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真如镇

真如镇位于上海西北部,历史上与罗店、南翔、大场并列为上海四大名镇,有“铜真如”之称。1991年起,真如镇以经济发展、旧区改造、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区稳定为中心开展工作。1994年,确立“以寺兴镇、以市兴镇”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开展招商引资,一批知名企业相继在镇落户。1992~1997年,对杨家桥、庄家弄、梨园Al等老宅实施改建。兴建真如商业旅游小区,建成兰溪路仿古一条街。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广真如中学社区教育委员会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经验,开展家庭教育。在全区首创以社区学校为中心、社区学校分校为点“一校四点”(一校:社区学校,四点:真如西村、曹杨八村第一居委会、杨家桥居委会、真七居委会社区分校)网络化格局。2000年,曹杨八村、真光地区划人真如镇。同年5月,普陀区党政机关迁入真如镇地域,真如镇成为全区行政中心。1999~2000年,真如镇连续两届获上海市文明镇称号。

2003年,引进企业433家,注册资金8.5亿元。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休闲街、汽贸街、蔬菜批发市场、电子市场等改造工程相继启动。1991~2003年,每年举办真如庙会,通过各种文化展览、文艺演出,展示古镇民俗风情。先后创建市、区文明单位8个,市、区文明小区31个,全镇73.38%的居民生活在文明小区中。

第一节  经济

一、经济发展

1991年,真如镇政府制订经济发展规划,通过改革微利企业,扶植优势企业,招商引资等措施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促进镇经济持续发展。同年,完成营业收入5554.58万元,利润560.24万元,税收590.31万元。1994年,开发真如镇商业旅游小区,带动镇经济发展,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29%。1998年,对华洋电脑纸品厂、上海台钳厂、真如豆制品厂等进行改组改革,投资300万元新建真西农贸市场,同时加强招商引资,引进企业11家,注册资金3100万元。2000年,引进上海方大药业公司、真如乐购大卖场等企业92家,注册资金8530多万元。2001年,以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成为镇属经济的重要支柱,占镇属经济70%以镇工业园区为依托,用政策、服务吸引企业,完善“一门式”服务。2002年,引进企业171户,注册资金4.51亿元、美元20万元。

2003年,启动新一轮功能型经济建设,真如镇形成房产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兰溪路(北段)餐饮休闲街建设,真如工业园区建成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方大药业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正式投产。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71亿元,税收1.21亿元,首次实现税收超亿元。其中工业税收611万元、商贸企业税收3202万元、餐饮服务业税收1458万元、交通运输业税收620万元。

二、经济体制改革

1991年,真如镇经济分别由工业公司和工贸总公司两条线系统管理。真如工业公司管理镇办工业企业14家;真如工贸总公司管理综合服务社、民政工业公司、合作联社和劳动服务公司。镇属经济总产值5554.58万元,利润560.24万元。1992年,为适应市场经济,镇工贸总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理顺与下属5家分公司的责、权、利关系,并制订新的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全镇各企业转换机制,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1999年,经济科与工贸公司实行政企分开,组建镇经济贸易办公室,对镇属企业加强资产管理,提供政策服务。成立会计事务社,向部分企业派驻会计,加强企业财务工作监督管理。2000年,企业改革逐步深化,撤销行政性质真如镇工业公司,公司下属14家企业改制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有限责任公司4家,关闭10家。投入500多万元对部分改制企业职工实行分流协保。2001年,成立镇经贸委员会,对企业实行资产管理,提供政策服务和协调管理,督促新组建企业按现代公司制度运行。2003年,有镇属企业77家,改制72家,其中18家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7家改为股份有限公司、47家改为私营独资企业。

三、招商引资

1991年起,200多家市内、外知名企业进驻镇域内的上海电子电器市场。1996年,相继引进老城隍庙童涵春国药号、全国土特产商店、联华超市配货中心、四川四维瓷业南方销售总部、海上皇宫、真北乐购、方大药业、恒生电子等企业。1999年2月,成立真如镇招商领导小组和招商办公室,以服务是第一资源理念,为招商引资营造安商、亲商、助商、富商氛围,共引进项目11个,引进资金3100万元。2002年7月,建立真如都市创业园区,成为招商引资基地,台湾顶新集团等知名企业陆续人驻。1999~2003年,引进企业433家,注册资金8.5亿元。

