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基督教
1991年,区内基督教固定活动场所为普安堂,另设桃浦新村、桃浦镇和真如镇3个简易活动点。随着宗教活动的逐步开展,各项宗教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和完善,信徒人数日益增加。1994年,在桃浦镇新建基督教桃浦堂,同时又增加李子园和大华地区聚会点,基本满足区内信教群众灵性的需求和信仰的愿望。1998年,因市政动迁,原普安堂被拆除,在新堂尚未建成前,普安堂的宗教活动仍在原址临时性建筑中举行。
1997年和2002年,区基督教三自(自治、自养、自传)爱国委员会和教务委员会(简称区基督教两会)先后召开第四、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领导班子成员、制订章程和制度。13年中,区基督教两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走三自爱国爱教的道路,采取集体领导、民主办教的方针。在活动场所里除主日和固定礼拜聚会及每年的受难节、复活节、圣诞节等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外,平时还开展识字、读经、查经、见证及唱诗班、老年妇女团契、青年聚会、信徒参加慈善帮困救灾等活动。由于普安堂、桃浦堂及其他附设活动点地处城郊结合部,2000年后,外地来沪打工的男女青年参加礼拜人数不断增加。礼拜堂不仅为他们单独安排聚会,还帮助他们在灵性和宗教学识上得到长进。
199 1年,全区有教徒约3000人。1996年,有教徒4400人。2003年,在册教徒6882人。
第一节 区基督教代表大会
1991~2003年,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教务委员会召开第三、第四、第五共3届代表大会,每届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
第三届代表大会。1993年3月30日,区基督教两会第三届代表会议在普安堂召开,参加入数157人。会议通过《普安堂管理规则》,选举蔡和廷为区基督教两会主任。
第四届代表大会。1997年9月8日,区基督教两会第四届代表会议在普安堂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区基督教两会第三届常务会工作报告、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章程、区基督教教务委员会章程、区基督教两会规章制度;会议选举产生委员67人,常委16人和由正副主任5人组成的两会领导班子,选举宁国敏为区基督教两会主任。两会班子平均年龄由上届59.8岁,降至55.2岁。
第五届代表大会。2002年7月6日,区基督教两会在普安堂召开第五届代表会议,全区191名代表参加会议,选举宁国敏为区基督教两会主任。
第二节 重大活动
1993年,区基督教两会在普安堂举行“普安堂恢复开放十周年纪念”活动,600余名基督教信徒参加活动。平日,宗教场所除固定的礼拜聚会以外,每年还举行圣诞期间圣诞崇拜、圣诞圣诗崇拜、圣诞圣剧表演、复活节期间的最后晚餐、受难节崇拜、复活节崇拜、复活节圣诗崇拜、新春礼拜、敬老礼拜、大型追思纪念礼拜、春秋两季培灵会等聚会。据统计,全年主日聚会人数约3500人次。参加节日聚会的人数约1000人次。1994年,区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举办宗教法规宣讲会。圣诞节夜,组织近3000余名基督教信徒和800名天主教徒在普安堂欢度节日。1995~1996年,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普安堂堂务委员会及信徒向云南、广西等地灾民捐款、捐赠衣物。共向郊县教会和外地贫困地区教会捐款6.2万元。1997年,区基督教两会和区天主教爱国会组织“迎香港回归”演唱会和智力竞赛,并在基督教桃浦堂举行建堂3周年座谈会等活动。1998年,区基督教两会举办教徒义工培训班,有教徒300余人参加。1999年,区基督教两会向生活困难的教徒74人送慰问金7400元,并为石泉路街道敬老院内老人赠送慰问品。2000年,区基督教两会在普安堂举行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50周年活动。2003年,普安堂和桃浦堂除举行圣诞节、春节庆祝活动外,还举办圣餐46场、复活节5场、培灵会3场、礼仪服务等宗教活动52场。
第三节 宗教场所
一、普安堂
创建于1924年,原为美国圣公会信徒在吴淞镇建立的教会。后迁至闸北大洋桥一带。抗日战争时期,该教会毁于炮火,由美国人杜华德在今昌化路935号租得楼房1幢作堂址,改名“全备福音堂”,归人基督教灵工团。楼下为礼拜堂,楼上为神职人员宿舍,共4间,约80平方米,有教徒百余人。1946年,杜从美国募款回沪,加上在沪信徒的捐献,购得中山北路北侧(中山北路1907号)农地千余平方米,建有二层砖木结构办公楼及建筑面积246平方米的礼拜堂,东侧为6间平房,西面是园地,四周以黑色篱笆相围,仍名全备福音堂,习称新堂。汪兆翔牧师主持堂务,教徒发展到300人。1958年,区基督教联合礼拜筹委会在该堂成立。同年9月,圣灵堂、天恩堂、证恩堂并人,全区基督教徒集中在该教堂举行联合礼拜。“文化大革命”中,宗教活动被迫停止,教堂被移作他用。1979年,教堂建筑区由基督教筹委会收回。经修复后,于1983年1月,复堂,改名基督教普安堂。1995年6月,正式登记。1998年,为配合市政建设迁址,普安堂被拆除,在新堂未建成前,原址搭建临时性建筑作为教徒举行宗教活动场所。
二、桃浦堂
坐落在桃浦镇绿杨路259号。1990年,商得桃浦二队土地,建造聚会场所。1997年1月,正式登记。随着桃浦地区信教群众不断增加,原礼拜堂已不能满足信徒信仰需求。基督教桃浦堂在市、区、镇有关部门关心下,于1999年12月,动工改建新教堂。2001年10月,落成使用。新教堂区占地2730平方米,建筑面积1156平方米。教堂内设1200个座位,并扩建原生活附属用房,筹建1个托老所。教堂建筑均呈对称状的哥特式尖顶,最高点为27.85米。整个教堂显得庄严、明亮、洁净、宽敞,是桃浦地区信教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