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旅资源

【概况】

2022年,配合市有关部门、对接久事苏州河旅游公司推进苏州河旅游项目。以水上航线通航为契机,挖掘利用苏州河普陀段沿岸文旅资源,推出两条“半马苏河”旅游线路;改造提升后的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重新向公众开放;“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上海工业初心文化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在长风公园码头和昌化路码头设置苏州河旅游标识及导览系统;面向全球征集苏州河城市公共艺术作品。12月,普陀区依托区域内上海西站高铁网络和站点,凭借区位优势、文旅资源、特色品牌项目、宜游宜居城市空间入选第二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完善革命文物信息上报和保护指引,督促文博单位做好消防隐患自查、汛期安全、新冠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加强文化遗产宣传推广,开展“建筑可阅读”“海派城市考古”等工作,推进“非遗进校园”等文化传承传播工作,举办非遗保护成果展,参与各类非遗主题赛事活动。(殷俊洁)

【文物保护管理】

1月,完成1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更新;监督完成真如暨南大学旧址科学馆第一阶段保护性平移工作;完成福新第三面粉厂旧址内部修缮审批。6月,启动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简称“两线”)划定工作,会同区规划资源局推进桃浦地块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两线”及文物保护点保护范围划定工作。7月起,推进革命文物、红色资源点位新会路华童公学旧址保护性平移工程的行政审批。9月,开展普陀区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并向市文物局上报调研报告。(东京)

【推进“建筑可阅读”】

年初,区文旅局优化“建筑可阅读”线上体验,在音频头部企业蜻蜓FM上线“漫步普陀·阅享建筑”声音专辑,新增3个点位,增加英文内容,提升线上音频质量,更新线下“建筑可阅读”铭牌36处。春节期间,举办普陀区“乐嗨上海过大年”活动,开展“乐嗨苏河”“建筑可阅读”线下打卡活动。撰写5篇“建筑可阅读”和海派城市考古专栏文章,讲好建筑历史、文物保护、人文传承的精彩故事。推进市文物局“建筑可阅读”标识铭牌安装工作,提升普陀区“建筑可阅读”点位宣传平台层级。(东京)

【非遗进校园】

3月,开展“非遗进校园”情况调查;11月,会同区教育局推荐普陀区多所学校参与评选“非遗进校园”优秀示范学校,促进非遗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推荐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指导,中国青年报社主办、中国青年网承办的全国2021年“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征集展示活动,普陀区市级非遗项目瓷刻代表性传承人程佩初入选2021年度“非遗进校园”优秀传承人。(童羽珏)

【非遗保护传承传播】

6月,区政府公布第六批普陀区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7月,区文旅局公布第六批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传承基地名单。普陀区新增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个、代表性传承人8人、保护传承基地5个。组织开展第一批至第五批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保护传承基地认定和更新工作,涉及19个区级非遗项目、17个申报单位。在6月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非遗云上展示活动,首发由区文旅局制作的第二期普陀区“非遗在社区”系列微纪录片《赵家花园菊花种植技艺》《钱币生产的手工雕刻技艺》;面向民众提供“学才艺”非遗线上微课程,展示普陀区国家级非遗项目卢氏心意拳、区级非遗项目悦来芳食品制作工艺、竹丝编和真如麦秆画微课程。9月,落实市文化旅游局要求,开展市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评估,以及市级非遗保护资金验收管理工作。(周昭蕾)

【苏州河旅游标识标牌】

8月,区文旅局在长风公园码头、昌化路码头周边,落实市文旅局确定的苏州河旅游标识及导览系统,设置码头名称、导览图及指示牌,长风公园码头标识及导览系统成为全市示范样板。(刘晟琪)

【“喜欢上海的理由”网络直播】

9月16日,开展“喜欢上海的理由”网络直播活动,直播在“乐游上海”微信公众号上播出,直播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区文旅局领导致推介词,陈述喜欢普陀区的理由;区内文旅企业导赏视频内容展示,由主持人现场讲解;发布区内文旅惠民政策和福利互动。直播吸引众多市民游客观看,活动后纷纷前来打卡参观,带动形成消费热点。(刘晟琪)

【“悠游苏州河”水上航线通航】

9月17日上海旅游节开幕当天,由上海久事苏州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苏州河沿岸的普陀区、长宁区、静安区、虹口区、黄浦区五区联合打造的“悠游苏州河”水上航线通航,推出60分钟、30分钟两种时长的航线,其中60分钟航线,包括长风公园码头至昌化路码头的双向单程航线、昌化路码头出发至外滩源码头返回的环线;30分钟航线,包括外滩源码头至四行仓库码头往返的环线。普陀区内通航的码头包括长风公园码头和昌化路码头,二期规划建设丹巴路码头、西康路码头、梦清园码头,其中丹巴路码头作为游船母港。(刘晟琪)

【上海苏州河公共艺术作品征集】

9月,区政府联合市文化旅游局启动上海苏州河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征集活动,活动由区文旅局承办,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公共艺术作品和摄影绘画作品,其中公共艺术作品包括景观小品、装置艺术、主题雕塑、城市家居等,力求表达与苏州河息息相关的创作主题,同时提倡兼具创意、美观、互动、环保,适应作品未来在苏州河畔落地的要求。年内收到作品3206件。(刘晟琪)

【文旅消费券】

9月,区文旅局面向市民、游客发放“文旅消费券”,促进区旅游业复苏,激发市场活力。活动采用支付宝线上发放,消费者通过支付宝“文旅普陀”活动入口实名制领取,在普陀区内景区、书店等场景进行支付核销。活动期间派发消费券59000张,领取量41879张,领取率71%。(刘晟琪)

