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22年,推进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建成开放,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改造提升后重新对外开放。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严而有序推进文旅场所恢复开放。举办长三角城市写作大赛、上海“一江一河”沿岸工业遗产摄影大赛、第二届“半马苏河”文化旅游节。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打造“市民艺术夜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文化干部业务能力。优化“文化普陀云”平台,完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依托区公共文化配送平台,提升配送服务能级。开展与对口援助和交流地区的合作帮扶。开展2022年普陀区公共文化满意度及需求调研,深化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陈琦)
【上海“一江一河”沿岸工业遗产摄影大赛】
1月,上海“一江一河”工业遗产摄影大赛举行。该大赛是上海市民文化节专项赛事之一,由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共同指导,市群众艺术馆、市摄影家协会、区文旅局联合主办,区文化馆协办,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上海市工业遗产保护,推动上海市“一江一河”沿岸工业遗产的申报。大赛收到8000余件投稿作品。经专家团队甄选、评审,评选出优秀摄影作品30件,入展摄影作品120件;优秀短视频作品5部。9月29日—10月28日在普陀区文化馆一楼城市创艺空间展出,集中呈现“一江一河”沿岸工业遗产风貌。(陈琦)
【优秀群文新人新作】
1月,选送作品群舞《长河无声》、小组唱《风华正茂》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九届群星奖上海地区选拔赛。组织创作作品三人舞《纸飞机》、男女声二重唱《一江一河一座城》、器乐合奏《诗画和韵》、混声合唱《最美旗帜——党旗》、音乐剧小品《声音笔记本》、对口快板《江言河语》6个作品参加2022上海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4个门类比赛。音乐剧小品《声音笔记本》获优秀新作奖;器乐合奏《诗画和韵》、男女声二重唱《一江一河一座城》获新作奖。(陈琦)
【长三角城市写作大赛】
4月,由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指导,市作家协会、市群众艺术馆、区文旅局共同主办的长三角城市写作大赛举行,该大赛是上海市民文化节十大赛事之一,以“我的城市,我的河”为主题,激励长三角市民用文字书写时代篇章。大赛收到来自江浙沪皖市民参赛作品3000余篇。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甄选出百位市民作品,其中13篇作品获一、二、三等奖。并将市民佳作与名家之作一同汇编成《长三角市民写作大赛优秀作品集》。(陈琦)
【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7月4日,发布《2022年普陀区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重新修订《上海市普陀区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意见》,扩大项目扶持范围及扶持金额,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文化产品供给。全年扶持5个项目,扶持资金175万元。(陈琦)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普陀分校秋季班】
9月,作为2022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普陀分校秋季班在区文化馆开课,开设非遗竹丝编、现代舞入门、非洲鼓入门、精品咖啡入门、现代街舞、茶道体验班、现代艺术光影大师绘画班、瑜伽健身入门、尤克里里体验班、现代爵士舞等12门文化艺术普及课程,参与学员246人。(陈琦)
9月,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普陀分校秋季班开班(陈琦摄)
【普陀区第二届“半马苏河”文化旅游节】
9月17日至10月16日举办。此届文化旅游节由区委、区政府主办,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承办,为期一个月,以“半马苏河·精彩启航”为主题,推出“艺赏苏州河”“文旅新体验”“惠享大舞台”三个板块,涵盖特色旅游、文艺演出、展览展示、文化赛事等近百场文旅活动,吸引超51万人次参与。“艺赏苏州河”板块,通过文学、绘画、摄影、音乐等艺术形式描绘市民眼中苏河印象,全方位展现半马苏河独特魅力。其间,举办“我的城市,我的河”2022年长三角市民写作大赛、上海“一江一河”沿岸工业遗产摄影展、苏州河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征集活动、“半马苏河”特色旅游线路体验活动、“一江一河,见证城市变迁”摄影访谈等文化艺术活动;区总工会发布“半马苏河,工运记忆”寻访之旅,打造红色文化名片,弘扬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上海纺织博物馆组织“我心中的苏州河”——第七届青少年艺术创意大赛。