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普陀建区以来,在教育、科技、卫生、体育领域都取得过许多可圈可点的成就,有些成就领先上海甚至闻名全国。教育事业方面,1949年以前,这里曾聚集着大夏大学、暨南大学、华童公学等著名学府,但由于工人和贫苦人口的大量迁入,全区人口的文化水平整体偏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普陀区即贯彻向工农开门的办学方针,依靠有限的财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扫盲运动。及至今日,区内形成“一环一园十街镇”优质教育资源圈布局,推进各类学校实现优质均衡多样发展。科技事业方面,普陀区一方面通过加强科普基地资源建设,推进科普资源共享,丰富科普专题活动,营造全民创新氛围;另一方面通过扶持和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园区,实现“科教兴区”,在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引进与培育中名列前茅,天地软件园、华东师大科技园、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上海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园、桃浦智创城等科技园区的创立,加快了资金、技术、政策等资源的集聚。卫生事业方面,曾经棚户区密集的普陀区,因爱国卫生运动而成功进入上海市首批卫生城区的行列,并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区域医疗资源的优化调整,全区的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教育科研等均有明显进展。体育事业方面,普陀区是闻名全国的“田径之乡”,培养输送了一大批竞技体育的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群众体育和“体教结合”工作也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