【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重新开放】

9月,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历经一年多的改造提升后重新面向公众开放。馆址位于光复西路2690号,建筑面积1341平方米,包括“回眸:苏州河的历史记忆”“扬帆:苏州河的工业丰碑”“远航:苏州河的创新发展”3个展区,通过文物展品、场景复原、光影互动、文创体验等形式,全景式呈现苏州河畔从近代工业热土到创新宜居乐土的嬗变历程。“变身”后的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成为苏州河畔的文化地标和视觉焦点。(王丰)

【非遗保护成果展】

10月,举办“非遗新体验——普陀区非遗保护成果展”,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展览以“非遗新体验”为主题,分三大板块,展示5个第六批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8位第六批区级传承人的技艺,共展出18件各级非遗精品,展示10个街道镇16个“非遗在社区”点位活动开展情况。展览展陈方式多样,以实物展品、图文介绍及视频滚动播放5部普陀区“非遗在社区”系列微纪录片的形式,呈现普陀区非遗深入社区活态传承的宝贵成果,让市民领略普陀非遗魅力,吸引约1万人次观展。(童羽珏)

【非遗文创赛事活动】

2022年,区文旅局配合市文化旅游局、市非遗协会,组织普陀区非遗项目传承人群参与“上海剪纸剪古镇”“非遗新体验”首届国潮文创设计大赛、“海派生活”非遗衍生品、“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长三角非遗文创产品邀请展等等活动、赛事,推动非遗连接当代生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非遗保护工作。区级项目马派皮影参赛作品《“舌尖上的皮影”甜食》获“海派生活”非遗衍生品征集评选活动一等奖;普陀区国家级非遗项目卢氏心意拳参赛作品卢氏心意拳IP设计“十大形——寅虎蹲山观阵”获“海派生活”非遗衍生品征集评选活动优秀奖,纸上谈兵心意拳艺术摆件获首届国潮文创设计大赛设计组“最具创意奖”;普陀区市级非遗项目真如羊肉加工技艺参赛作品《真如羊肉鲜馄饨》获首届国潮文创设计大赛“最具潜力作品奖”。(周昭蕾)

【旅游公共服务】

2022年,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接待游客咨询60900余人次,发放旅游宣传资料11000余份。做好旅游投诉受理工作,受理调解来电、来访、12345市民服务热线、12301旅游热线和普陀政务网等渠道转办的旅游投诉435件,办结435件,办结率100%。结合普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第二届“半马苏河”文化旅游节、公众旅游宣传活动、文明旅游进社区等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王佳文)

【景区管理】

2022年,普陀区有AAAA级景区1家(长风公园·长风海洋世界);AAA级景区2家(M50创意园、上海工业初心文化景区)。结合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及全国“两会”、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时间节点,指导区内A级景区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制定安全工作计划,做好节日管理、安全检查、日常巡查等工作。做好A级景区年度复评工作,提升景区管理水平。(杨风明)

【文旅场所疫情防控】

2022年,加强新冠疫情溯源和监测,推进“场所码”“数字哨兵”全域部署,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精准性、有效性。督促A级旅游景区、文博场馆做好闭园闭馆期间安全管理和留守工作。疫情常态化期间,加强入口管控,按照“限量、预约、错峰”总体要求,落实游客预约、验码、测温、戴口罩、消毒和实名制等措施,确保游客信息可查询可追溯。(杨风明)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申报】

2022年,顾正红纪念馆和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联合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按照3A景区评定标准进行创建提升,打造上海红色旅游新亮点,讲好“沪西工运文化”故事,提升文旅普陀形象。经过区旅游景区评定机构初评和推荐,市旅游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10月9日,上海工业初心文化景区(由顾正红纪念馆、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组成)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杨风明)

【工业旅游基地】

2022年,响应上海“一江一河”建设,普陀区成立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由区文旅局指导,区文旅发展管理中心作为运营主体,联合M50创意园、上海纺织博物馆、上海造币博物馆和创享塔等4家文旅点位共同推进苏州河沿岸工业旅游资源开发,满足广大市民游客对沪上旅游多样化需求。年初,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被授予首批“上海工业旅游基地”称号。11月,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被评为2022年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王佳文)

【家门口的好去处】

2022年,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打造更多“小而美”“小而精”城市文旅公共空间。经单位自主申请、区文旅局推荐、市级专家现场考核验收,百禧公园、大洋晶典·天安千树、苏河两湾(苏州河中远两湾城段)、万里公园4处点位入选2022年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至年底,普陀区共有13处点位入选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杨风明)

【“半马苏河”旅游线路】

2022年普陀区第二届“半马苏河”文化旅游节期间,区文旅局发布“半马苏河”旅游线路手绘长卷线,推出两条旅游线路:“亲子时刻·给孩子一场有温度的旅行”与“苏河时代·民族工业探索之旅”。以手绘长卷为向导,涵盖普陀区苏州河畔三大旅游景区及十四个重点旅游点位,前者突出“亲子”标签,打造适宜亲子家庭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后者突出“工业”标签,提供多元融合文旅体验。(王佳文)

【文物安全管理】

2022年,推进普陀区文物建筑安全管理责任书续签工作,明确各文博单位的安全责任,确保文物和人员安全。落实新冠疫情防控要求,指导协助文博场馆复工复产,对文博场馆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检查,确保文博场馆安全有序开放。开展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检查,保障文物安全。全年安全检查和日常巡查1009人次,检查文物保护单位591家次。(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