“文旅新体验”板块,推出多种形式文旅活动,如区文旅局推出的普陀区非遗代表性项目精品展,“赤色沪西,岁月留声”工业初心文化景区有声博物馆上线;区台办组织“两岸共舞,一曲同心”普陀区第七届两岸线上才艺大赛;苏宁艺术馆推出“斯特拉斯堡的美女——河畔有佳人2022油画特展”;上海环球港举办环球港九周年庆狂欢季;大洋晶典·天安千树推出“森林里”潮流市集;上海乐高探索中心举办“国际航海季,寻找黄金宝藏”活动;上海长风海洋世界推出“小猪佩奇的海洋馆探险之旅”。“惠享大舞台”板块,汇聚各街道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出“家门口”的文化服务,包括邀请专业院团为观众带来“半马苏河”文化旅游节天天演、“美丽家园,缤纷舞台”——普陀区群众文艺月月演、长寿路街道的“抗疫最美”儿童绘画作品展、曹杨新村街道的“曹杨之春”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长风新村街道社区群众文化团队优秀节目线上展演、宜川路街道的读书会——宜川故事会主题活动、甘泉路街道的甘泉社区节、石泉路街道的走进《论语》——国学讲座、真如镇街道的真如非遗文化——麦秆画线上展、万里街道“唱响幸福·舞动万里”迎国庆综合演出、长征镇的长征朗诵舞蹈艺术月、桃浦镇的“桃浦之光”社区文化艺术节线上活动——“一道河湾家乡情”沪语方言征集等。(顾全 陈琦)
【普陀区文化干部培训班】
10月27—28日,举办普陀区文化干部培训班(线上),提升文化干部公共文化服务业务水平,加强基层复合型人才、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训围绕如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群众艺术活动策划与开展等内容展开。全区基层文化场馆、街道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文化干部以及居村文教干部350人参加培训。(陈琦)
【公共文化满意度及需求调研】
2022年,普陀区公共文化满意度测评及需求调研,围绕上海市公共文化发展重点进行指标设计。通过实地走访(包括暗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区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尤其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环境下,市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需求和感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经调研,2022年普陀区满意度总分得分为85.25分,比上年提升0.62分,区公共文化满意度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陈琦)
【优化“文化普陀云”平台】
2022年,优化“文化普陀云”平台。通过采购、线下拍摄、线上直(录)播的方式,丰富平台数字资源,让观众足不出户获得海量高品质的文化数字资源。通过图文、视频、导览、虚拟现实(VR)等方式,打造线上数字展厅,改善平台用户线上感官体验。对“文化普陀云”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强化与普陀政务云、“随申办市民云”App端口的对接能力,增强密码功能模块应用,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至年底,“文化普陀云”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268801人,较上年增加4473人。(陈琦)
【公共文化四级配送】
2022年,持续推进公共文化四级配送工作,提高文化配送品质。以“中心—分中心—站”管理为架构,建立市、区、街道(镇)、居(村)的四级公共文化配送体系。依托区级公共文化配送网络平台,夯实线下配送,推进在线配送,挖掘特色亮点,优化制度,强化监管,精准实施,推动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大众、服务人民。全年区公共文化配送中心向市民配送线上活动668场,线下文艺演出6场、展览17场、特色活动7场、公益电影116场、图书1514册、公益票2790张,市、区两级文艺指导员授课136次。(陈琦)
【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
2022年,区文旅局采购一批民族乐器,通过区文化馆总分馆网络体系,配送到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提升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的服务功能,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区图书馆整合优质线上资源,联合分馆共同开展线上共读活动,近2000人次线上参与;指导各分馆做好第七轮街道镇图书馆评估定级材料申报工作,对标考评指标查找问题、督促整改,加强对申报示范馆和基础较薄弱的分馆重点辅导。(陈琦)
【东西部文化旅游协作】
2022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精神,坚持“中央要求、当地所需、普陀所能”原则,助力结对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共同促进当地文化振兴。区文旅局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鲁甸县签订文化共建协议,就文化旅游扶贫协作、旅游资源推介、东西部协作事宜等开展深入交流和帮扶工作。(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