四、开发商贸旅游

1991年,真如镇政府规划开发真如商业旅游区,以真如寺为核心,建成兰溪路旅游购物中心、北石路服务中心。1995年,成立真如商业旅游区筹备领导小组。同年3月,真如旅游购物中心打桩,8月,古镇大牌楼动工。至1996年2月,7座巷口牌坊先后建成。同年5月,真如旅游购物中心全面开业。1995~1996年,改建后的兰溪路商业街引进童涵春堂国药号、老介福等中华老字号、名特商店32家。1996年11月,举办真如庙会,10多个省市500多家客商参展,日营业额突破100万元。1998年,真如塔动工兴建,总投资800万元,是真如镇标志性建筑之一。1999年,筹建真如旅游公司,推动旅游事业进一步发展,开办真如古镇民俗风情展览会,达到购销两旺,商品成交额700万元,吸引各地游客80万人次。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为扩大真如镇知名度,每年举办一届真如庙会,取得双赢效应。2000年,在“平改坡”工程中,兰溪路两侧66幢居民楼改建成明清风格屋檐,商店门面大都改成仿古建筑。2003年,将开发旅游资源和修复、重建古镇人文景观项目列入古镇二期建设规划。

第二节  城镇建设与管理

一、老宅改造

1992年,杨家桥地区老宅改造启动,由真如镇、上海制药一厂、上海铁路分局等6家共同投资。一期工程投资2475万元,建成新住宅4.5万平方米,二期、三期工程分别于1993年、1994年动工,全部改建工程于1997年完成。三期工程共投入资金9559万元,动迁居民852户,拆迁面积9.6万平方米,建成住宅14.12万平方米,公建配套房3.18万平方米。1995年,真如镇最后一片旧城区庄家弄、梨园浜改造启动,规划改造成集商业、旅游、住宅为一体的真如商业旅游小区,共投入2亿元,动迁居民656户,拆除老宅建筑46223.41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2003年,真如镇老宅改造任务全部完成。

二、道路建设

1993年,投资500万元,实施兰溪路延伸段工程,辟通兰溪路一铜川路,全长220米,由真如房产开发公司组织施工。至1997年,污水管道、通讯电缆、自来水、煤气和供电配套工程全部竣工。1996年,投资80万元对辖区内坑洼不平的三原路、北石路中段实施拓宽改造,1997年竣工。拓宽后的北石路铺设下水道,解决雨天积水。1999年,由上海沪北供电所修复全长1557米的北石路路灯。2002年,改建全长1050米金鼎路(真北路一万镇路)。

三、河道整治

1994年,投资420万元,新建桃浦西路500米防汛驳岸。1997年上半年,真如港二期工程开工。真如港(4195米)及其支流大场浦(3320米),总长7515米,动拆迁居民110户及单位用房3566平方米,新建防汛墙3484米,疏浚土方5.4万立方米,新建防汛绿化通道2万平方米,同年12月23日竣工。1999年,投资18万元,对镇境内曹阳河(武宁路北至真北支路)河道污染堵口截流,组建曹阳河管理队伍。2002年,整治桃浦河,搬迁真如农贸市场,拆除真北、杨家桥农贸市场部分建筑,拆除桃浦河两岸200余间、5000平方米违法建筑,整修河堤、清除河道淤泥截污纳管,建起1000平方米大型清水平台、1.2万平方米清水园林。2003年,建立一支37人组成的专职河道保洁队伍,定时、定点清除河底淤泥垃圾,检查排污口,初步形成水清岸绿的河道景观。

