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佛教

 玉佛禅寺和真如寺为区内二大佛教寺院,是佛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1991~2003年,寺院正常开展念经、讲经、弘法、法会、举行信徒皈依、慈善活动等各种佛事,注重僧材的培养、自身修持及佛教文化的研究,坚持把“弘法与修持并重,素质与形象共进”作为寺庙发展的理念,并协助政府做好外事接待,动员佛教徒投身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开展国际交流。2000年6月,玉佛禅寺编纂的《觉群》杂志创刊,弘一图书馆修葺一新并对外开放,星期佛学讲座、青年居士佛学进修班、僧伽进修班、梵乐团和觉群学院相继开办。2002年,真如寺编辑出版10本一套的《真如丛书》,以此来剖析佛教的历史与思想,提高佛教文化品位,为促进上海佛教界文化建设起了积极作用。13年间,玉佛禅寺和真如寺经过修复、扩建、新建,规模壮观。在上海享有名刹声誉,吸引着大批海内外香客慕名前来瞻仰礼佛。

1991年,全区有僧侣102人,居士不足万人。2003年,有僧侣146人,居士2.36万人。  

第一节  玉佛禅寺

玉佛禅寺以供奉玉佛而得名,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建于江湾车站之侧,民国7年(1918年)迁建于安远路170号,是上海西区著名的宗教场所。寺院以中轴线的天王殿、大雄宝殿、般若丈室这三进殿堂为主,两边配以廊庑、观音殿、铜佛殿、禅堂、上海佛学院、五观堂和素斋部等,构成一个整体和谐、布局完整、风格古朴、气势宏伟的仿宋宫殿式建筑群。文物室内,藏有北魏、唐、宋、元、明、清历代珍贵文物。1994年3月18日,玉佛禅寺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2003年,寺内有僧众100人。全年进庙信徒、香客达100万余人。

一、寺院建筑

照壁  山门对面有照壁,由5面壁组成,每壁中均镶有一幅圆形砖雕,中壁最为高大,雕有巨龙头像,龙头四周烟云缭绕;左右两壁次之,雕着回首站立的凤凰,四周有牡丹、芍药、祥云、山岩等;最边两壁再次之,雕着大小2象。5幅砖雕,比例适当,配备均匀,立体感强,具有一定的艺术观赏价值。

天王殿  为该寺第一进的两层楼殿堂,坐北朝南,略向东偏。正面开门3扇,为该寺山门。殿内正中供奉着弥勒坐像,袒胸露腹,笑容可掬。弥勒背后面对大殿的为护法天神韦驮像。殿内两侧为四大天王,威武雄壮,神态各异。

大雄宝殿  为寺院的主体建筑。宽7间、进深5间,建在1米多高的台基上。四周有石雕栏盾围绕。每根栏柱上均雕有小巧玲珑,神态各异的小狮子像。大殿外观为2层仿宋宫殿式建筑。飞檐下挂着铃铎,微风吹来,风铎合鸣。殿前天井内有一座名为万年宝鼎的大香炉,由铜铁合铸而成。殿内供奉3尊金身大佛,趺坐在六角形莲座上,中间释迦牟尼佛,东傍为药师佛,西傍为阿弥陀佛。殿两侧是二十诸天像,其造型精美,形象各具特色。3尊大佛的背后,是一幅大型壁塑海岛观音像,观音居中站立鳌头,左右是善财童子和龙女,两边为骑狮文殊菩萨和骑象普贤菩萨;壁塑下部是站在各种水生动物身上的十八罗汉。整个壁塑造型优美,神彩奕奕,主从分明,互相呼应,浑为一体。殿内还陈列着各种法器,右角悬有大鼓,左角悬有寺钟,另有红漆大木鱼、磬等。

般若丈室  为寺院第三进殿堂。是寺内方丈讲经说法、接待国内外重要来宾和佛教代表团的地方。大门两侧的墙上,镶嵌有明代华亭董其昌楷书《四十二章经》及行书《释迦如来成道记》2种墨刻,共24石。在东西回廊墙上,还镶嵌有唐宋元明清著名画家工笔细绘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宝像、释迦如来八相成道图等。该室天井内,新置放名为“诚则灵”青铜钟和九龙吐水青铜碑各一座,以增强寺院的文化气息。

