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伊斯兰教

 普陀区是全市回族居民和穆斯林最多的区。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关怀下,境内的穆斯林生活安定祥和。1979年,伊斯兰教徒宗教活动都在药水弄清真寺进行。1990年,药水弄地区进行大规模改造,药水弄清真寺拆除重建。在沪西清真寺未建成前,区内伊斯兰教徒宗教活动移至西康路1501弄内。

1992年,带有典型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落成,命名为沪西清真寺。该寺的开放使用,为上海沪西地区和在沪各国留学生中的穆斯林提供一个理想的宗教活动场所。每年的古尔邦节、开斋节等,都有数千名穆斯林到寺欢度节日。

寺院设民主管理委员会。在日常管理中,委员会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为区民族宗教界的团结进步做出贡献。该寺历任教长有:马少山、马国兴、撒焕亭、买俊三、王笃生、张朝真、马人斌和沙春华。1992~2002年,沪西清真寺教长由上海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哈桑·白润生阿訇担任。2003年,金宏伟阿訇当选寺院教长,陈培良任副教长、沙龙华任寺管理委员会主任。

2003年,全区有穆斯林3500人。  

第一节  沪西清真寺

原名药水弄清真寺。1990年7月,在药水弄旧区改造中拆除药水弄清真寺,在常德路1328弄3号拨地重建沪西清真寺。1992年4月,落成开放,新寺名为沪西清真寺。该寺是解放后上海第一所重建的清真寺。占地1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它由双心拱门、扇形穹窿顶的二层礼拜殿为主体建筑。宽敞明亮的礼拜大殿分上下两层,上层供妇女礼拜用,周围配有男、女沐浴室、讲经堂、教长室、接待室等。礼拜殿与两条走廊辅助建筑相衔接,四廊曲折,贯通各方。宣礼塔高25米,400平方米的前庭大院和小巧玲珑的内庭后院,各设一个彩色喷泉,互相映衬。院顶饰有6个拱形圆顶,其中3个装有新月标志。整个建筑典雅优美、错落有致、风格独特,为全市6座清真寺中,最具有典型伊斯兰建筑风格结合现代空间处理手法的新颖伊斯兰教寺院。 

第二节  重大活动

一、宗教活动

1991~2003年,沪西清真寺逢伊斯兰教开斋节和古尔邦节都要举行会礼,每次均有数千名穆斯林到寺内参加联欢会及宗教仪式。

1991年6月,沪西清真寺举行古尔邦节联欢活动,300余名穆斯林在伊玛目的带领下,举行宰牲仪式。1995年5月,沪西清真寺举办“情系普陀,中华穆斯林青年喜庆古尔邦节”联谊活动,华东师范大学各国穆斯林学生参加联欢。1998~1999年,沪西清真寺共接待来寺开斋的穆斯林2924人。接受兄弟民族611人及37个单位捐赠的斋费、慰问金8万余元;在古尔邦节,中外穆斯林1000余人到寺欢聚,共贺佳节。2003年,沪西清真寺共举办“主麻”日等活动51场,每场800人参加。举办盛大节日活动2场,共8100人次参加。在古尔邦节举行盛大节日庆典,到寺参加聚礼的中外穆斯林2000余人,宰牛3头、宰羊65只。此次活动规模是历年来参加入数最多、宰牲数最多的一年。

二、对外交往

13年中,沪西清真寺共接待伊朗、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新加坡、土耳其、也门、美国、英国、日本等6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侨胞和港澳台同胞33.9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