四、园林绿化

1991年,真如镇推行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全年新增绿地2万平方米。1996年,沪宁高速公路建成,组织人员在入城段沿路种植常青树木,面积1200平方米。1997年,贯彻《全民义务植树条例》,新种、补种花木、草皮2.57万平方米,并与辖区内12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认养绿化责任书》。1998年,樱花苑居民小区创建成市绿色环保小区。2000年,建成星梅花园、真光八街坊和真西第二居民区3个绿色环保小区和真如中学花园学校。2003年,实施绿色家庭和绿色社区创建工程,完成公共绿地5.88万平方米、专用绿地7000平方米,调整绿化477平方米,建成市、区级绿色小区3个,绿色家庭850户,真光八街坊绿色小区创建成果名列全市第二,被评为上海“米其林绿色家园”。1991~2003年,全镇绿化面积共52.03万平方米,其中真北林带12万平方米,公共绿地20.65万平方米,居民区绿化13.78万平方米,单位绿地5.60万平方米。

五、环境整治

1991年,以创建市级整洁街道(镇)和创建三级卫生街道(镇)为突破口,在各小区建立绿化养护队、道路保洁队、卫生考核员3支队伍,加强小区管理。同年11月,市环境卫生竞赛办公室对真如镇进行考核验收,平均得分99.5分。1994年,在全市卫生红旗街道(镇)比赛中,获8面红旗、4面绿旗,卫生里弄和卫生单位合格率90%。1996年,真如镇获上海市卫生红旗镇称号,创建市、区级卫生示范小区3个。1999年,辖区内87家燃煤单位有81家进行整治,烟尘排放量下降95.1%,二氧化碳排放削减率90.8%,通过市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镇验收,真如镇创建成上海市一级卫生镇。2000年起,在居民区开展创建“三无”小区活动。2003年,真如镇建成基本无燃煤镇、大气达标镇、噪声达标镇和市一级卫生镇。

第三节  社区服务与社会保障

一、社区服务

1991年,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为军烈属提供优先服务。镇社区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公司设立27个服务项目。1994年起,各居委会建老年活动室、开办老年学校,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组织老年维权服务队,设立老年专家门诊等老年人服务体系。1996年,真如社区服务中心建成,设有家庭劳务介绍、社区服务网电脑服务亭、家电维修、代收公用事业费、医疗服务等18个服务项目。1999年,真如镇被评为上海市社区服务先进单位。2000年,成立社区服务领导协调办公室,新建真光社区服务中心,各居民区设立社区服务分中心,建立4000人的服务志愿者队伍,为34名独居老人安装阳光呼叫器,开通“社会热线”,为居民提供各类咨询。2002年,投资114万元建成曹杨八村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和真西居委会示范老年活动室。2003年,全镇有老年活动室23个,“社会热线”处理率、满意率分别为95%和90%。

二、社会救助

1991年,对区域内孤老、因病因残等困难群体通过单位或民政部门给予长期或临时补助解困。1997年,成立社会保障委员会,以政府拨款与集资相结合方式开展各项救助活动,2713户家庭获“帮困卡”,为40名特困人员落实长期帮困单位。1999年,建立社会保障(救助)管理所,推行“月月帮”主动服务。举行让特困家庭过好年万人捐活动,募集捐款14万元。开展为处境困难学生托底助困活动,社区内105名困难中小学生每人每年获400元助学金。2000年,规范社会救助工作程序,实行“一口上下”运行机制,对低保对象进行梳理、调整、复审,并为23户新疆知青家庭解决40多万元租房或购房补贴。同年,真如镇被评为上海市社会保障先进集体。2002年,制订社会保障救助管理责任制,构筑生活、医疗、教育、住房救助安全网,全年救助金额340万元,为39名患重病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26名残疾老人、77名残疾学生和240名困难残疾对象得到补助。真如镇社会救助管理所被评为市达标先进单位。2003年,全年开展各类救助2.32万人次,发放救助金463万元。