玉佛楼  位于般若丈室楼上,因供奉珍贵的玉佛坐像而得名。玉佛为缅甸整块优质玉石雕刻而成,佛身镶嵌许多玛瑙、翡翠等宝石,系清光绪八年(1882年)首任住持慧根从缅甸奉请到沪,为该寺镇寺之宝。玉佛楼又因藏有各种佛教经典,亦称藏经楼。该楼两壁大橱内藏清代刻本《大藏经》7000余卷,为清末住持本照进京请得的《龙藏》,又称《清藏》。2000年,玉佛楼进行改建,对原来存放《龙藏》的经柜重新木雕,还在玉佛像前的抱柱上,刻上赵朴初居士临终前不久在医院撰书的长联一副。同时,在玉佛楼顶部四周镶嵌688尊鎏金佛像。

觉群楼  2002年9月,玉佛禅寺与邻近的利群医院经过协商,通过土地置换,将利群医院0.52公顷土地划归玉佛寺所有。为满足信众的需求,在新辟的土地上兴建一座集多功能讲堂、教学、后勤、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弘法大楼,沿用觉群品牌,命名“觉群楼”。该楼有可容纳上千人活动的多功能厅、40余间星级客房,设有上海佛学院生活区、寺院办公生活区和后勤服务区。

二、寺院管理

玉佛禅寺自1979年恢复开放以来,寺院的管理制度,采取传统的丛林制和现代民主制相结合的办法。法师和居士一起管理寺院,居士竭诚地为法师服务,法师在寺务管理上吸收居士参加,以起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该寺在保持寺庙传统的行政组织的同时,围绕“以佛法觉悟群生,以教育培养人才,以学修提高素质,以服务树立形象,以文化提升品位,以慈善回报社会”的寺院理念,探索出一条适合发展需要的四部两室的管理网络。该网络对寺内繁忙的法务、弘法、接待、后勤等工作采取民主协商,统筹安排的方式,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协调人、事、物三者关系,既提高寺院的管理水平,又提高工作效率。

寺务委员会由法师和居士组成,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负责寺院大政方针的制订,对寺院的日常事务作出决策。寺务处具体贯彻和执行寺务委员会的决策,制订下辖各部门规章制度并进行督促和检查。寺务处下辖的部门分别是弘法部、法务部、后勤部、经济部、办公室、财务室。各部门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年终各部门进行总结,部门负责人要在寺务处成员会议上述职,最后由寺务处评比打分。合格者继续任用,不合格者及时更换,以保证寺务管理的高效优质。

寺内另有素斋部、法物流通处两大经济部门,既满足信徒和游客的需要,又为信徒和游客提供服务。2000年起,寺院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对素斋部、法物流通处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对部门经理公开招聘上岗。

2003年末,该寺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传递、文件审批、财务报销、库房领料等,一律实行网络管理。

三、佛事活动

玉佛禅寺每年举行法务活动。大型法务活动有:“禅七”、释迦牟尼成道法会、除夕迎春节系列活动、元宵挂灯法会、观音菩萨圣诞法会、清明华严佛七、众姓水陆法会、地藏法会、冬至弥陀佛七等。每场法会法筵庄严,法喜充满,信徒汇集。平时,每日进寺敬香者300余人,逢寺内大型法务活动,香火尤为兴旺。

1991年2月19日,寺内举行除夕迎春节系列括动,敬香礼佛信徒及游客近3万人次。1992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一,到寺敬香礼佛信徒近9万人次。是年正月十五元宵挂灯法会,有香客4.1万人次。同年11月,举行建寺110周年纪念法会。1993年8月6日,举行观音菩萨成道法会,敬香礼佛信徒有3万余人次。1999年2月23日,敬香礼佛信徒9.92万人次。2000年1月,寺内举行迎接新世纪撞钟活动,进寺参加撞钟和敬香礼佛信徒达8. 5万人次。2002年11月18日,举行建寺120周年纪念法会。2003年,寺内有香期22场,平均每次敬香礼佛信徒达1.38万人。举办大型佛事活动4场,累计进寺敬香礼佛信徒及游客达7万余人次。

、友好交往

寺院恢复开放以来,第十任方丈真禅十分重视同国际友人的友好交往。接待中,寺院坚持“在教言教”的原则,主动向国际友人宣传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介绍中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至2003年底,寺院共接待国际友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约300万人次。其中有印度总统文卡塔拉曼及夫人一行、捷克斯洛伐克总理拉基米尔·梅恰尔、葡萄牙总统马里奥·苏亚雷斯和夫人等。1979~1995年,真禅法师先后应邀到日本、印度、美国、新加坡等20余国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弘法访问,并多次出席国际宗教和平会议,为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佛教徒之间的团结与友谊作出贡献。1995年12月1日,真禅法师圆寂。1996~2003年,第十一任方丈觉醒先后接待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其中有泰国皇家警察总督、柬埔寨副首相、缅甸交通部长、新加坡商业部长和澳门总督等。其间,觉醒法师先后率团至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弘法访问,多次出席世界佛教徒联谊大会,参加国际性宗教首脑会议和佛教学术会议,为国际友好交往谱写新篇章。

