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22年,区司法行政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新冠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为普陀建设“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公共法律服务持续升级。公共法律服务客厅覆盖31个片区,新建中以(上海)创新园公共法律服务客厅,连续四年举行“公共法律服务开放日”活动。制定《“靠普办”法律服务部分实施细则》,编制复工复产法律服务包和指南,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监督律师事务所、律师依法依规执业,为律师行业享受纾困政策提供支撑。完善家事和涉老公证服务品牌示范机构建设,组建在线公证服务团队,受理线上“一次都不跑”公证申请982件。新增“一网通办”自管公共服务事项3项,在“随申办市民云”App上全市首创“法援律师远程身份核验”快办事项。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877件、接待群众来访咨询6683人、接答12348法律服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10566个。首次编制并发布《普陀区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投诉举报处理情况白皮书》,处理司法鉴定信访投诉等285件,办结率、回复率均为100%,开展法律援助受援人司法鉴定费用减免“免申即享”工作。促成普陀区人民政府与华东政法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持续拓展。线上依托“一网通办”建设“解纷一件事”系统,对百姓纠纷申请归集分配;线下在全区10个街道镇建立“靠谱”解纷中心,整合10余个条线单位解纷资源下沉一线,打造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平台,通过联合接待受理矛盾纠纷276件,成功调解170件。试点调解程序前置工作,启动调解3827件,成功调解3609件。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健全区行政争议调解委员会。开展矛盾纠纷拉网式、兜底式排查28次,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受理各类矛盾纠纷8311件,成功调解8072件,调解成功率97%,司法部录用优秀调解案例17篇。矫正帮教工作持续发力。发挥普陀区社区矫正委员会作用,加强公检法司执法衔接配合,推进社区矫正执法责任制建设。编制应知与规范手册,强化对象在刑意识,运用信息化手段落实监管。做好重大节点安保工作。落实安置帮教工作机制,强化精准帮扶帮教。建设“智慧矫正中心”。启用“沪智矫”在线教育微信小程序,累计参加在线学习23967小时。完善“按需施教”模式,开展专题教育152场次、个别教育12128人次、公益活动390场,依托“心视界——心理直通车”工作室开展个别心理咨询77人次。开展“职导心航”项目、“温馨港湾”家属心理帮扶、“普老伴成长”等活动。队伍建设持续强化。制定区司法系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研讨等活动,组织区司法系统中心组联组学习、理论宣讲、专题研讨,举办“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发扬‘人靠谱(普)、事办妥(陀)’好作风,推动普陀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党日活动,基层党支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日人均积分提升值位列区各委办局第一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责任制签约、廉政风险滚动排查、作风建设专项治理自查自纠等,举办“强化靠谱作风、忠诚干净担当”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举办区律师行业党校2022年度党建培训班,加入区政法党建联盟,指导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成立全区首家独立律所党总支。年内发展党员2人,新建党支部2家。普陀区司法局作为全市唯一区级司法局获评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刘晶)
【中以(上海)创新园企业代表与律师代表“午餐会”】
2月17日,中以(上海)创新园入驻企业代表、律师代表“午餐会”举办。会上,6家企业代表从企业发展需要对法律服务提出需求,5名律师从专业角度对企业需求一一回应;双方还就如何开展产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进行交流。(刘晶)
【2022年普陀区司法行政工作会议】
2月24日召开,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伟出席并讲话,副区长蒋龙主持。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重要指示、市委书记李强在听取政法工作汇报时讲话、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全国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海市政法工作会议及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普陀区2021年司法行政工作,部署2022年主要任务。(刘晶)
【“2021年度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投诉举报处理情况”白皮书】
2月24日,区司法局召开“2021年度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投诉举报处理情况”白皮书发布会。白皮书全面分析2021年普陀区司法鉴定投诉举报案件特点,总结执业活动中存在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刘晶)
【普陀区人民调解员卡通形象发布】
7月14日,区司法局根据全区人民调解员特点,设计发布一组卡通形象和表情包。“任靠谱”(谐音:人靠谱):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擅长调处商事、消费、知识产权等新领域矛盾纠纷;“郝和谐”(谐音:好和谐):具有较强的群众工作基础和能力,擅长调处家事、邻里、婚姻等传统领域纠纷。卡通形象的发布更好展现普陀区人民调解员公道、正派、热心良好形象,扩大人民调解工作影响力。(刘晶)
【“走近公共法律服务,献计司法行政发展”政府开放日活动】
8月18日,区司法局举办主题为“走近公共法律服务,献计司法行政发展”政府开放日活动,10名市民代表受邀参观普陀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区行政复议局,近距离感受司法行政“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改革成果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流程,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知晓率和政务工作透明度。(刘晶)
【司法鉴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区司法局对辖区内3家司法鉴定机构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监督检查,邀请亲子鉴定、法医鉴定领域专家参加,通过听取汇报、查看监控、抽查案卷、交叉审核、交流点评等方式,对司法鉴定机构执行司鉴程序标准、技术规范、业务收费、文书规范等进行全面检查。(刘晶)
【普陀区第二批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挂牌】
11月1日,区司法局联合区知识产权局在中以(上海)创新园举办普陀区第二批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挂牌仪式暨调解员业务培训会。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燕、区司法局副局长戈亮共同向宜川、石泉、真如、万里4个司法所进行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授牌,至此,在首批6个司法所授牌的基础上,实现全区10个街道镇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全覆盖。培训会上,市知识产权民事纠纷专调委调解员邱江霞围绕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难点问题,讲解新形势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综合策略和方法技巧。(刘晶)
11月11日,第四届“法治普陀——公共法律服务开放日”活动在中以(上海)创新园举行(区司法局供稿)
【第四届公共法律服务开放日活动】
11月11日,普陀区举办第四届“法治普陀——公共法律服务开放日”活动,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宋烈,副区长蒋龙出席设置在中以(上海)创新园的主会场活动并讲话。区司法局、中以(上海)创新园、企业代表、律师代表等围绕普陀区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情况、中以(上海)创新园公共法律服务开展情况、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效能等进行交流;组织参观中以(上海)创新园公共法律服务客厅,现场观摩法律咨询、法律法规宣传展览等活动。(刘晶)
【普陀区委托公证查档“一件事”办事服务上线】
12月2日,普陀区委托公证查档“一件事”办事服务在“随申办市民云”App普陀区旗舰店上线。该办事服务适用于向普陀公证处申请办理涉及普陀区不动产公证的申请人,因需要向公证机构提交不动产登记资料作为证明材料,委托公证机构向普陀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事务中心申请不动产登记资料(档案)查询。该办事服务系全市首创,将两个环节、两次材料提交优化为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办理,减少材料提交和信息填写,让群众办理公证更便利。(刘晶)
·普陀记忆·
沪西工人俱乐部建成开放
1961年2月7日,上海市总工会沪西工人俱乐部建成开放。俱乐部以纪念20世纪20年代在沪西地区建立的沪西工友俱乐部而命名,此后曾先后易名为“普陀区文化宫”“普陀区工人文化宫”。1979年2月10日,更名为“沪西工人文化宫”。文化宫坐落于武宁路225号,东临武宁路,西至曹杨路,是具有革命传统的沪西工人的学校和乐园,是普陀区人文资源的瑰宝。1954年,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在普陀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讲话时指出,为继承发扬大革命时期“沪西工友俱乐部”的光荣历史传统,要在沪西地区建造一所规模较大的工人文化宫。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1959年1月14日,沪西工人俱乐部新建项目在武宁路71号开工。1961年2月7日,沪西工人俱乐部建成开放,成为受工会劳动者和当地居民欢迎的园林式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