三、再就业工程

1992年,成立真如镇社会劳动力管理委员会,在待业人员中开展技能培训并安置就业。1996年,成立再就业工程协调小组,为待业人员建立就业指导卡,并进行跟踪服务。1997年,成立社会保障委员会,筹集20万元建立就业保障基金。建立由镇、居委会、居民小组三级再就业安置网络,通过培植新工作岗位、发展第三产业,先后为1571名下岗人员安排就业。同年,出资132万元,与区帮帮服务中心联建真如镇分中心,建立56个非正规就业组织,安置4000余人次就业。1999年,建再就业安置基地——真如豆制品厂、真如公益服务社,安置就业1818人次。2000年,通过各种途径安置失业、下岗人员4091人就业。2002年,建立就业联谊会,整合社区单位岗位资源,新增3家市场运作的公益服务社。2003年,举办春、秋2次就业招聘洽谈会,参加应聘下岗失业人员近万人,通过就业联谊会、促进就业中心等民间组织,新增就业岗位1420个,推荐上岗1.2万人次,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第四节  社会事业

一、教育

普通教育 1991年,境内有中学3所,小学6所,镇管附属幼儿园10所。有在校中小学学生5303人,在园幼儿1429人,教职员工651人。1995年,桃浦小学划人桃浦镇。1996年,铜川中学与铜川小学合并改名为铜川学校。是年,武威中学改名为新杨中学,迁址桃浦七村88号(桃浦镇辖区内)。1997年,真如第二小学并人真如文英中心小学。2000年,真光路街道辖区内1所中学、3所小学、5所幼儿园划人真如镇。2003年,境内有中学5所,小学6所,幼儿园8所,行政关系隶属于区教育局。真如中学、真如文英小学、杨家桥小学党组织关系隶属于真如镇党委,教育经费由区财政拨付。真如托儿所附属幼儿园、苗苗托儿所附属幼儿园、车站托儿所附属幼儿园、爱心托儿所附属幼儿园等4所附属幼儿园隶属真如镇,教育经费自负盈亏,镇财政补贴部分经费。2003年,有在校中小学学生9211人,在园幼儿2479人,教职工1001人。

社区教育 1988年,成立真如镇社区教育委员会,21个居委会建立社区教育小组,全镇9所中小学全部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厂校挂钩。1990年,有厂校挂钩单位101个,建立十九路军抗日军部遗址、真如国际无线电讯台等15个传统教育基地,英雄金笔厂等19个社会调查点,真北林带等28个劳动点,真如敬老院等37个服务点,为中小学生提供实习和调查场所。同年,在全市率先建立真如镇社区教育学校。1993年8月,真如镇社区教育学校更名为真如镇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先后举办金融财会、动画绘画技巧、文明市民以及外来人口学习等78个班,参加培训2.52万人次。1995年,真如镇被评为上海市社区教育先进集体,同时被授予全国社区教育委员会真如实验点。1996年,筹办真如镇面向21世纪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研讨会,编印《真如镇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面向21世纪研讨会文集》。1999年,制订《构建学习型社区三年规划》、《创建学习化社区行动规划》,并在真西第二居委会、海棠苑居委会进行创建学习型社区试点。2000年3月,建立真如镇学习型社区促进委员会。同年11月,市教委将真如镇列为上海市学习型社区实践基地。2001年9月,举办“学习,人生第一需求”真如镇首届终身学习节,展示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成果,表彰38个学习型单位和家庭、56名个人。2002年,在社区学校中建立名师名教人才信息库,46名志愿者应聘社区学校教师。开办真西、杨家桥、曹杨八村一委3所分校。同年9月,社区学校举办“学习型家庭——现代生活方式”真如镇第二届终身学习节,表彰11个学习型小区、9个学习型楼组,117户学习型家庭。并从百余篇家庭学习体会文章中,选出56篇编印成《学习型家庭——现代生活方式》。2003年9月,真如镇举办“快乐学习,让小康生活更美好”真如镇第三届终身学习节交流会暨《真如——千年古镇璀璨明珠》真如镇乡土教材首发式。编辑出版《快乐学习,让小康生活更美好》专集。社区教育形成“一校四点”网络化格局,共开设英语口语、电脑人门、金融投资理财等各种培训班99个,学员2502人;组织各类学习活动1645次,参加学习15.14万人次。

