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社团对外交流
第一节 社团
一、区红十字会
1991年,区红十字会有基层组织452个,会员5.52万人。中、小学红十字组织覆盖率100%,青少年会员1万余人,区内大部分初中开设卫生救护课程,每年受训达几千至上万人次。1992年,成立上海市普陀区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住院医疗保险工作协调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全区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住院医疗保险投保率100%。1993年,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保险推广到0~3岁,0~3岁婴幼儿投保率94.5%。有7人获得急救培训师资上岗证,有82名中小学卫生保健教师经考核取得现场初级急救合格证。1995年,通过全区街道、镇红十字救护队,对居民进行卫生知识和三防知识培训,全区自救互救网络初步形成。1996年9月1日,成立少儿住院基金管理办公室,有14.3万名少儿参加,共筹集基金300多万元。1998年,全国十几个省和地区遭受特大暴雨侵袭,区红十字会积极组织捐款2万元,救灾物资价值70万元。2001年3月,《上海市遗体捐赠条例》颁布实施。区红十字会热情接待,规范操作,至2003年底累计遗体捐献登记357人,其中实现遗愿的有16人。同年8月,区红十字会组织广大共青团员积极参加“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活动”,全区有114名团员青年报名参加骨髓捐献。2002年,陕西、四川等地遭遇暴雨、山体滑坡灾害,区红十字会动员全区群众,先后共募集捐款2万元和10万元的救灾物资。2003年,全区有红十字基层组织115个,团体会员56个,会员1.21万人,有红十字医院4所。
1991~2003年,区红十字会对辖区内8000余户家庭进行帮困。帮困款约30万元,帮困物资价值100余万元。
二、区医学会
普陀区医药卫生学会(简称区医学会)是一个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法人,创建于1960年,地址延长西路583号。1991年以后,多次被区科协评为星级社团。1995~2001年,举办护理、药剂、放射、检验、肿瘤等各种类型学习班60多期,培训学员3600多人次。2000年,组织执业护士专题培训班6期,培训护士368人。2002年初,区医学会和培训中心成立上海市远程医学教育中心普陀区教学站,拓宽继续医学教育渠道。举办以远程教育为形式的普陀区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班,学期为半年。第一期45名学员,通过考试全部结业。2002年6月,成立普陀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心,由上海市医学会统一分片,普陀、静安、长宁、嘉定4个区医学会组建为一个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区医学会制订《普陀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心工作人员守则》、《各类人员工作职责》、《鉴定流程》、《鉴定会程序》等13个规章制度。2002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正式实施。截至2003年底,区医疗事故鉴定中心共受理医疗事故争议案24例,其中由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17例,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2例,由法院委托鉴定5例。完成鉴定并发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14例,其中属医疗事故5例,占鉴定数的36%;非医疗事故9例,占鉴定数的64%;因各种原因终止鉴定10例。
2003年,对晋升职称对象的IA类学分进行验证,有67名医务人员取得合格证,全年共完成890名中级以上职称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验证工作。至2003年,区医学会有团体会员单位17个,会员4924人。
三、区工厂企业卫生保健管理协会
该协会前身为上海市工厂企业保健管理协作委员会普陀区分会。1991年初,经区民政局批准成立区工厂企业卫生保健管理协会,会址澳门路671号,有工厂企业内部医疗机构210个,其中70个成为协会团体会员。该协会是由区工厂企业内设医疗机构组成的协作社会团体。协会在区卫生局领导下,致力于加强工厂企业卫生保健工作,加强会员间的业务联系,促进工厂企业卫生改革和保健事业的发展。协会下设技术培训、咨询服务和基层卫生3个专业管理组,每年举办10余次大型活动。1998年,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对全市工厂企业内部医疗机构考核的通知》和《本市内部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各工厂企业内设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经过对医疗机构的基本条件、管理制度、预防保健、医疗质量、药品管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站容站貌等8个方面内容的考核,有212个被评为合格保健站,评出先进保健站50个。1999年,全部完成内设医疗机构执业登记。2000年,发放218家内设医疗机构执业合格证。2001年,进行社团登记复查工作,有会员43个。2003年,社团登记复查后,辖区内有执业登记的工厂内设医疗机构会员单位45个。
四、区计划生育协会
1987年5月15日,普陀区第一届计划生育协会成立。1991年,区计划生育协会有会员单位103个,会员22374人。1992年后,区计生协会先后制订和实施《普陀区创建合格协会三年计划》、《普陀区计划生育协会关于加强基层协会建设的意见》。1997年,区计生委开展创建特色计划生育工作,率先在全市成立计生协会志愿者队伍,建立计生志愿者分支机构13个,志愿者7000余人。甘泉路街道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以老乡管老乡模式,实现流动人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同年,曹杨新村街道依托社区,探索以企事业单位计划生育协作组形式做好新时期企事业单位人口计生工作。真如镇在铜川水产市场率先建立市场计划生育协会,成为区创建计划生育合格市场的典范。2002年9月,区第四届计划生育协会成立,会长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心田担任,办公室设在普陀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03年,全区有计划生育协会319个,理事2485个,会员35790人。
第二节 对外交流
1990年9月起,区中心医院组建6批援助摩洛哥医疗队,每批为期2年,共有51名队员参加。由于医术精湛、服务优良,深受摩洛哥政府和当地居民的欢迎,该院被评为上海市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1991年10月22日,区中心医院与日本国御坊市北出胃肠病院续签友好交流协议书,此后每年都互派代表团进行交流访问。13年间,区中心医院共有14批58人出访日本,有11批21名医护人员到日本北出胃肠病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研修。日方共有15批103人访华。
1995年12月16日,区中医医院举行普陀区老年医院挂牌仪式。日本友人藤井、重松出席会议,捐赠5000万日元,并赠送日本政府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和渡边秀男“敬贺上海市普陀区老年医院”的题词。
1996年3月,纺一医院与美国哈佛大学签订成立医学研究中心合同。美国哈佛大学向纺一医院提供相关技术和科研设备。并帮助纺一医院培训医学技术人员,为有关科研人员去哈佛大学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2001年11月,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医学院终身教授、博士DavidC. Christiani到沪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区人民医院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遗传背景对棉尘易感性的影响”的课题,经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委员会批准,被列为国际合作项目。此项目得到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科研资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