五、慈善活动

玉佛禅寺继承和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十分重视资生事业。13年中,先后向社会福利机构、慈善事业和灾区人民捐款。

1991年8月18日,在“上海赈灾千人大义演”活动中,真禅法师代表玉佛禅寺,向灾区人民致慰问并捐赠救灾款。1992年7月10日,真禅法师代表玉佛禅寺向第一届东亚运动会捐款5万元,又代表真如寺捐款0.5万元。1994年,向区总工会帮困基金捐款4万元。是年4月17日,真禅法师代表玉佛禅寺参加“为扶贫帮困送一份温暖,献一片爱心,尽一份责任,添一份力量”活动,向普陀区困难职工扶贫基金捐款10万元。同年8月,向区民族托儿所赠送空调1台。1996~1997年,寺院先后向中国佛学院捐款60万元。1997年2月,方丈觉醒代表玉佛禅寺捐款帮助10户区属企业的特困户职工和5户少数民族特困户。是年7月,向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10万元。同年8月,“真禅法师基金”建立,向市儿童福利院捐赠10万元。一年中,先后向社会慈善福利事业、佛教教育事业等共捐赠90余万元。1998年10月3日,玉佛禅寺组织上海市知名画家60余人举行迎中秋造福书画会,书画义卖款项全部捐赠灾区人民。2000年12月1日,玉佛禅寺出资200万元设立“真禅专项帮困基金”。2001年元旦,玉佛禅寺举行“和平之声”大型梵乐演唱会,会上,向市老年基金会捐赠5万元,作为送给上海老年人的新年礼物。自2001年起,每年春节,玉佛禅寺都会拿出数十万元捐助100名困难学生和100户困难家庭。2002年秋,为支援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玉佛禅寺在云南元阳县创办“元阳觉群希望小学”。  

第二节  真如寺

一、寺庙重建

真如寺的前身为真如院。南宋嘉定年间改真如院为真如寺,到元延祐七年(1320年),僧妙心请额重建。真如寺从创建至今历经沧桑,寺庙建筑屡建屡毁。至1949年上海解放时仅存大殿及东西配殿等破残建筑。1950年,经过华东文化部蒋大沂及古建筑专家刘敦祯的实地勘查,发现大殿枋上有双钩阴刻“青大元岁次庚申延柘七年癸未季夏月已巳二十乙日巽时鼎建”字样,由此认定大殿为元代遗构。1959年5月25日,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将大殿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真如寺又遭劫难,并险遭火焚。1977年12月,大殿再次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几次进行修缮。1991年8月26日,成立真如寺修复委员会。委员会由明旸、真禅、妙灵、邵钟、贾劲松、王永平、尹波、胡建宁、明如、王春云、梁汝平、脱尘等12人组成。明旸任名誉主任,真禅任主任,妙灵、邵钟、贾劲松、王永平、尹波、胡建宁任副主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妙灵兼主任。1992年2月4日,真如寺正式对外开放。1993年,新建成仿元结构的天王殿。1994年4月16日,妙灵法师被委任为真如寺住持。是年,新建仿元结构的圆通殿。1995年,新建二层楼的念佛堂。1996年11月,真如寺大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24日,建成真如佛塔。2003年,完成真如桥的建造。至此,一座既具汉传佛教基本格调,又有现代创新意味的寺院主体建筑群开始形成。

二、寺院建筑

大殿  真如寺大殿又称真如寺正殿、大雄宝殿。建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是上海最古老的砖木结构元代建筑,也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元代砖木结构的大殿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殿顶为灰瓦单檐的歇山形式,屋面曲线优美、出檐深远,屋角起翘平和大方。屋面垂吊、戗角上塑有人物、走兽等装饰物。屋顶下设有四铺作小斗棋,后尾斜向挑出。大殿南立面中间开有6扇小格子落地门窗,门楣处正中有金字匾额“法界真如”。正门两侧书有楹联一副:东为“佛日光辉崇盛世群山咸悟真如”;西为“皇凤祥辑衍遐龄万姓同跻仁寿”。东西两次间各有一扇形如火焰的直棂窗。大殿北立面中间也开有6扇门,门楣正中有黑底横匾,书有“迴向菩提”,门两侧书楹联一副:西侧为“住于清净慧永虽烦恼身永绝诸戏论念报于佛恩”;东为“破诸烦恼障照以智慧光自性无所有智眼靡不周”。整个大殿古朴端庄,具有较强的审美特征和浓郁的古意,凸现明显的元代建筑风格。