二、科普

1991年10月,真如镇举办首届科技节,各居委会利用黑板报、画廊、有线广播等对居民进行家庭科学生活指导。1992年,建立镇科普协会和镇企业家俱乐部。科技成果和技术人员先进事迹展览被评为1993年上海科技节普陀区活动优秀项目。1994年,召开真如镇科普协会代表会议。组织全镇中小学生参加我为古镇献计策活动,4名学生获一等奖,70多名学生获鼓励奖。1996年,开展创建科普小区活动,在部分小区设科普专栏、建科普园地,举办高科技图片巡回展览,组织居民观看《高科技三分钟》录像及科普电影等,有万余人次参加。1998年,结合“国际海洋年”宣传,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爱我海洋”系列活动。2001年,举办防震减灾展示活动,组织千名学生、居民参加唐山大地震纪念活动,学生自编自演防火救灾、防震救灾节目和自护自救演练。有4个小区通过区科普村考核验收。2002年,利用互联网促进科普活动,举办全国第二届科技活动周真如镇网上科技展示活动。2003年,完善镇、居委会、居民楼组三级科协网络,在金洲小学建立科技馆,镇科协编印“抗非”宣传资料1200余份。在居民小区新增科普生态钟2座,新创区科普小区3个,新增科普楼组117幢。

三、文化

真如镇有较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文艺资源,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活跃,真如庙会历史悠久。1991年,先后举办《今日古镇大家谈》摄影、绘画、书法展览和文化夜市、元宵灯会、沪剧大联唱等有地方特色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992年11月,举办融宗教文化、群众文化、商业活动为一体的真如庙会,庙会期间有真如寺的皇忏报恩护国大法会、真如镇书画篆刻摄影展、沪剧演唱会等,参加庙会的游客有50多万人次,营业额1011万元。1996年7月,真如镇政府、真如商城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集文娱、健身、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军民文化活动。1997年、1998年,真如文化馆分别举办真如古镇展新貌、群花争艳闹元宵活动和文明花开迎九八、迈开新步庆元宵活动,群众积极参与。真如庙会被上海旅游节定为普陀区活动点。1999年,举行真如镇民俗风情展示会,在兰溪路、北石路展示传统灯会,表演江南丝竹、评弹、现代歌舞、戏剧、五大古镇社戏等。2001年,举办真如文化旅游节暨“古镇之夜”花车巡游活动,全镇60支文艺队伍、18个文艺沙龙参加活动。2003年,真如镇投资60万元举办文化庙会。其间,上海古典艺术博物馆开馆,开放3个民间工艺品展馆;举行3场啤酒擂台赛、4台文艺汇演、600人化妆舞会和20辆大型花车巡游等活动。

四、体育

足球运动 足球运动在真如镇开展较早,主要活跃在中小学。1991~1992年,真如中学足球班获上海市中小学足球系列赛冠军,并代表上海参加1992年全国“萌芽杯”蚌埠赛区比赛,获冠军。1993年,真如镇被区体育运动委员会和区体育协会授予“足球之乡”称号,并获“绿茵工程”铜牌。1994年,铜川中学、真北中学分别成立阳光足球俱乐部、翻斗乐足球队。1997年,在市区比赛中,真北中学获上海市“有线杯”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初中乙级冠军,铜川学校足球队获甲组亚军;铜川小学足球队暑期赴江苏江堰参赛,获邀请赛冠军,在争夺翻斗乐足球俱乐部挂牌权比赛中,获得胜利。2001年,“鼎新杯”少儿足球邀请赛在真如体育场举行。2002年,在上海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真如足球队获第四名,被市足协授予“真如古镇足球之乡”锦旗。1995~2000年,向省市级足球队输送球员22人。1994~2003年,真如镇举办3届“英雄杯”老年足球邀请赛,2届“真如杯”少年足球赛。真如少年足球队一直保持上海市前三名成绩。

