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22年,区法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区委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下,在上级法院指导下,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普陀“写好五线谱,谱好两部曲,携手零距离,共画同心圆”提供司法保障。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党组研学、中心组(扩大)学习、专题研讨等35次。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召开党组会议89次,就重大事项、重要案件向区委、区委政法委专题报告21次,加大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问题研判力度。擦亮“靠谱”党建名片,探索“审判(执行)团队+党小组”党建创新路径,协同区级机关第五党建“聚联体”开展交流座谈,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制定政治素质档案管理办法,试行“靠谱指数”评估,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持续深耕执法办案主责主业,统筹推进防疫办案,收案30486件,结案29664件,结收比97.3%,比上年提升2.08个百分点,一审服判息诉率94.45%,审判态势稳中向好。依法审理刑事案件,确保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审结刑事案件966件,对1434名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严惩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犯罪,审结盗窃、抢夺、抢劫等案件93件。加大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力度,受理“凯晨案”等养老诈骗案件13件29人。依法惩治涉互联网犯罪,审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5件,涉网络黑灰产类犯罪案件286件。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550名被告人依法宣告缓刑。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注重把握认罪认罚自愿性和真实性,审结相关案件809件。化解民商事纠纷,提升定纷止争效果。审结民商事案件23646件。重点关注涉新冠疫情矛盾化解,准确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精神,合理确定各方责任。审结劳动争议、教育医疗、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案件1136件,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新业主反对加装电梯案入选“2021年度上海法院十大涉民生典型案例”。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案件224件,服判息诉率89.73%。研判化解新类型纠纷,助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司法解释顺利出台,并收到最高人民法院感谢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护航创新产业发展。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691件,其中罗某等人侵犯著作权案获选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2021—2022年度知识产权十佳案例”,另有3个案例获评市级奖项。审结涉“明星大侦探”“街篮”“十万个为什么”等社会关注度较大的案件,依法裁定准许实施诉前禁令,严厉打击“蹭流量”“搭便车”等不法行为。多形式宣传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线上发布《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司法审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为文创产业提供规范引导,推动司法与行政双轨协同共治。参加图虫版权公益课堂,在线面向社会公众授课,引导社会公众增强互联网时代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知识产权庭刑事审判团队获评“2021年度上海法院知产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发挥未成年人及家事审判职能,维护婚姻家庭稳定。审结涉未成年人及家事案件1097件。延伸审判职能,分管院长受聘担任桃浦中学法治副校长,建设具有“普陀特色”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机制。引导监护人履行职责,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2则,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将社会观护员制度拓宽至涉老案件,由观护员定期关注被监护老人生活状况,保障老年人权益。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获评“2021年上海市巾帼文明岗”,2人分别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先进个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个人(国家级)。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及时兑现胜诉权益。执结案件4829件,执行到位金额5.4亿元。注重保持执行威慑力,发布1664条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4165人采取限高措施。推进执裁分离,审结执行异议案件148件,促进执行权力规范运行。开展为群众办实事,召开涉民生执行款发放会,依托欠薪保障金制度向32名申请执行人垫付50余万元欠薪。借助企业平台大数据力量,开展被执行人下落协查,着力化解“找人难”问题。运用上海法院刑事案款核发平台开展涉众型刑事案件执行款项发放,发放6个相关款项,涉案被害人数10132人,涉案金额2.27亿元。(张语)
【司法服务保障疫情防控】