1991年,新加坡法施林暨佛教居士林性仁法师等获悉真如寺将恢复开放,遂捐赠大小玉雕佛像3尊。1992年,妙灵法师将玉雕佛像迎请人寺,其中一尊大的坐姿玉佛雕像为释迦牟尼像,供奉在大殿正中玻璃佛龛内,经装金彩饰,玉佛雕像更显妙相庄严,古朴典雅。大殿内东西两侧分别置放钟、鼓、钹、磬、木鱼、木雕象等法器。其中13座铸钟多为明、清或民国时期所铸造,且具有较高价值之文物。佛龛后,面对大殿后门为观音浮雕像,观音像左右分立一尊善财童子像。

天王殿  修复工作开始后最先建造的一座殿堂,位于大殿前。该殿为仿元式结构。1993年6月动工,同年11月竣工。殿高9.96米,阔13.9米,深9.5米,占地132平方米。殿内迎面是一尊造型别致、笑容可掬的铜弥勒坐佛。殿两侧供奉的是仿元泥塑彩绘的四大天王和两尊密迹金刚,又称哼哈两将。四大天王手中分别执掌宝剑、琵琶、伞和龙,寓意风调雨顺,既表示佛法无边,又体现佛家施惠于民的慈悲胸怀。两尊密迹金刚亦塑得圆润可亲,颇具人间温情。殿北面正中是手执金刚杵的木雕彩绘韦驮菩萨,位居四大天王三十二部将之首,是一人间武将形象。天王殿正门上方匾额为“兜率内院”,面北后门上方匾额为“三洲感应”。

圆通殿  在大殿后面,系1994年新建,当年建成。为与大殿建筑风格统一,设计为仿元代单檐歇山顶式,白墙青瓦,古朴庄重。圆通殿又称观音殿。在殿的中心供奉一尊四面相同的观音菩萨像。像高5.2米,重35吨,用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为国内罕见。菩萨身披轻纱云罗,面容丰满,慈祥含笑。在菩萨的顶上分两层,上下层共雕有5尊小佛,与观音佛像形成一个整体。菩萨的底座是高1.2米由青石雕成的圆形莲花台。莲花台的束腰部,以金刚杵为柱,配以浮雕“八部众”。整座佛像从任何方向看去,都能看到一个完整的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佛像的上方天花板,划成36块的棋盘格,上面以彩色绘写梵文六字真言;中央是一口藻井,设有千手千眼观音以及三十二应身;四周是以香樟木为材料,精雕的1.2米高的挂落,其间雕以三世诸佛。殿的四周墙体上,镶嵌青石深浮雕的观音菩萨的二十八部众,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在二十八部众的上方,还置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居士生前录写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并勒石刻制的14块石碑,字体飘逸挺拔,为书法上品。

念佛堂  位于大殿东侧。建于1995年10月,初建时为江南民居式样,共两层,总面积1040平方米,可供500余人同时礼佛念经,也可举办大型佛事活动。楼下堂内供奉西方三圣立像,即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3尊佛像背倚莲卉形光背。堂后墙上方置有“人间净土”匾额,两旁柱上挂着楹联一副,上联为“祈愿四众勤修念佛三昧人人克服取证”,下联为“祝福莲友恒念诸法之王个个即生成就”。念佛堂里置有电视转播设施,可将堂内活动转播到其他各殿,达到一殿诵经全寺齐鸣的效果。念佛堂楼上为法师们阅览经典、书刊,并上课、学习书法场所。

