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医疗卫生

【概况】

2022年,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完成总诊疗人次数1144.8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7.15%;出院人数17.05万人,比上年下降21.00%;住院手术16.3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72%,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8.43天,病床使用率80.13%。区属医疗卫生单位诊疗985.1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9.27%;出院15.2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2.28%;手术13.56万人,比上年下降20.52%,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7.38天,病床使用率77.38%。完成团体无偿献血8152人份,完成个人无偿献血1505单位。(李倍勤 肖烽)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2年,制定《普陀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案和考核指标(意见征求稿)》。从发展体系、医疗服务水平、运营管理、激励机制、文化传承等方面拟定公立医院发展方案和考核指标,二、三级医院设立14条考核指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条考核指标。普陀区中心医院入选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做好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分析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监控系统”覆盖率,加强对质量安全事件的点评。完善药品监管平台,加强电子处方点评,实现药品监管的闭环管理。启动区域内2家医疗机构等级评审,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完成上海市二级甲等妇产医院等级复评审。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完成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自评报告上报。(肖烽)

【医疗联合体运作】

2022年,推进区域心电、影像、检验“三大中心”运行。全年,区心电中心完成上传心电图诊断16576次,区影像中心完成上传影像读片11767次,区检验中心接受送检测试6705项。完成医疗机构互联互通互认平台搭建并运行。推进由市同济医院牵头的区病理会诊中心建设。区西部医联体成立心血管、内分泌代谢等专科联盟。依托市儿童医院儿科医疗联合体,实施“儿科临床能力提升计划”,深化儿科诊疗同质化模式。(肖烽)

【互联网医院建设】

2022年,区中心医院、区人民医院、区利群医院和区精神卫生中心完成互联网医院审核,实现区属综合性医院全覆盖。区属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医院线上“预约挂号”“在线复诊”“线下处方”“线上核酸检测预约”等专区,让患者在家就能享受医院医护团队专业、贴心的医疗服务。(肖烽)

【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

2022年,推进全市医疗健康档案在区属互联网医院医生工作站间的调阅工作,实现跨院线上复诊配药。完成区属互联网医院“一老一少”及志愿者代配药与市级平台对接。开展区大数据中心相关数据编目。完成“便捷就医1.0”运行,推进2.0版运行。其中,精准预约30分钟内、互联互通互认从41个互认项目扩充至105个;维护全区智能预问诊知识库的服务应用、维护保障“医疗付费一件事H5轻应用”、维护保障“电子病历卡”和“电子出院小结”;完成“上海普陀健康”公众号2.0改版上线,优化操作流程、完善已有功能,新增计免预约等便民惠民新服务;按照市级要求对平台诊疗接口规范升级,由2.0升级为3.0。(朱震东 李倍勤)

【中医药发展】

2022年,区中医医院脑病、脾胃病专科通过上海市中医医联体首批“一区一品牌”重点基地建设项目阶段性评估。4人入选上海市区域中医医联体第二批基层骨干双聘人员名单;5人入选上海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引领计划。区中医医院通过二级中医医院等级复评审。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祥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曹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棠浦路社区卫生服务站、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秋桂路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2022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项目市级验收,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祥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获“优秀”评级,曹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棠浦路社区卫生服务站、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秋桂路社区卫生服务站获得“良好”评级。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风、曹杨、桃浦、桃二、白玉、长征、真如)通过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验收。修订《普陀区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第四版)》,加强慢性病患者与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区中心医院范忠泽入选上海市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区中心医院沈红权获评第五届上海市名中医。区中心医院陈彬、高家治,人民医院张瑞娟,区中医医院谈军入选上海市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牛晓芬)

【医疗对口援建】

2022年,通过一对一对口帮扶提升对口支援单位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危急重症的诊疗能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临床专业技术人才和医院管理人才。全年参与援建医务人员共35人,赴云南对口支援医务人员27人次。赴西藏支援医务人员8人。落实国家、市里统一安排,支援海南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共派出医疗队员96人次。(肖烽)