2022年,区法院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市委、区委和市高院关于新冠疫情防控决策部署,组建“抗疫先锋突击队”“抗疫志愿服务队”,1377人次参与志愿服务,服务时长近4400小时,涌现出最靠谱“守护者”“发展者”等5名抗疫先进典型,9人获评普陀区优秀志愿者。完善服务保障“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司法举措,制定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细则以及助力复工复产十条措施等文件,找准司法服务切入点和着力点,健全信用修复机制,纾解企业资金压力。(张语)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2年,区法院优化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安招”等品牌。主办“数字经济发展法治高峰论坛暨普陀法院互联网案件审判庭挂牌一周年”活动,现场发布涉互联网商事案件审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探索司法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以“突出系统性、强化全链条,全方位保障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为主题,连续第五年召开新闻发布会,聚焦市场主体的满意度、获得感,发布5篇白皮书及典型案例,发挥司法示范引领作用。围绕抗疫安商,举办通气座谈会,发布十条微举措和六项微案例,探索“三微一体”(以微举措为企业排忧解难、以微案例稳定市场预期、以微直播讲好法治声音,从细微处入手,切实打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微循环”,努力让抗疫安商的实际效果惠及辖区的每个商事主体)服务保障新模式。(张语)
11月28日,区法院联合区发改委召开“突出系统性、强化全链条——全方位保障营商环境
优化升级”新闻发布会(区法院供稿)
【参与依法治区建设】
2022年,区法院围绕扫黑除恶“十件实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分批连续深化重点行业整治;开展打击涉网黑恶犯罪专项行动;全力缉捕“漏网之鱼”;直核深挖一批重点线索;督办攻坚一批重大案件;持续推动重点地区整改提升;深入开展特派督导;做好刑释人员安置帮教;营造全民扫黑氛围),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通过行政非诉执行助力城区更新,加快办理涉旧改收尾基地和区域转型发展等重点案件。参与普陀区“靠谱”解纷中心建设,组织骨干力量下沉街道开展咨询接待、法治宣传、巡回审判等工作,下沉459人次,接待咨询335次,参与调解53件,司法确认6件。主动建言献策,预警社会风险,规范行业发展,针对银行、拍卖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等主体制发司法建议10篇,采纳率70%。(张语)
【落实审级职能定位改革】
2022年,区法院推进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制定《关于推进审级职能定位改革工作的实施细则》,建立与案件变化相适应的审判团队模式,实现人员调配与案件增长的动态平衡,落实基层法院在准确查明事实、实质化解纠纷的职能。制定《关于案件报请提级管辖工作的实施细则》《关于当事人申请提级管辖案件办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从“四类案件”(涉及群体性纠纷、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疑难、复杂且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案件;与本院或者上级法院的判决可能发生冲突的案件;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反映法官有违法审判行为的案件)中识别符合提级管辖案件的工作机制,从供给侧推进审级良性互动。针对受理的一起涉外企业出资人权益纠纷,经当事人申请,报请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级管辖,成为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上海市首例依当事人申请提级管辖的涉外案件。(张语)
【深化多元解纷机制建设】
2022年,区法院完成调解前置试点工作,在区委政法委牵头下,与区司法局、街道镇建立联动机制,探索“三个一”(一个核心、一网统管、一站服务)模式助推“三工程”(府院联动协同治理工程、调解前置网格工程、诉源治理减量工程),首创“要素式”前置调解模式,调解周期缩短三分之一以上。与上海市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合作,在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设立“数智金融调解程序前置工作站”。经工作站主持达成调解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的纠纷200余件。线下实现社区法官工作室在街道镇的全覆盖,线上成立全市首家“普法智联·云间法官工作室”,集指导调解、巡回开庭、司法确认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六“智”(“智联”源头预防诉非联动机制;“智能”网格机制;“智调”云间调解机制;“智通”巡回工作机制;“智享”云上共享机制;“智慧”大数据分析在线普法机制)融合,着力打造基层群众触手可及、全天候在线的社区法官服务新平台。在“上海普陀法院”微信公众号开辟“云间法官工作室”专栏,多途径能动解决当事人各类问题,提升司法服务效率和质量。(张语)
【智慧法院建设】
2022年,区法院推动在线庭审、异步诉讼等线上开庭形式,依当事人选择后常态化进行,为当事人提供瞬时互联、多元开放、高效解纷的诉讼服务。在线庭审适用率78.51%,居全市基层法院第一名。发挥电子送达“减时间”“减材料”“减成本”功能,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广适用电子送达的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深化企业电子送达地址承诺机制。召开“抗疫、安商、听需座谈交流暨电子送达企业承诺工作推进会”,邀请10余家企业代表签署“电子送达地址承诺书”,据此生成“企业名录”并扩容推广;与中以创新园(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天地软件创业园有限公司共同举行“推进企业电子送达承诺”签约活动,共建电子送达地址常态维护机制,提高矛盾化解效率和诉讼服务效果。(张语)
【完善审判权力制约监督体系】
2022年,区法院全力推进审判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建设,加强“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将院(庭)长、审判团队负责人履行“一岗双责”(领导干部既要抓好分管的业务工作,又要抓好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纳入考评。发挥审判委员会监督管理作用,贯彻落实纪检组长列席审委会制度,加强审委会对疑难复杂案件法律适用的研讨,及时总结审判经验,推进适法统一。开展多轮案件评查,系统防范影响司法公信力突出问题,对评查中发现共性问题,着力形成“长久立”机制,确保查纠整改扎实见效。(张语)