真如佛塔  1999年12月24日落成。佛塔外形为江南地区常见的传统木结构楼阁式宝塔。为与大殿在建筑风格上一致,佛塔在层面出檐、层角起翘及斗拱,均仿宋元法式,典雅古朴。佛塔共九层,底层和二层之间设有一个暗层,所以外观便有十层檐口。从塔顶往下,十层檐口层层向外扩展,形成一个甚为柔和的抛物线形轮廓。每层檐口下均出挑平座(即阳台),外做古式木栏杆,站在平座上伸手可及每层悬挂檐角铜铃,观景之余叮当作响的铃传声,随风人耳,极有意境。塔顶为方椎式攒尖顶,具有秀美的凹曲线,顶尖为高10米的黄铜塔刹,层层向上的十三相轮和宝瓶,直插蓝天。佛塔底层是供奉佛像的主要场所,在4个塔门两侧,树立着8座青石深浮雕佛陀像,展示菩萨庄严慈护的生动形象。塔身外围按传统经典“游廊周匝”的做法,围有2.5米宽的木结构游廊,十分雄伟。廊和塔均置于一个由花岗岩雕刻而成的大台基上,台基作须弥座造型。4个正方向各出宽3米余的大台阶,每个大台阶都为8级,象征八正道。台座栏杆采用仿宋透空覆莲式,每边设4个莲花望信。台座栏杆的石柱上,刻有两种形状的52只小石狮,环塔一周。在台阶梯两侧,置立仿唐须弥石灯,雕刻精美,蕴含妙高光明之意,佛塔整体平面造型方中有圆,隐含着佛教经典中曼陀罗的象征寓意。佛塔四周还装有泛光设备,入夜,灯光泛照,在远处就能看见塔影。

真如佛塔为上海自晚清以来,百年间修建的第一座佛塔,其造形古朴端庄,蕴含着较深的文化内涵,成为沪上西北大门真如镇一道标志性景观。

地宫  1999年12月,建于佛塔下。是一座深3.5米,呈四方形,面积151平方米的钢筋混凝土地宫。宫内存放寺院收藏的名家书法、绘画、篆刻、工艺品等,布满地宫四周墙上及展台上,琳琅满目,宛若一小型书画艺术展览会。相对恒温的环境,对保存这些艺术品,十分有利。

藏经楼  位于真如佛塔后,是全寺最北端的建筑,2000年竣工。该楼共3层,主体以木结构为基调,吊顶、护墙板、扶梯、门窗等都是本色木料精雕,装饰得朴素庄重,古意盎然。藏经楼底层为方丈室。二、三层是收藏各类经书典籍的地方,藏书多达2万余册,其中不少是国内少见的珍藏本。

方丈室  位于佛塔北面,藏经楼底层,建于2000年,是寺内最进深的建筑。室门上方置有“真如丈室”匾额一块,系真如寺住持妙灵手书。丈室内住持的法座及接待客人的8套桌椅、茶几,均为红木制品,庄重华贵。丈室为寺院重地,是住持进行重要佛事活动和接待贵宾的地方。

三、寺院管理

真如寺在抓紧建造殿堂楼塔等硬件建设的同时,也抓紧建立和健全寺内组织、制度,加强各方面的管理,促进寺庙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1995年1月,建立寺务处临时领导班子。1996年3月,建立寺管领导小组。1997年起,建立寺院执事班子。全寺寺务由住持妙灵主持,寺院执事班子集体管理。随着寺院规模的扩大和提升,寺内财产的增加,寺院管理也在加强。配备财产管理人员,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定期核对,防止财产丢失、损坏;建立安全防火领导班子、组织僧人消防队伍,加强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确保寺院安全;组织年青僧侣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添置新设备。2003年,寺院内建立视频传输系统和电信网络系统,使寺院的管理能级更上一个台阶。

四、重大活动

真如寺恢复开放后,各项佛事活动也都积极有序地开展。1992年起,寺院坚持每周一次向信徒讲授佛教经典,每次参加的信众和僧人达100余人,在上海可谓独树一帜。1994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华严法会。法会期间,僧人引领信徒一起吟诵《华严经》。《华严经》共80卷,每天诵念6~7小时,18天诵完。1995年,举行华严法会,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战争,祈祷世界和平,并为在抗日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超度亡灵。1997年5月,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举行为期18天的华严法会,弘扬爱国爱教的精神,全体僧众、居士600人同颂《大方广佛华严经》,还通过寺内传输电视将电视图像与音响传输到各个殿堂,全寺院充满一派祥和的梵音气氛。1998年,举行华严法会期间,有不少信徒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和香港等地专程赶来参加,念佛堂近400只拜垫,座无虚席。

在佛教“慈悲济世、利乐众生”理念指导下,真如寺还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慈善帮困活动。1998~2003年,真如寺对希望工程、体育活动、纪念馆、敬老院等方面的资助捐款累计200多万元。

真如寺自恢复开放以来,积极开展各种对外交往活动。据统计,真如寺住持妙灵等法师在1998~2003年,国内出访累计36次,涉及江苏、浙江、安徽、辽宁、四川、重庆、江西、天津、贵州、河南等10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26所寺院;国外出访累计10多次,出访的国家有新加坡、泰国、日本、尼泊尔以及欧洲诸国。接待国内有关领导来访15次,国内佛教界团体来访17次。接待国外来访11次,涉及到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美国等4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