全民健身活动 真如镇政府注重群众体育活动,多次组织举办镇运动会。真如体育场是真如镇主要体育场所,境内中小学、企业建有小型运动场和操场,并为社区居民开放。1996年起,镇政府投资在居民区建健身园。1997年,举办全民健身演示会,在普陀区全民健身宣传周暨“真如杯”木兰拳比赛中,真如镇获一等奖。1998年,举行全民健身楼组家庭运动会,设有跳绳、踢毽子、保龄球、投标、40米快速跑、第八套广播体操等各项比赛,参赛家庭42户。至2003年,真如镇境内企事业单位运动场80%向居民开放,各小区均建有健身点,其中真西健身点占地5500平方米,配置健身器械31件,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全民健身点。85%居民参加健身活动,全镇有健身队伍37支,木兰拳队在全市比赛中多次获第一名。1997~2003年,真如镇4次获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五、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991年,真如镇党委调整充实镇精神文明领导小组。通过联谊会、座谈会、优质服务竞赛等活动,与辖区内48个市、区属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精神文明协议。1993年,以文明的语言行为,高尚的社会风尚,优美的社会环境为主题,开展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单位、建文明城市创建活动。1994年,真如西村被命名为上海市文明小区,真如镇被评为区文明镇。1997年5月,成立真如镇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按照真如镇《1995~1997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制订和实施《真如镇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意见》,开展知我真如、爱我真如教育活动。1998年,评选出镇两个文明建设十大功臣,创建成3个市文明小区、1个市文明单位,4个区文明小区、9个区文明单位。1999年,以创建市文明镇为目标,建立创建顾问委员会。同年,真如镇被评为市文明镇。2002年,组织居民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市民素质,并提出创建市文明社区目标。2003年,建成市、区文明单位8个,市文明小区25个,区文明小区8个。真如镇被评为2002~2003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

第五节  社会稳定与治安防范

一、安全小区建设

1991年,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协调防范措施、检查督促、增强群众防范意识宣传教育等,并组织日防队、夜间巡逻队、工纠队等,形成群众性治安防范网络。每年与真如派出所、车站派出所签订社会治安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季检查、半年考核制度。1997年,加强防范设施建设,实施“灯光工程”、“车棚工程”、“围墙工程”等,各居民小区设立门卫,值班人员定时在小区巡逻。2000年起,每年开展防人室盗窃百日竞赛活动,以小区黑板报、宣传栏、防范知识巡回展等形式对居民进行反人室盗窃防范宣传教育。同时,组织居民建立护楼队、护村队,形成点、线、面结合的防范网络,人室盗窃案有所下降。2001年,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中心,与各居民小区联网。2003年,安全小区创建扩大到安全一条街、安全市场创建,共建成市安全小区8个,区安全小区14个。

二、外来流动人口管理

1991年11月,成立真如镇流动人口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建立外来人口综合治理办公室,下设五星村、杨家桥、桃浦新村外来人员管理站,组建外来人口治安管理联防队,形成“三站一队一办”管理格局。以“管、控、查、建”为突破口,实行划片管理。1994年,牵头成立由工商、公安、城建、房管、卫生、计划生育、个体户管理等各主管部门领导参加的外来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先后制订暂住户口申报登记、信息反馈、重点对象调控管理等制度,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同时设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和外来人口服务队,负责落实外来人口管理工作。1997年,真如镇被评为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制订《真如镇私房出租管理细则》,对辖区内房屋出租户采取“一申请、二检查、三发证”制度,成立私房出租房东自管会,坚持有证出租、有证承租。2003年,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有专职工作人员50人,居委会外来人口房屋租赁登记站有兼职人员32人。全镇外来人口登记2.81万人,登记率90%。

三、人民调解与信访工作

1991年,建立行政调解办公室。1992~1995年,共发生各类纠纷1038起,调解解决1036起,调解成功率99.9%。群众来信来访中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说服、解释得到化解。1995年,真如镇政府获上海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6年,被评为上海市司法调解工作先进集体。1997年,成立真如镇法律服务所和社区纠纷调解中心,居委会设调解委员会,居民楼组设信息员,健全调解三级网络,纠纷调解率保持100%,调解成功率90%以上。2002年,成立真如镇市场人民调解委员会。至2003年,共处置、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14起,其中消费者权益类481起,占59%;业主经营类257起,占31%;其他类7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