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档案工作
【概况】
2022年,区档案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写好五线谱,谱好两部曲,携手零距离,共画同心圆”发展愿景,秉持“人靠谱(普)、事办妥(陀)”作风,推进区域档案现代化建设,完成档案集中接收进馆、庆祝党的二十大主题巡展、档案室业务建设评价及数字档案室创建等重点项目,区档案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深化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市民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婚姻补证一件事”等功能实现不见面办理。至年底,接待查档13934人次,利用案卷15626卷(件),其中窗口受理民生档案查阅3213人次,利用案卷4905卷(件);通过全市“就近受理、跨馆出证”系统受理10721人次,利用案卷10721卷(件)。接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文件1541件。接收区委统战部、区委党史研究室、区投促办、区商务委、区红十字会等16家单位档案共25324卷(件)。在2022年全市档案公共数据归集考核中获评优秀。馆藏婚姻登记、独生子女等20类民生档案纳入“一网通办”平台,完善“领导干部帮办+工作人员帮办”立体式工作机制。编写《苏河星灿——普陀区历代志士贤达撷英》,全书约33.9万字,配图170余张,收录65名与普陀联系密切的人物。根据库房“八防”(防高温、防潮湿、防盗、防火、防霉菌、防光、防尘、防虫)要求,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档案安全防护体系,定期对馆内环境和档案实体进行防尘杀菌保护,库房及外圈走道区域中央除尘实现全覆盖。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在“上海普陀档案”微信公众号发布档案法治竞答10期,参与人数达5万人次。(施明辰)
【防疫档案归集】
2022年,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防控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提示》,强化区域联动,建立工作专班,赴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相关单位开展实地业务指导,与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本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工作提示的通知》《新冠疫情防控档案收集整理移交规则》。至年底,区内44个单位移交防疫档案,其中,文书档案3086件,照片档案4988张,实物档案176件,视频档案35千兆字节。(施明辰)
【“四重”档案管理】
2022年,加强“四重”(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要工作和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建立工作专班落实专项经费,调研摸底区委办、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区商务委等单位,明确档案工作组织架构,商定档案工作清单15项,编制保管期限表,建立“四重”档案收集、整理、保护和利用常态化工作机制。(施明辰)
【空中档案拍摄】
2022年,开展“鸟瞰普陀”第二期空中档案拍摄项目,以“一带一心一城”重点区域新地标、“半马苏河”沿线景观空间为焦点,联合区苏河经济发展带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真如城市副中心、桃浦智创城开展专题研讨,定制50处点位清单,开展航拍及虚拟现实(VR)摄制,全域记录区域发展面貌。项目成果开放共享,满足区内各单位对外宣传及招商推介需求。(施明辰)
【爱国主义教育服务升级】
2022年,依托馆藏红色档案资源优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做实“三公里文化服务圈”内容供给,完善青少年“当一天档案人”职业体验等特色活动。鼓励讲解员参加市级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等专业赛事,通过“以赛代训”方式提升职业素质、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升级场馆设施建设、基本陈列、内部管理、工作机制。年内,普陀区档案馆通过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初选并参加线上终审。(施明辰)
【迎接党的二十大档案系统主题宣传系列活动】
2022年,围绕全国档案系统“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主题,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系列宣传活动。10月,举办“迎接党的二十大”线上有奖问答,5000余人参与;开设“云上档案馆”,集中展示档案史料展、专题微党课、短纪录片等线上展览及微视频资源;策划推出“热烈庆祝党的二十大非凡十年‘靠谱’追梦路”档案图片展,用200余幅照片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普陀区转型实践成果,立足档案视角讲好普陀发展故事,在区内10个街道镇巡展,并同步推出线上展。(施明辰)
【书画作品特展】
2022年,发挥胡振郎艺术特展厅纽带作用,联合黄浦画院筹办书画作品特展。4月,举办“抗疫之艺”书画线上展,以书画档案载体传递抗疫精神,展出书画作品70件,人民网、新民网、东方网等媒体予以报道,各平台点击数超万人次。11月,举办“丹青颂辉煌——庆祝党的二十大召开书画展”,展出书画作品65件。(施明辰)
11月,“热烈庆祝党的二十大非凡十年‘靠谱’追梦路”档案图片展线下巡展举办(区档案局供稿)
【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
2022年,在“上海普陀档案”微信公众上策划推送微信栏目“‘靠谱’档案人”特别版8期,宣传优秀档案干部抗疫风采。聚焦苏州河文脉挖掘与传承,新设“苏河记忆——民族工业昔与今”栏目,讲述苏州河岸工业文明背后故事。探索区、校、馆际联动新模式,通过“学府撷影·寻忆文脉”栏目,梳理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东南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前身)等高校历史沿革、名人轶事,展示普陀区人文历史底蕴。(施明辰)
【档案开放鉴定】
2022年,落实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关于档案开放相关要求,抽调业务骨干研究优化档案开放鉴定制度,完善成员初审、科室复审、疑难会审、分管领导审定的工作模式,对1996年78个全宗、3134卷档案作鉴定划控,其中682卷向社会开放。做好档案信息安全防护,提升档案开放精准度,做到应开尽开。(施明辰)
【档案业务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2年,升级档案馆信息化平台应用功能,推进“一网通办”电子文件进馆,指导相关单位按照电子文件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进行规范化整理,并对接移交。贯彻“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要求,落实馆藏档案目录著录、数字化扫描、电子档案核查、数据检查验收等工作。至年底,完成档案扫描录入11万页、资源核对25万页。重点培育中环集团创建基层数字档案室。(施明辰)
【档案行政执法监督】
2022年,结合执法检查与业务指导,进行基层档案室业务建设评价工作。制定《普陀区档案业务建设检查评价工作办法》《普陀区档案业务建设检查评价标准》,组织召开评价工作会议,动员部署具体工作,以协作组为单位开展标准化培训。对标五大类84条具体内容,到区内12家单位开展实地检查。对重点档案实施常态化监管,区内50家单位完成2022年度重要档案确认与登记。加强执法队伍管理,为11人换领新版执法证。(施明辰)
【档案教育培训】
2022年,发挥教育培训在档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举办第35期档案岗位培训班、第24期档案继续教育培训班,档案岗位培训65人次,继续教育培训79人次,实务培训53人次。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部分课程采取“云端”培训专题录制线上授课模式,突破场地限制,避免人员聚集,保证课程质量和教学进度。(施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