风街道医院之歌》,快板书《我们换了岗》,群舞《长风之歌》和体育舞蹈表演组合。
第五节 群众读书活动
一、家庭读书活动
1991年2 ~5 月,由区文化局、长风新村街道办事处主办,区图书馆承办的“长风杯”家庭读书求知竞赛活动,在金沙江大酒店天伦堂举行。全区14个街道、镇500 多户家庭参加。
1992 年3~6 月,由区文化局、东新路街道办事处主办,区图书馆、区少儿图书馆承办的“东新杯”家庭伦理读书求知竞赛活动,在联合大厦举行。该活动以家庭伦理为主题,全区11个街道,1600 户家庭参与。
1994 年4 ~9 月,由区文化局、中山北路街道办事处主办,区图书馆承办的“中山杯”市政知识家庭读书竞赛,以传播市政知识为主题,各街道、镇选派1~2 户家庭(共18 户)参加决赛。特邀市政建设功臣、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决赛中和参赛家庭见面,交流市政知识。上海广播电台作专题报道。
1998年4~10 月,由区文化局、甘泉路街道办事处主办,曹杨新村街道等13个街道协办,区图书馆承办的文明小区家庭读书活动邀请赛,以“思想教育进小区,科学知识进楼宇,伦理道德进家庭”为主题,在全区80 多个文明小区进行推荐选拔,550余户家庭参加各层次的读书活动选拔及比赛。静安、长宁、闸北、徐汇等区的文明小区的家庭被特邀参加比赛。 邀请赛推出“普陀区文明家庭藏书推荐书目”、“上海市民文明知识200 题”、“我为文明小区建设献一计”演讲比赛、“一句话评文明小区”等活动,产生读书示范户家庭 100 户、优秀读书户家庭1000 户。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为“读书示范户家庭”上门挂铜牌。
2000 年4~10 月,由区读书指导委员会、区卫生局和甘泉路街道办事处主办,大众卫生报、当代学生和新普陀报社等单位协办,区图书馆承办的“甘泉杯”迎接新世纪健康万人行知识竞赛活动,有来自全市的5000 余人参赛。同年,区图书馆围绕家庭读书户中部分下岗职工的经历,拍摄《图书让我再就业》电视片,片长20 分钟,在市文广局组织的为再就业服务研讨会上播放,获得好评。普陀有线电视台播出该片。
2002 年7~ 12 月,由区文化局、甘泉路街道办事处主办,区图书馆承办的“学习型家庭创建研讨和征文”与全区文明市民“格言、漫画”征集比赛,有2 万多人参加。甘泉路街道冯菊获征文一等奖。
二、红领巾读书活动
20 世纪90 年代起,普陀区每年举办“红领巾读书活动”(简称“红读”)。“红读”活动由区教育局、团区委、区文化局、区少工委、区少年宫、区少儿图书馆联合主办,“红读”活动办公室设在团区委。
1991~1992 年,开展“红读”交流活动和作家与小读者见面会,举办海洋航行知识夏令营活动和普陀区高年级学生课本朗读表演赛。在上海市“共和国之路在脚下延伸”征文比赛中,全区有200 名学生参赛,2名学生的作品获市三等奖。组织参加首届上海市少年儿童礼仪评选活动,普陀区获组织指导奖。累计组织“红读”活动20 多次,参加活动2 万多人次,30 多人分别在全国、华东地区和上海市各类“红读”竞赛中获奖。
1995 年六一儿童节期间,普陀区少儿图书馆举办“普陀区中小学生纪念抗战胜利50 周年读书演讲暨歌颂上海三年大变样书法、绘画比赛”,有300 多名学生参赛。在“当代中学生应具备的思想素质——上海市中学生辩论赛”中,区少儿图书馆选送的王炎等3 名选手获冠军,王炎获最佳辩手称号。在上海市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区少儿图书馆选送的荣洁获儿童画少年组一等奖。
1997 年,举办普陀区少年儿童“情系香港、爱我中华”系列读书活动和“洗百年耻辱、迎香港回归”主题读书活动,有香港回归图片展览、书法绘画表演、儿童长卷画表演、征文演讲、诗歌朗诵、纪念封设计展评等。有6500余人参加,25人获奖,其中一等奖3人。
1998年,普陀区少儿图书馆为扩大“红读”活动的影响面和参与面,以寒暑假为重点,以“冬冬乐”为活动名,开展每年一届寒假系列读书活动和暑期专题夏令营。这两项“红读”系列活动,由区文化局主办,区少儿图书馆和甘泉文化馆联合承办,使活动形式和教育内容更丰富,参与的少年儿童更多。 首届“区少儿‘冬冬乐’寒假系列读书活动”展示少儿才艺,开展低幼儿童故事比赛、“小小书法家”春联表演赛、遨游书迷宫等系列读书活动,历时20 多天,有1万余名少年儿童参加活动。 举办“弄潮儿”海上采风夏令营,组织学生外出采风参观、读书征文和摄影创作比赛等活动。
2001年,举办第四届“冬冬乐”寒假系列读书活动,以“青少年法制教育”为主题,开展法制教育万人答卷、智力大冲浪、法制小报设计比赛等,有5万余名少年儿童和市民参加。 同年7 月,举办“小镜头、大上海”摄影创作夏令营,以“爱我大上海”为主题开展采风、摄影比赛等活动。
2003年,举办第六届“冬冬乐”寒假系列读书活动,以学习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题,开展知识竞赛、小品表演、漫画展览、道德论坛等活动,有5万余名少年儿童和市民参加。同年7 月,举办“少儿读书”夏令营活动,以“春天的真情”为主题,组织读书征文、故事比赛、东方绿舟采风等活动。在上海市青少年故事小品比赛中,普陀区少儿图书馆获优秀组织奖。
1991~ 2003 年,区共举办各类“红读”系列活动、竞赛和夏令营、冬令营等150 多场次,参加读书活动的青少年儿童20余万人次。38人在全国、上海市等各类“红读”竞赛中获奖。 区少儿图书馆6 次获市“红读”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