【优化干部队伍】
2022年,区法院持续推进中层干部年轻化,80后中层干部占比比上年提升19%;探索跨序列轮岗交流,择优选任1名员额法官跨序列交流任职;搭建以“领军人才”“先锋人才”“卓越团队长”“审判业务骨干(专家)”“法官助理固定带教”为主的五级人才梯队,涌现出2名全国级先进个人、1名上海法院审判业务专家、3名上海法院审判业务骨干等先进典型。打造人才培养阵地,深化“明允”品牌内涵,举办“靠谱”青年说,评选普陀法院“十佳青年”,推动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张语)
【党风廉政建设】
2022年,区法院配合纪检监察部门严肃稳妥处置违纪违法人员,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强化风险防范,开展“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自查、司法作风问题专项督察,发布审务督察通报9期,收到干警主动报告“三个规定”事项34条,完成预警点处置与管理1322项。推进党风廉政教育,开展“十个一”(进行一次廉政教育、开展一场警示教育大会、组织一次集体廉政学习、召开一次专题交流讨论、征集一件廉洁文化作品、完成一份廉政主题征文、配齐配强新一批廉政监察员、聘请新一届特邀监督员、组织一次纪法知识测试、打造一条廉政文化长廊)系列活动,巩固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加强法院文化建设,优化厚爱举措,制定《普陀法院不实举报澄清工作机制》,为3名遭受不实举报干警澄清正名,消除负面影响。(张语)
【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2022年,区法院积极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通报工作进展,聘请1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特邀监督员,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院旁听庭审;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交流20余人次;主动走访联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法院工作的建议,对照改进法院工作。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配合检察机关履行诉讼监督职责,邀请区检察院来院参加法检联席会议,围绕相关法律问题与程序衔接等进行交流。办理检察建议29件,审结检察机关提起的抗诉再审案件2件,均依法予以改判。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依法监督审委会决策流程及表决结果,保障法律正确实施。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加大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力度,有效公开案件23992件,有效公开率99.97%。常态化推进庭审网络直播,开展直播168次。邀请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857件,占一审普通程序案件98.62%。全面落实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定期督促裁判文书“应上尽上”,上传裁判文书6909份,上网率95.14%。(张语)
【数字经济发展法治高峰论坛】
11月22日,数字经济发展法治高峰论坛暨普陀法院互联网案件审判庭挂牌一周年活动举行。活动由上海普陀区法院、上海市法学会、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主办,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上海法院、普陀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普陀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洪珏主持。会上,普陀区法院院长刘力以在线视频形式向参加此次活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上海市法学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夏咸军,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唐波,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市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晓云分别致辞。普陀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亚玲介绍《服务保障互联网产业发展审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的相关情况。来自上海法院、上海市法学会、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司法服务保障数字经济发展、金融科技相关法律问题研究、数字经济个人信息保护等议题深入交流,为司法如何更好回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建言献策,促进理论研究的交流互鉴和司法实践的务实合作。(张语)
11月22日,数字经济发展法治高峰论坛暨普陀法院互联网案件审判庭挂牌一周年活动举行(区法院供稿)
【课题调研与法宣工作】
2022年,区法院编校报送《普陀法院信息》103篇、简报12篇、专报22篇。全年被市级以上机关录用信息40篇,其中《上海高院信息》采录32篇,《高法信息》及《最高人民法院简报·信息专刊》采录5篇,中央办公厅采录3篇。年度信息工作排名居全市法院第5位、全市基层法院第3位。1篇重点课题获评优秀,2篇上海法院报批课题获评优秀,全面依法治市调研课题获评三等奖;14项调研成果获市级奖励,7项调研成果获国家级荣誉。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对“上海普陀法院”微信公众号进行栏目化调整,开辟“明允”研习社、“靠谱”说法、普法风采等版块,逐步提升品牌栏目影响力。制作专题宣传报道170余篇,其中6篇被中央级媒体刊登,140余篇被省市级媒体刊登,在线宣传影响力持续提升。携手上海广播电视台(SMG)打造普法短剧《阿发的小目标》,网络播放量超6000万次。开展“云课堂”“云端开放日”等活动,推出“‘未’你而来、与法‘童’行”系列微视频课程,通过司法实践案例,聚焦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开展20余场涉少年儿童法治讲座,受众12000余人。(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